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立德樹人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確。以人為本是立德樹人的主要理念,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除了在專門的德育教育學科當中體現(xiàn)立德樹人的理念,更要在各個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這對于各學科的課堂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筆者以立德樹人為根據(jù),對小學英語教學進行了探究與分析。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郭洋,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小學。
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成為主要內容。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成長發(fā)育的重要時期,由于年齡較小,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而英語學科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征,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正確認識到,傳授給學生知識并不是教學的唯一目的,而是要始終在教學中貫徹立德樹人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
一、關于立德樹人
高尚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和對道德養(yǎng)成的重視是為“立德”,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以及對能力的注重的是為“樹人”,二者結合即為我們通常所說的立德樹人。立德樹人的主要目的是以德為先,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促使學生成長為德才兼?zhèn)涞膬?yōu)良人才,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小學英語教學中所蘊含的德育內容非常豐富,教師在德育教育中應充分發(fā)揮英語學科的優(yōu)勢,在傳授給學生英語知識的同時,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另外,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文化體驗和語言練習,在拓展文化資源和練習語言的活動中加強對立德樹人的滲透,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促使們積極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健康人格,增強心理素質,提高核心素養(yǎng)。
二、立德樹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一)體現(xiàn)教育發(fā)展的新思路
創(chuàng)新不僅是發(fā)展科技的第一生產力,更是其他領域的“領頭羊”。尤其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再沿用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而是在所教學的知識結構中融入德育思想,既有利于自身教學素養(yǎng)的不斷提高,又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立德樹人理念,從而有效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德育工程厚植于學科教學中。
(二)充分發(fā)揮學科育人功能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以教給學生英語基礎知識和使用方法為主,從而忽略了對學生自身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當前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理念,既可以促使教師進行深入的探討學習,提高自身德行修養(yǎng),又能真正實現(xiàn)言傳身教,讓學生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對當代社會思想力量產生更加清楚的認知。簡而言之,就是構建英語知識與思想理論相聯(lián)結的“橋梁”,共同作用于學生,從而使得英語課堂的育人功能得以充分發(fā)揮。
三、立德樹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教師要想在教學中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首先就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他們明白學習真正的意義在于探索未知的知識,探究未知知識與新舊知識之間所存在的聯(lián)系,而不只是為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認真分析如何能讓學生對教學目標中所包含的知識感興趣,從而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大膽摒棄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正確認識學生本身的價值,甚至讓學生參與備課環(huán)節(jié),如在課前做問卷調查,總結學生對哪些知識的學習最為感興趣,是否喜歡學習基礎單詞?還是更喜歡閱讀訓練?對于英語寫作和口語交流有什么樣的看法等。這些都是可以作為教師課前的調查內容,并以此為參考進行后續(xù)的備課和課堂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活躍課堂氛圍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意注意充分結合無意注意,以此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適時關心學生課后的學習情況與效果,對他們各方面能力的成長都要給予關注,而不是只關注最終的檢測分數(shù)。對于語言學科的學習反饋,更多的應該是通過形成性評價來獲得,無論是課堂提問互動還是課后英文作業(yè),無一不是對英語教學靈活性的體現(xiàn)。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和學生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對他們的主體地位給予尊重,確保與學生進行有效、合理的交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質疑,或者提出自己的建議等,以此提高其發(fā)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的是聆聽者的角色。這種角色轉變不僅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師生平等的重要性也會得以體現(xiàn)。
(二)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譯林版的小學英語教材中,不僅英語知識非常豐富,更是蘊含了啟發(fā)型和思想性較強的德育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認真研讀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德育內容,傳授給學生英語知識的同時,還要充分整合各類德育因素,并將其滲透在英語教學中,適時開展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促進學生愛國、環(huán)保等意識的培養(yǎng),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想共鳴,提高文學素養(yǎng),達到立德樹人的效果。
譯林版小學英語5A Unit7“Chinese festivals”中,對中國的四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進行了介紹。如對端午節(jié)的介紹,首先介紹了節(jié)日名稱的由來及其發(fā)展演變,然后開始介紹各地的民俗活動,有賽龍舟、掛艾草、吃粽子等活動各不相同,學生們越聽越入迷,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更是產生了切身的感受。同時,對于愛國詩人屈原和端午節(jié)之間的淵源也有了更近一步地了解,形成了濃厚的愛國之情。
再如6A Unit8“Chinese New Year”的教學,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選擇關于中國農歷新年的英語閱讀材料,利用課前幾分鐘讓學生進行快速閱讀。然后,教師提問:“The Lunar New Yea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s in China. All the students here like it very much, right?”“Yes, I can receive a lot of lucky money.”學生答道。“Good. Does anyone know the origin of Chinese New Year?”教師繼續(xù)提問。這時,有學生回答說:“年獸!”“Very good! Now let's read about the Chinese New Year together.”。教師回答的同時,打開了提前準備好的補充材料,“Long long ago, there was a very fierce beast, at the end of the year at midnight...”,通過閱讀這些相關的補充材料,學生對年俗的來歷有了更多的了解,更是豐富了他們的文化認知。
