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現(xiàn)有的教學形式來看,在學校課程教學融入“體藝+”的教學模式,可以不斷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更好地傳承學校特色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文章通過分析農村小學階段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與問題,闡明開展“體藝+”課程的重要性和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階段;“體藝+”課程;品格提升;策略
作者簡介:丁陶(1995—),男,江蘇省宜興市悲鴻實驗小學。
“體藝+”課程主要是在國家規(guī)定的藝術課程的基礎上,利用自然資源,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對體育課程內容進行拓展,并進一步地引入傳統(tǒng)藝術、區(qū)域文化等社會文化資源,不斷地開展實踐課程的創(chuàng)新,從而進一步豐富現(xiàn)有的教學內容,擴大教育的邊界,使“體藝+”課程更具有趣味性。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體藝+”課程,教師需要不斷地豐富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體育活動的開展更加廣泛,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在了解體育活動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發(fā)掘學生在美育教學當中的學習潛能。
一、 農村小學階段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與問題
(一)藝術活動類型單一
相比于城鎮(zhèn)地區(qū)的學校來說,許多農村小學的教學條件、教學理念落后,基礎設施薄弱,教育資源較為匱乏。這也導致教師對藝術類課程的挖掘和開發(fā)力度不夠,藝體教學活動開展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單一,而且受限于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他們有時很難給予學生更加科學、專業(yè)的指導。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農村小學的數(shù)量多、輻射面廣,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就需要重視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但是從現(xiàn)有的情況來看,很多學校出于對學生安全的考慮,像運動會、藝術展覽等活動舉辦得非常少,錯誤地認為這些藝術類、體育類的活動只是娛樂學生的方式,并沒有重視將其落實,有些學校甚至把藝體學科放在副科位置,學生對于“體藝+”課程的了解甚少,自然也就無法產生學習興趣,這也是農村學校里藝體特長生非常少的重要原因[1]。
(二)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
在當前農村地區(qū)的教學活動中,受到教學環(huán)境、待遇的影響,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只是敷衍了事,一味地根據(jù)教學改革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完成理論知識傳授,忽略了實踐活動的開展,而且大多數(shù)教師對“體藝+”的認知不足,缺乏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意識。如果教師不能夠從多個角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體藝+”的魅力,就無法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傳統(tǒng)藝術,無法開發(fā)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也就無法發(fā)展學生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歷史事實來看,很多農村小學的審美教育一直很薄弱,學校和教師對“體藝+”的學習不夠重視,在這樣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下,學生很難樹立對體藝學科的全面認知[2]。
二、開展“體藝+”教學的重要意義和創(chuàng)新之處
(一)有利于構建多元化的教學形式
“體藝+”課程是體育與藝術課程的升華和補充,可以豐富教師現(xiàn)有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了解不同的文化內容。在具體的體藝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能夠結合體育加藝術的形式完成知識的傳授,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的技能,使得學生的興趣愛好更加廣泛,這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不僅有利于構建多元化的教學體系,還能使得學生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活動中,獲得更加均衡、全面的發(fā)展,進而更好地了解、發(fā)掘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并以此為依據(jù)制訂更長遠的學習和發(fā)展計劃。具體而言,學校通過對“體藝+”課程的開發(fā)和挖掘,能夠為學生提供多元選擇的機會,使其能夠在挖掘興趣愛好和發(fā)展?jié)撃艿幕A上,選擇個性化的學習課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手段的支撐下,學生能在學習文化知識之余拓展自己的技能,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并進行深入的研究,最終促使學生獲得多元的發(fā)展。
(二)有利于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各方面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也就決定了在現(xiàn)階段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善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制訂更加科學專業(yè)的教學方案,給予學生更加專業(yè)的指導。結合“體藝+”課程開展人才培養(yǎng)活動,能夠幫助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某一方面存在的天賦和潛能,進而引導學生朝著自己擅長的領域穩(wěn)步發(fā)展。
從現(xiàn)階段的教學情況來看,教師需要進一步地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水平,獲得美學方面的長遠發(fā)展。并非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較優(yōu)異的文化課程成績的天賦,學校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挖掘學生的不同潛能,讓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喜好開展學習,在自己喜歡的課程中學有所得,進一步增強課堂的教學活力。在這一過程中,學校為了培育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要結合農村地區(qū)的特色完成對體藝課程的開發(fā)和挖掘,這就使得學校教學的課程能夠吸引更多學生的注意力,滿足更多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學生也有更多的機會和平臺釋放自己的潛能和天賦。在開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調動學生參與體藝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的體藝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完成深層次的知識和技能探索,為其長遠發(fā)展打下基礎。
三、開展農村小學“體藝+”課程的相關措施
(一)利用農村教學特色,構建有效的“體藝+”教學課程
“體藝+”課程主要包括體育課后三點半課程、藝術拓展課程、美術特色課程這三個模塊。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學校需要利用農村教學的相關特色,從這三個模塊入手,進一步構建有效的“體藝+”教學課程,豐富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對藝術類的課程進行探究,增強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認知能力[3]。
