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
摘要:“學教評一致性”教學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學當中的實踐,首先要體現(xiàn)在學教評教學目標的一致性,就是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教學單元和課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層次,制定學教評教學目標,讓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以及評價都能夠遵循在同一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行。與此同時,“學教評一致性”要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無論是教師的教學還是教學過程當中的評價都要能夠助力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掌握、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都要能夠幫助學生實現(xiàn)高中地理課程核心價值。另外,“學教評一致性”教學策略可以與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如多媒體以及合作教學等有效整合。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教評一致性”;實踐研究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下發(fā),“學教評一致性”教學策略走入了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當中,以相同的教學目標為基礎確定“學教評一致性”教學分層目標、評價目標,以學教評為切口推進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進程,讓每一個高中地理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學教評一致性”的教學過程當中精準定位,有效參與“學教評一致性”教學過程。
一、“學教評一致性”的根源在于教學目標的一致性。
教師在確定“學教評一致性”教學內容的時候要結合教育教學大綱以及教學標準的要求,在實踐“學教評一致性”教學策略進行高中地理教學的時候,要能夠遵循教學目標一致性的原則。首先教師要設置“學教評一致性”教學預案。教師預設教學過程的時候也要思考教學過程是否能夠遵循“學教評一致性”原則,通過一致性評價了解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在下一堂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才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自己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1]。如在《海水的性質》一節(jié)教學之前,教師首先要遵循課程標準對海水的性質這一課程教學內容的要求,結合學生學習實際確定“學教評一致性”教學目標。在教師進行方法指導的基礎上,學生的學習也要按照這個教學目標的要求進行,要通過學習掌握讀懂圖表信息的方法,學會通過讀圖表信息來總結歸納各個性質的分布規(guī)律。學教評教學目標的一致性使得教學過程變得更為系統(tǒng),讓學生能夠在教學評價中對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以及知識的運用程度和學習知識的方法的掌握和運用程度有精準的認知,能自我測評學習效果,對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掌握定位更為明確,也能及時進行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自我改進和改善。
二、“學教評一致性”教學可以采用多媒體助力學生對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研討重點難點問題。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多媒體助力“學教評一致性”教學,還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研討有難度的高中地理問題,讓學生真正在合作中做到一合一得,無論是在學習方法還是在核心素養(yǎng)提升當中都能夠有所進展。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當學生獨立無法解決的時候,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同組異質合作小組中進行研討,通過集體智慧的碰撞來完善對教學內容的認知,尤其是在教學評價當中,除了學生的自評,還有學生的互評。只有在合作小組中才能實現(xiàn)針對課程標準教學目標一致性的教學評價[2]。如在《地域文化與城鄉(xiāng)景觀》一節(jié)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能夠感受文化景觀的差異,解讀景觀中某類景點資料,對傳統(tǒng)民居進行對比分析,提煉形成景觀的特點,那么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會大幅提升“學教評一致性”教學效果。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分層教學目標,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明確自己所在層次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以及評價所要達成的目標,那么在教學過程當中學習就會更有針對性,評價也更能夠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潛力,向更高層次沖刺。在感受文化景觀差異的時候,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地域文化當中的文化景觀,讓學生能夠從圖片以及視頻等等資料當中去感受文化景觀的差異去解讀某類景觀提升區(qū)域認知素養(yǎng)。針對“結合實例,說明地域文化在城鄉(xiāng)景觀上的體現(xiàn)”這個教學重點,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小組課前搜集在空間和時間尺度下地域文化的改變對城鄉(xiāng)景觀的影響,在引領學生培養(yǎng)人地協(xié)調觀的基礎上,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合作小組的形式集體展示自己小組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在實例驗證當中與同學們分享交流城鄉(xiāng)景觀,體現(xiàn)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的協(xié)調關系。結合不同的教學模塊不同的進程,教師根據學生學習實際和教學目標的要求確定評價內容模塊,讓學生在師生評價、生生互評以及學生自評當中快速認知自己的核心素養(yǎng)短板,以期在進一步的地理學習實踐當中彌補自身的不足,獲得地理核心素養(yǎng)整體能力的提升。
三、“學教評一致性”教學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學當中的運用要重點關注學生主體的一致性。
“學教評一致性”的具體指向應該是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在《走向人地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節(jié)要以學生為主體設置教學目標,讓學生主體性研討運用資料說明人地協(xié)調發(fā)展和持續(xù)性發(fā)展的主要途徑。課堂授課和學生的評價也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要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基本內涵和基本原則,學會資料運用法、合作討論法、個體展示法等多種學習方法,并以此為基礎能夠主體參與各種圖形的分析讀圖,在提高讀圖分析圖能力的基礎上掌握案例分析法,樹立正確的自然觀、發(fā)展觀和環(huán)境觀。無論是教學目標的設置和教學評價的目標設置上,都要體現(xiàn)學生的層次化和階梯性,要能夠讓不同層次學生在同一堂高中地理課中收獲良多[3]。
總之,高中地理教學過程當中“學教評一致性”的有效運用,不僅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也是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對學生自主學習評價效果的需要?!皩W教評一致性”,讓高中地理課堂更加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需要,提高高中學生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徐連云.巧用學教評一致性教學策略開展高中地理教學——以“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guī)律”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04):50-51.
[2]覃娟.任務驅動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10):276-277.
[3]柴佳佳.學教評一致性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河南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