(三)注重口語表達訓練
全球化趨勢的形成,給我們學習英語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黃金時期,學生在這一階段所接受的教導,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都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像英語這樣的語言學科,接觸晚了就會很容易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形成中國式的英語表達方式及思維,這樣根本無法與真正的外國友人進行正常的英語溝通和交流。其實,無論學習哪一門語言,少年時期都是最佳時期,而教師從小學開始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英語交流習慣,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英式思維,幫助他們掌握正確使用英語語言的技巧,才能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熟練運用所學英語知識,與外國友人進行正常的英語交談。其中,對話互動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讓他們不再畏懼用英語去與人溝通。在英語對話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適時的指導,讓學生明確運用哪種方式能夠得體的與他人進行英語交流和溝通,表達自身意愿的同時,又能讓他人感到舒服,這樣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獲得顯著提升,立德樹人理念也會獲得有效運用。
譯林版小學英語4A Unit6“At the snack bar”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中西方的餐點:漢堡(hamburger)、三明治(sandwich)、咖啡(coffee)、米飯(rice)、面條兒(noodles)、茶(tea)等,然后再鼓勵學生就“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please. Anything else?”這一句式,相互進行對話練習:“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sandwich,please.”“Anything else?”“No, thanks.”。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實踐操作,如自己親手制作三明治,然后用英語給其他同學介紹自己的制作過程等。學生在這樣的交際情境中,逐漸地掌握了如何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繼而學會如何進行知識內化,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還能提高理論知識的學習效率。
(四)關注學生之間差異
現(xiàn)在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各類知識的更新速度都在不斷加快。也因此,學會學習成了跟緊新時代的一個必然要求?;诖?,更多的教師意識到,掌握學習方法重于對英語知識的掌握,對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也更為有利。英語教師以立德樹人為指引,全面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與學習能力,對每個學生都有所關注,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方法給予針對性的指導,促使他們形成的學習動機是正確的,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6A Unit 4“Then and now”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可以“then and now”為中心,就生活中的變化進行互動交流。首先,教師引出話題:“Now, as we've seen, our lives have changed dramatically. Now, let's discuss this topic in groups.”。然后,各小組學生相互幫助,交流溝通。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很快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基礎較弱,顯得有些手足無措。這時,教師引導學生開口發(fā)言:“Try telling us about your house.”,學生嘗試開口道:“My house is big and new.”,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回想:“Great. What was your house like five years ago?”“Old and small.”。這樣,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鼓勵,積極參與語言訓練,大膽開口表達,自信心也不斷增強。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指導學生的英語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發(fā)展學生智力,促進他們形成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
(五)豐富立德樹人形式
1.組織英語競賽。正所謂:“有比較才會有進步”。學生通過參與各種比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在爭先恐后的學習氛圍中,勇于面對競爭,在競爭過程中正確認識自己,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之處,為后續(xù)更深一層的學習做好準備。例如,學校定期舉行“英語風采比賽”,每期比賽的側重點不同,如單詞類的有接力賽、聽寫賽等,語言類的有歌曲賽、辯論賽等,甚至還有英語手抄報等活動形式。這些比賽活動的設置,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其智力與個性也會獲得發(fā)展,將自身才能充分展現(xiàn)出來,聽、說、讀、寫能力也獲得了顯著提升,語言實踐能力隨之不斷提高的同時,促進了學生樂于學習、團結協(xié)作等優(yōu)良品質的培養(yǎng)。
2.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環(huán)境。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提供給學生聽、說、讀、寫等相關的軟環(huán)境,還要立足于學生的角度,結合生活和學習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逼真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看到和學到英語,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良好的個人品格。如在課間播放英文版的歌曲和詩詞等,可以選出發(fā)音純正的學生,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播報英語;在校園內設置警示欄、宣傳牌、英語角等,用雙語標明課程表、班規(guī)等;定期舉辦英語黑板報活動、組織學生觀賞英語原版視頻影片等。
總之,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以立德樹人為指導,在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他們精神文化的同時,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熱生價值觀,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成長為德才兼?zhèn)涞膬?yōu)良人才。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行,以身作則,鼓勵學生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為今后的全面發(fā)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沈煌琦.小學英語學科育人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1.
[2]朱若穎.角色扮演:英語課堂中的模擬人生[J].小學教學研究,2020(31):91-93.
[3]魏彩萍.立德樹人? 內化于心:淺析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名師在線,2018(1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