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四個方面。小學英語寫作教學要以此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教師要以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利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活動,理解不同文化的內(nèi)涵和意義,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促進小學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本文將從方法使用、主題選取、情境創(chuàng)設、素材積累幾個方面,對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展開研究,希望能給廣大小學英語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湯嘉倩(1995—),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家紡城小學。
寫作教學一直是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的老大難問題。目前,有的小學生心智發(fā)展尚未成熟,英語詞匯積累和閱讀能力不足,再加上語言環(huán)境受限,教師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文化性不夠強,造成這些小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不高,沒有信心寫好英語作文,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難以得到提高。因此,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需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四個方面入手,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促使學生自主寫作,樂于寫作,助力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一、使用多元教學方法,鍛煉學生語言能力
學生的語言能力一般包括書面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兩個方面[1]。但部分教師的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重書面、輕交際”的情況,導致有的學生會寫不會說,或能看、能做但不能聽。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不應僅僅進行簡單的寫作練習,而應注意兼顧書面表達和口語交際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意識地對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進行鍛煉。
具體來說,首先在書面表達上,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具體感受;當學生對學習出現(xiàn)消極情緒時,及時改變教學方法,如適當引入生活中的具體案例、具體事物等,引起學生的注意,幫助學生將寫作練習與具體的文本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提升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I like dogs”的單元寫作教學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了“I like animals”的寫作題目,讓學生圍繞該題目進行寫作練習。在這個過程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結合課文內(nèi)容問學生:“What animals do the students like? Why?”。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進行引導性的提問:“Wha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imals do the students like?”。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寫作教學與文本內(nèi)容結合起來,可以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和情緒,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借助已有的感性材料,積累新的寫作素材。
其次在口語交際上,教師要注意采用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口語表達與交流訓練,以此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和聽力。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是,所謂的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并非一味地創(chuàng)造一些沒見過、沒用過的教學方法,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加以改進并靈活運用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如討論法是讓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進行知識探究的一種比較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將其加以創(chuàng)新、應用,以創(chuàng)作小劇本的方式應用在了“Seeing the doctor”單元的寫作教學中,具體教學過程如下。教師先將學生隨機分成兩個小組。其中一個小組負責扮演不同科室的醫(yī)生,如牙醫(yī)(dentist)、保健醫(yī)生(health care doctor)等;另一個小組負責扮演有不同疾病的病人。然后,教師讓“病人”去找“醫(yī)生”看病,在“看病”的過程中盡量用英語進行表達、交流。為了使活動任務更契合小學生的英語基礎,學生交流時說的英語臺詞是教師預先批改過的,如“Doctor, what should I do if I have toothache?”“You should eat more fruit instead of sugar.”等。學生在真實的角色扮演中通過這樣的互動式交流學習,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在提升其語言能力的同時,也使學生實現(xiàn)了“會說”“會寫”兩個層面的共同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樂于交流、敢于交流的積極態(tài)度,為學生之后進行更深層次的英語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精心選取主題,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英語寫作教學要對學生的文化意識進行培養(yǎng)。文化意識要求學生理解中外文化,形成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觀念。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英語寫作教學時,要以課本為基礎,精心選取不同的文化主題,幫助學生了解和認識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的人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差異,引導學生學會包容多元文明。例如,在“At Christmas”的單元寫作教學中,教師先通過復習的方式帶領學生回顧了西方國家過圣誕節(jié)的具體情況,然后問學生:“In addition to Christmas, which western holidays are you aware of?”。這是一道發(fā)散思維的題目。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很快將思維從課內(nèi)拓展到課外,說出了如“萬圣節(jié)”“愚人節(jié)”“復活節(jié)”的答案。教師繼續(xù)提問:“Does our country also celebrate these holidays?”。在學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拓展思維:“Do you think western holidays are popular in China?”。教師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從對節(jié)日的探討過渡到對文化交流的反思,拓展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厚度,在促使學生對不同文化的交流進行理性思考的同時,讓學生樹立了文化意識,這對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有重要意義。
培養(yǎng)文化意識的目的不僅僅是包容和理解外來文化,更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英語寫作教學時,要注重融入中華文化,通過充分挖掘課本中的傳統(tǒng)文化因素,結合現(xiàn)實生活,精心設計作文主題,以此加深學生對中華文明的了解和認知,促使學生樹立起自己身為中華兒女的文化自信,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例如,在進行“Chinese New Year”這一單元的寫作教學時,教師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通過視頻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了Chinese New Year的由來、發(fā)展歷程,以及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過新年的方式,然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們國家不同民族過新年的方式不一樣。聽了學生多種多樣的回答,教師再進行話題設置:“How do you think th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Write down your thoughts and say something about it.”。其中,有學生寫道:“Although each nation celebrates in a different way, its culture is a part of our culture, and we should understand and tolerate each culture.”。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學生面對多元文化,我們應該怎么做,而選取了相關話題,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培養(yǎng)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同感,在強化其文化意識的同時,讓其形成包容的態(tài)度,從而促進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質量的提高[2]。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思維活動通常具有多樣性、深刻性、發(fā)散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英語寫作教學時要從課本中提煉出寫作的話題,通過與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將啟發(fā)誘導式的提問和多樣化教學情境的構建結合起來,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在開闊和拓展學生創(chuàng)作視野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例如,在“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這一單元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從“你怎樣去上學?”這個話題引出各種交通工具,如cycle、bus、 subway等。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Which means of transport do you prefer? Why?”“What other vehicles do you know?”等問題,或者以頭腦風暴的形式,讓學生歸納所有自己認識的交通工具,并說出每種交通工具的一到兩個特點。教師通過這樣的問題,旨在讓學生把目光從課本轉向生活中的其他交通工具上,并經(jīng)歷對各種交通工具的思考與描述的過程,在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遇到事情先觀察、先思考的良好思維習慣,幫助學生鍛煉思維能力,實現(xiàn)思維品質與學習能力的雙重提高。
教師也要注意通過教學組織形式的運用,為學生營造開放的課堂教學情境,實現(xiàn)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例如,在“Then and now”的單元寫作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對“How has your life changed since then?”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對于這一問題,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感受。有的說:“Going to school is more convenient.”。有的說:“Communication tools are?more advanced.”。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回答“Do?you like this change? Please give your reasons.”