就第一個模塊來說,體育課后三點半課程主要是指通過課后延時服務的開設,進一步擺正體育課程的地位,讓學生能夠增強運動意識。體育在課堂教學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學校需要定期地讓體育教師展開課堂教學,利用學校的操場特色,為學生準備相關的體育器材,讓學生可以根據(jù)個人的興趣愛好,從多個角度出發(fā),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器材和體育活動進行體育鍛煉。體育課程的開展并不是要求學生一定要學會某項專業(yè)的體育技能,而是要讓學生擁有自主鍛煉的意識,能夠通過每天開展體育鍛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在一點一滴的學習當中挖掘自身的潛能,從而獲得多元的發(fā)展。
第二個模塊是藝術拓展課程。藝術拓展課程主要是指學校根據(jù)自身的資源,開設的一些藝術校本課程,也就是小學當中的選修課程,例如舞蹈、繪畫等課程,以此讓學生能夠充分地學習相關的技能,挖掘自己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考慮到農村小學的教學條件、資金有限,開展所有類型的藝術拓展活動并不現(xiàn)實,因此教師可以從最簡單的剪紙和舞蹈活動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進行有選擇性的學習,并營造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在專業(yè)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對知識點進行探究,教師也能夠構建有效的教學體系,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認知能力。
第三個模塊是美術特色課程,主要是要求學校能夠根據(jù)地域文化的特點,挖掘當?shù)氐奶厣顒雍蛡鹘y(tǒng)文化,在教學教育時段和非教育時段穿插進行滲透,實行專業(yè)化的指導。很多學生對于美術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學校開展特色的美術培訓課程,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美術的認知能力,讓學生更好地接受藝術的熏陶,也能從多個途徑更好地開展課堂的教學,進一步加強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實效。
(二)結合“體藝+”教學特色,構建有效的教學評價機制
通過對“體藝+”三大模塊課程的研究,會發(fā)現(xiàn)三個板塊在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目標上各有側重,可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幫助學生更好地對藝術課程進行選擇,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對體藝課程的優(yōu)化,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學校需要構建有效的教育評價機制,讓“體藝+”的相關課程變得更加專業(yè)化和多樣化。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學校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fā)展?jié)撃芡瓿山虒W層次的劃分,使得教學工作的開展能夠更加科學。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和日常生活的觀察,了解學生擅長的領域,并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給出針對性的解決意見。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充分發(fā)揮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作用,將二者有效地結合起來,寫出更加客觀公正的評價語,并把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以電子檔案的形式記錄下來,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成長歷程,意識到自己在學習活動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在完成評價之后,教師還要根據(jù)評價反饋再一次細化教學方案,加強對教學活動的總結和反思,使得教學體系更加科學縝密。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jù)具有不同教學特色的課程,教師需要開展多元化的評價研究,一方面要為藝術素質的測評奠定課程基礎,另一方面是要讓測評具有發(fā)展化、網(wǎng)絡化、常態(tài)化特征。對于某一項課程,要把藝術測評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納入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中,采用日常記錄、行為觀察、現(xiàn)場測評、電子檔案、特長展示實際檔案等評價方式開展評價教學。比如說在開展體育課程的教學當中,體育教師就需要設計好相關的指標,完善好月計劃、學期計劃和年度計劃,并帶領學生一起完成這些指標,更好地實現(xiàn)體育課程的開展。教師對學生的體育學習過程進行仔細觀察和詳細記錄,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平臺的方式,實行電子檔案的存儲,從而使評價體系變得更加完善、評價方式變得更加便捷。學生也可以對教師進行日常評價,以便教師完善自身的教學行為和方法。開展多元化的評價研究,并不是為了看教師是否真正地起到了示范作用,而是通過評價體系來了解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欠缺,從而改善現(xiàn)有的教學形式,從多個角度出發(fā)探究課程,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知識點,完善自我。
(三)開展多主題的體藝活動,營造“體藝+”的教學氛圍
除了開展必要的課堂探究,學校也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藝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濃郁的藝術氛圍當中感受到“體藝+”課程的意義與價值。針對體育課程,學校就可以開展運動大賽,讓有體育特長的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體育競賽中,彰顯自己的風采。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運動活動,學生可以更多地了解體育,增強自身對于體育的認知能力,從多個方面開展體育鍛煉。對于音樂課程,學校就可以開展才藝展示大賽,或者是在慶祝重大節(jié)日的時候,讓有音樂特長的學生登臺表演,給予學生充分展示才藝的時間和機會,營造良好的、寬松的教學氛圍。對于美術課程,教師就可以開展動手實踐大賽,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通過不同的美術表達把自己的作品展現(xiàn)出來。學??梢园褜W生的優(yōu)秀美術作品放在教學課堂中進行展示,滿足學生對于藝術作品的好奇心理,并且?guī)椭鷮W生從多個角度出發(fā),更好地對美術內容進行深度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從以上的教學形式和活動開展來看,無論對于“體藝+”哪一項課程,教師都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開展教學,營造良好的“體藝+”教學氛圍,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結語
總的來說,為了能夠更好地把“體藝+”課程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當中,農村學校與教師就需要重視“體藝+”的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為學生呈現(xiàn)不一樣的教學課堂,提高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認知,從而構建有效的教學體系,提升學生的品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伊,智亞卿.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7(09):70-73.
[2]孫天興.淺談農村中學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與對策[J].名師在線,2020(11):3-4.
[3]蘇鎏一.教育振興背景下鄉(xiāng)村中小學藝術教育路徑優(yōu)化研究[J].美育與文化,2020(08):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