高永紅
摘 要:當今,隨著我國教育的加快發(fā)展,我國愈發(fā)注重教育方面的發(fā)展和改革,國家教育部門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也在逐漸提升。相比于傳授給學生語言學科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更加重要。對學生的閱讀水平來講,識字量是其具體表現(xiàn)形式,也反映著學生對文本閱讀的理解程度。同時,學生寫作水平的高低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重要表現(xiàn)?;谶@種狀況,要想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融合與促進,需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保證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得到理想的預期。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融合教學
引言
語文學科有著非常豐富的教學內涵,借助教學活動的開展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重要的教學目標,但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閱讀與寫作教學活動普遍缺乏有效融合,導致課程教學很難達到理想效果。
1關注學生實踐過程,突出教師指導作用
小學生由于受自身認知能力局限的影響,在參與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及組織能力都相對較弱,在閱讀感悟顯著增強時也難以準確地運用文字語言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情感,進而影響寫作輸出的質量。此時,教師就需要根據(jù)學生實際讀寫反饋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學習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讀寫方法,提高學生讀寫學習的有效性。在學生出現(xiàn)讀寫困難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仿照閱讀文本中的語句表達方式來記錄自己的情感和閱讀感受,在仿寫練習的過程中逐步感悟表達人物情感的方法與技巧。與此同時,針對文本中優(yōu)美的句段,教師也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剖析,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合理安排句段結構的能力,在確保行文結構流暢的同時,提高寫作內容的可讀性。借助教師的教學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摘錄、積累自己喜歡的句段內容,并在隨文練筆的過程中,促進閱讀和寫作的融合,全面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2感受讀寫魅力
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融合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與能力,引導其增加自身的閱讀知識量,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其通過文章語言文字中蘊含的美感,充分感受作品背后蘊含的情感,實現(xiàn)能力的發(fā)展。一篇好文章的形成有多個方面的因素,其中包含結構框架、寫作手法及情感表達等方面,并且優(yōu)美的文章是由優(yōu)美的語句組成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語言之美,從而提升對文章語句的理解與運用能力。例如,在學習《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獨立畫出文章中優(yōu)美的語句,同時帶領學生集體朗讀比較精彩的部分,如作者在文章中簡單描述了花園中的蜜蜂、蝴蝶及螞蚱的顏色,但是通過仔細觀察能夠發(fā)現(xiàn),作者描寫蜜蜂的過程雖然簡單,但是其中蘊含了許多細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蜜蜂“圓潤可愛”的樣子。教師可以將這一段作為例子,為學生分析作者這樣描寫的作用,并引導學生在記錄的同時融入自己的想法,從而形成新的文體風格。與此同時,教師要注重強調在寫作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因為只有這樣才算得上是一篇好文章。學生要用自己的表達方式在文章中抒發(fā)情感、表達觀點,以此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寫作能力,從而不斷激發(fā)潛能。
3重視閱讀教材選擇
雖然說各個地方的語文教材和版本有很大差異,但是本質上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因此在這些教材中都有體現(xiàn)較為具體的語文知識。而教師則要重視對閱讀素材的選擇,因為好的素材勢必能夠提高學生在閱讀上的理解,而一些質量較次的素材則會偏離閱讀主題,會影響學生對于閱讀素材的分析處理,使學生產生錯誤的理解。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時務必要做好課前準備,尤其是教材分析,對教材的整體構造以及具體表現(xiàn)形式進行逐一分析,并尋找該課本的經典所在,突出某種特色表達方式,勢必致力于將這份課文一一剖析,并且能夠選擇性地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部分講解。閱讀授課最主要的不是讓學生完整且詳細地理解某個課文,而是要讓學生建立對課文的獨立分析能力,促使學生實現(xiàn)對語文的自主思考。例如,在《匆匆》一文中,課文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短短一篇課文,卻擁有清晰的結構,在首尾處均采用了設問句,以此來突出表達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限惋惜。教師在分析課文時,不僅要分析具體表達手法,更要注意課文的結構和主題,有選擇性地向學生講解課文。
4布置讀寫任務,強化課外閱讀動機
課外閱讀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修養(yǎng)的一條重要途徑,它無時無刻地陶冶著學生的情操,塑造著學生的品質。但是由于缺少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缺少教師的有效引導,大部分小學生尚沒有形成主動閱讀的意識和習慣。而且單純依靠課堂教學和教材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視野會受到限制,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便可根據(jù)課文的題材、內容為學生做課外延伸閱讀,將學生對課文的喜愛轉移到課外閱讀上。學生接觸到新鮮的事物,見識到更多別人的所見所思、所聞所想,就會覺得有事可寫、有事可論,同時還能認識到生活中很多微小的事物,進而引發(fā)更多思考,得到自己的感悟。比如,可以向學生推薦少兒版的四大名著進行閱讀,這些著作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但能豐富寫作手法,提高語文素養(yǎng),而且名著中蘊含的強大的人性力量和深刻的處世智慧,也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品格的培養(yǎng)。
結語
綜上所述,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既能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又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語文方面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注重閱讀和習作的有機結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把閱讀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二者達到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陸樹芳.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J].好作文,2021(17):63-64.
[2] 魏瑞霞.淺談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J].文理導航(上旬),2021(03):16-17.
[3] 張淑敏.關于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J].學周刊,2021(09):33-34.
[4] 王瑞.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J].新課程,2020(5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