這一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提問是有層次性的,這有助于學生實現(xiàn)思維的橫向延伸和縱向擴展,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和深刻性有重要意義。
除此之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應局限于教室內(nèi),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積極組織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并掌握所觀察的人物、事物的各種特點,為學生進行寫作提供素材[3]。例如,在進行“Around our city”這一單元的寫作教學時,教師將學生帶到郊外,讓學生仔細觀察后進行寫作。如有的學生寫道:“Our city is surrounded by big trees. But many trees in the forest were cut down. It's a pity...”。有的學生則寫道:“We have farmland around the city. I saw the farmer uncle was farming...”。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并非只有一種模式,創(chuàng)設多樣化情境才能給學生帶來更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要注意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聯(lián)系起來,保證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效率。
四、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英語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英語問題的能力,以及理解、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所有能力的發(fā)展通常都建立在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4]。因此,要想幫助學生增加知識儲備,構建全面、立體的知識體系,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重視學生對課內(nèi)詞匯的積累。教師要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在對學生進行單詞教學時,做到“授之以漁”,讓學生采用多樣化的方法,如分類記憶法、宮殿記憶法、諧音記憶法、歌訣記憶法等,對單詞進行有效記憶,以此加深學生對單詞的印象,從英語學習的基礎入手來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全面發(fā)展。例如,在進行“Our animal friends”的單元寫作教學時,教師對常見的如monkey、panda、dog、chicken、sheep的關于動物的單詞進行了歸類整理,讓學生進行分類記憶,同時運用宮殿記憶法,建立monkey宮殿、panda宮殿、dog宮殿等,明確各宮殿的主題。如panda宮殿的主題是panda愛吃bamboo,panda的顏色主要為black、white,panda喜歡climbing trees和sleeping等;dog宮殿的主題是我家的dog很可愛,它有white hair、big eyes等。教師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讓學生根據(jù)主題進行詞匯的記憶,提升詞匯識記的效果,并建構起完善的英語知識體系,增加知識儲備,為自身學習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重視學生對課外詞匯的積累。只有積累了足夠的課外詞匯,學生在學習方面才會有質的飛躍。課外詞匯主要可以從英語繪本、報紙、雜志等課外閱讀資源及英語短視頻中積累。教師要選取適合小學生的各種課外學習資源主動推送給學生,教會學生利用這些課外學習資源進行有目的的知識學習和詞匯積累。例如,教師在進行“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單元寫作教學時,先帶領學生去圖書館查閱了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將與“country”這一主題有關的單詞或句子摘抄在“詞語采集本”上,同時從學校的電子教學資源庫中下載了一些關于好詞好句的內(nèi)容,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讓學生進行抄錄。這有利于避免學生出現(xiàn)因為單詞儲備得不夠而在寫作中有話卻說不出來的情況。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搜集與課本知識相關的經(jīng)典句型、英語小短文等資源,將其制作成PPT或小卡片等,讓學生進行記憶。例如,在進行“Our dreams”這一單元的寫作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了關于夢想的名言積累,如“The loftier one's ideal is, the purer one's life is.”“There is no happier thing in the world than to strive for an ideal.”等。摘抄這些名言警句,一方面擴充了學生的素材資源庫,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等多種能力[5]。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對學生的英語知識積累與多元思維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將知識學習與能力提升結合起來,通過多元教學方法的使用、主題的精心選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素材的積累,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從而為小學英語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朱亞容.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小學英語體驗式寫作教學實踐[J].求知導刊,2021(21):75-76.
[2]杜貴芝.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小學英語體驗式課堂教學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20(12):106.
[3]呂增芳.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小學英語體驗式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校園英語,2020(48):177-178.
[4]陳鳳婷.淺談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05):140-142.
[5]馮雯.例談依托教材開展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實踐研究: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22(2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