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軍海(連云港市柘汪中學/江蘇省連云港市)
目前,信息技術已經在我國的各行各業(yè)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逐漸產生著深遠影響。而語文作為我國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在新時代的發(fā)展中也需要融入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語文閱讀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這對我國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而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融合能夠大大提升學生對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同時對于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也具有重要意義。
信息技術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對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文化建設以及教育行業(y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我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來看,信息技術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融合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意義,能夠為學生的閱讀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從而在整體上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在傳統(tǒng)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大部分采用的是教師講解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對文本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無法進行自我思考,導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下降,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主動對文章的內涵進行思考,最終形成一種被動式的學習模式,這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較大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的應用模式也在逐漸發(fā)生著轉變,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整合使得教學模式也在逐漸發(fā)生轉變,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來將相關的圖片和視頻等資料播放給學生,學生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資料能夠對文章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進行更加深入的感受,這種方式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調動學生在初中語文閱讀學習中的積極性。
信息技術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融合,不單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多媒體設備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同時還體現(xiàn)在學生能夠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獲取更多適合自身的語文閱讀資料,能夠通過信息技術對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疑問進行自主解答。也就是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來對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深入解析和拓展,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質量。此外,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家長也需要對學生的網絡行為進行科學管理,防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不合理的網絡行為,影響學生網絡學習的專注度等。
在我國傳統(tǒng)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的課堂講解為主,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僅僅充當傾聽者,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但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同信息技術進行融合,會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產生較大的沖擊,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發(fā)生巨大轉變,這對傳統(tǒng)課堂結構設置也是較大的改變,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將會得到充分體現(xiàn)。此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和信息技術的融合,能夠彌補教師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不足,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能夠對文章的內涵進行不同的解讀,這樣,學生的自主思考和閱讀能力都能夠得到提升,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對于我國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因為教育資源的匱乏,導致很多閱讀教學課程只能通過教師以語言和語氣的形式來模擬,學生需要積極配合教師的講解,才能夠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且在整個閱讀教學中,無法模擬真實的情景,這使得學生的閱讀體驗難度較大,同時對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生活閱歷等要求非常高,這些都會導致學生的閱讀體驗大大降低,最終影響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和交流,對整個閱讀教學質量都有較大影響。
初中生由于年齡和閱歷的影響,導致在語文知識儲備和閱讀理解能力方面存在著較大的限制,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本身不長,加上必要的大綱教學要求,導致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課時嚴重不足,很多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利用將近整節(jié)課的時間來講解相應的內容,學生自主閱讀的時間被大大縮短,這使得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的興趣大大降低,同時學生在課堂上閱讀的時間也受到較大的影響。此外,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容量也很難支撐教師教學改革目標的實現(xiàn),這就使得很多教學任務無法被貫徹和落實,教師即使有心改變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也很難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變,最終造成整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呈現(xiàn)“四不像”的尷尬局面。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緊密相連的,兩者之間相互促進才能更好地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但在當前很多初中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開展初中閱讀教學中僅僅重視語文閱讀活動,而對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很多學生盡管課堂學習內容較好,但在進行寫作時卻缺乏相應的知識儲備,無法寫出好的作品。對于這一問題,主要原因是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將協(xié)作教學同閱讀教學進行結合,導致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目標無法貫徹,影響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對語言文字的認知,提升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對此,在進行信息技術的運用時,教師需要以目標為導向,通過信息技術的融合來讓學生更好體會文字的魅力,從而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以及自身所具有的價值。在這一過程中,語文教師不能夠單純追求課堂的教學效果,而是需要將信息技術真正融入課堂教學中,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工具,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制定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實現(xiàn)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對象是學生,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最終的目標也是幫助學生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對此,信息技術的應用就需要同學生的實際感受進行關聯(lián),滿足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求。另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進行充分發(fā)揮,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來對閱讀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最大限度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這對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材料,同學生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是非常緊密的,在文章中不僅體現(xiàn)了非常濃烈的生活氣息,同時對學生的吸引力也是非常大的。盡管一些文章內容非常經典,同學生當前的年代相比比較久遠,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理解困難,但并不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對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進行科學講解,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使文章內容更加真實生動,調動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
比如在講解《木蘭詩》這篇文章時,學生對文章中描述的年代以及當時的戰(zhàn)爭理解不足,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播放一些相關的電視劇片段或者配樂,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個基礎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再回歸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再次進行閱讀的難度將會大大降低,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得到較大提升。但影視作品為了表演效果,往往會對文章中的內容進行一定的改動,為了防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認知的偏差,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穿插一些問題,像找出影視作品和文章描述中的差異等,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在觀看影視作品和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有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對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有一個辯證的認知,同時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這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需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在教材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視野進行拓展,延伸教學范圍。初中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能夠讓學生的個性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在整個初中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對學生進行引導,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相關文獻資料的查找,這樣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歸納和總結能力也能夠得到提升。
比如在講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魯迅先生的生平資料進行查找,在初步了解魯迅先生之后,再進行文章的閱讀。在這篇文章學習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將學習中的難點進行總結歸納,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總結的內容進行解答,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的整體參與度是比較高的,同時,學生自主收集資料,拓展了知識面,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較大提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內容,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其在初中教育中的運用也在逐漸增加,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搭建閱讀交流平臺,拓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空間,這樣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體性差異,同時對于學習需求不同的學生,也能夠激發(fā)他們的主動閱讀的意識和積極性。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當前比較常見的QQ和微信等軟件作為閱讀交流平臺,建立共享等模式,讓學生能夠在課后有一個交流的平臺,能夠將自身的閱讀技巧進行分享,閱讀習慣不好的同學也能夠借助平臺獲取更多的閱讀方法,提升自身的閱讀效果。
比如在《口技》這篇文章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群組織學生進行讀書匯報活動,在微信群中,學生能夠將自身閱讀中遇到的問題以及閱讀的技巧等進行交流溝通,這樣既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同時還能夠通過相互交流來實現(xiàn)思維的碰撞,幫助所有學生提升閱讀的積極性和閱讀效果。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文字是非常精美的,但由于跨越的時間較大,導致學生在閱讀時的難度較大,若單純通過板書來進行講解,學生很難融入文章所描繪的情境中,這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為了更好地改善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以及文本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更加真實的情景,然后將文章內容聲情并茂地呈現(xiàn)給學生,通過這種形式,將靜態(tài)的書本內容變得生動形象。此外,信息技術的應用還能夠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能夠被閱讀內容深深吸引,深化閱讀理解的效果。
比如在講解《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魯智深疾惡如仇和扶危濟貧的人物特點,教師可以借助于《水滸傳》中魯智深的視頻片段,再搭配《好漢歌》,制作一段微視頻,通過音樂和微課中創(chuàng)造的閱讀情景,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閱讀教學中。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是非常大的,信息技術同閱讀教學的融合,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對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通過信息技術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情景,營造科學的閱讀教學氛圍,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