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中班主任;生活化教育;策略
一、營造生活化的學習環(huán)境。教室布置得如何直接反映班級文化的好壞,也反映一個班級班主任的審美和治班水平。一個有思想的班主任要想把自己班級的教室打造得美觀得體大方,給班級學生和教師營造一個既舒適又漂亮,有內涵但不失格調的教室,需要班主任和學生共同精心打造。建議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仔細觀察學生的生活化體驗,帶領學生共同設計和布置班級教室。
二、構建生活化評價體系。在高中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重視對學生的評價。以學生為主體,結合現(xiàn)實生活對學生提出的綜合要求,為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從而對學生實施科學的多元化評價。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從單一向多樣化轉變,將定性與定量評價有效融合。強調學生的發(fā)展,讓學生在生活中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在評價之中。例如,在“維護集體榮譽”的教育指導中,教師一方面結合理論,分析學生對集體榮譽的理解,另一方面結合學生日常的行為表現(xiàn),分析維護班級、學校集體榮譽的一些具體實例,讓學生認識到日常行為發(fā)展的誤區(qū),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同時對學生的發(fā)展提出綜合性要求,通過過程性評價、發(fā)展性評價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并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去維護集體榮譽,促使學生在自我評價以及相互評價中全面發(fā)展。
三、做個生活的有心人。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苯逃腔郛a生的源頭是對學生的愛。以生活化為基礎,高中班主任要以“愛”為根本,開展日常管理工作,不斷給予學生鼓勵和引導,真正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愛心就是班主任走進學生的重要法寶。有了愛心才能產生工作的動力,才能在工作中傾注滿腔熱情,才能真心誠意地熱愛、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學生。傳統(tǒng)的高中管理中,班主任總是以威嚴的面孔面對學生,很容易導致師生之間產生距離感,而班主任改變這一狀況,真正去關愛學生,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親切與自然,才能真正發(fā)現(xiàn)學生內心深處存在的問題,從而來及時進行溝通與解決,獲得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尊敬,提升管理的效率[1]。人們常說“親師”是“信道”的前提?!坝H”的程度越深,師生心理距離越近,交流的渠道就會越暢通,心理疏導工作就越容易取得成果??傊?,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處處留心,做有心人。
四、注重生活經驗。在高中的生活化教育中,班主任要尋找多種教育契機,對學生展開愛的教育。班主任應針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大環(huán)節(jié)進行重點關注,及時掌握學生的行為動態(tài),結合實際情況開展隨機教育,幫助學生理解愛的意義。在生活化教育階段,要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引導學生在社交過程中能夠逐步強化自身的責任感與接納意識,激發(fā)出學生參與各類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除此之外,家庭以及社會都應加強高中學生對愛的教育。班主任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家長保持常態(tài)化的聯(lián)系,用心觀察學生在學校學習的變化,及時糾偏和引導,從而建立起學校教育與學生家庭彼此信任的良性互動關系。學生在學校外的情況,家長主動向老師反饋匯報,學生在學校內的表現(xiàn),老師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從而讓學生在每一個時空上的言行舉動,都處在老師和家長的監(jiān)督管控之中,都包圍在學校與家庭的共同教育之中。
五、重視愛的教育。高中班主任必須要具備正確的教育觀,在生活化教育的過程中用放大鏡找尋每一名學生存在的閃光點。教師應當以一種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各類問題,學會以寬大的胸懷允許并接納學生犯錯,這是當下老師必須要有的教育情懷!有人說寬容是智慧的善良,是寂寞冬夜里飄然而降的春風,讓我們的教育生涯里多吹一些這樣的春風吧。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要用熱情的話語鼓勵他;當學生受窘時,不妨說句解圍的話;當學生自卑時,別忘記用他的“閃光點”燃起他的自信心。用友善的態(tài)度,換位思考,使學生從心底里體會到老師的苦心,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樹起良好的師德形象。在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中,能夠更好的開展生活化教育,促使學生形成更加積極地學習狀態(tài),為學生后續(xù)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除此,教師也要為學生提供出足夠的自由活動空間,對其進行積極地鼓勵與引導,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確保愛的教育能夠在高中德育管理中發(fā)揚光大。
總而言之,對于高中生而言,學生的主觀意識很強,而作為班主任,不能強制性對學生進行管理,要做好因材施教,彈性管理。以學生生活為基礎,將自身的愛心與耐心融入到日常管理中,與學生同進步,共成長。
參考文獻:
[1]邵建文.淺析提升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效率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06):158-160.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qū)光明中學 李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