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學生在學習中豐富自身知識體系,拓展自身視野的重要方式,也是高中英語培養(yǎng)學生的主要技能之一。作為高中英語教學課中重要的課型,教師要認識到閱讀不是單純的識單詞、講語法,而是需要讓學生深入其中,對文本有深度地解讀和思索,讓學生成為主動探究閱讀內容的接受者。針對高中英語教學現狀,本文進行重點分析以及探索優(yōu)化策略,基于深度學習的基礎,構建高中的閱讀教學課堂。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深度學習;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武曉燕,陜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學。
高中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需要學生有更加充足的詞匯量以及更加豐富的閱讀量。學生要學習英語、認知英語,首先就需要從閱讀開始,閱讀是學生在學習英語中獲取其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高中英語教學學生需要培養(yǎng)的目標技能之一。尤其是高中階段的閱讀,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實現現階段的各個學習目標,同時也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詞匯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屬于自己的學習思維。那么,在閱讀過程當中就可以更加快速地掌握這篇文章的大意以及重點內容。教師要在閱讀深度學習中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單一、學生被動接受閱讀的狀態(tài),巧妙地引導,讓學生思考,使學生能夠在表層信息之下找到更深層次所蘊含的內容。在英語閱讀深度學習中,讓學生能夠對閱讀內容做到有效梳理以及分析邏輯關系,并進行思想觀點的批判以及表達自己的觀點,以此促進學生思維的縱深的發(fā)展,為學生的閱讀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明確學生的閱讀目的,激發(fā)閱讀動機
動機是學生在學習和閱讀過程當中的前提,也是保證高效閱讀和深入閱讀的前提。外部動機是讀者為外部需求(如課程和考試要求)而閱讀的動機;內部動機表明學生對閱讀本身感興趣,例如娛樂或了解外國文化。研究表明,外部原因讀者傾向于注重事實和細節(jié)等膚淺的信息,而內部原因讀者則更關注作者的意圖、文章邏輯和關鍵問題。很多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只是被動地學習或者是接受教師給予的任務,自身的參與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沒有被充分激發(fā),在閱讀當中常常還是一個人孤軍奮戰(zhàn),學習效果不理想。因此,激發(fā)學生閱讀的內在動力,讓學生自主閱讀是開始深入閱讀學習的第一個條件。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內在動力,就需要明確閱讀目的,激發(fā)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在自己想要探索的基礎上進行閱讀,從而最大化地提高閱讀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Great European Cities”的時候,教師為學生提供了體驗和使用地理、首都、名城、文學建筑、文化和部分歐洲國家語言的機會。一位教師把課堂教學設計成這樣,首先在屏幕上介紹本課的主題“歐洲大城市”,然后讓學生談論他們對歐洲大城市的理解。很多學生一時答不上來,教師建議從學生熟悉的國外標志建筑開始,一個接一個,然后讓學生閱讀并回答問題。教師一邊講解生詞和語法,一邊指導學生逐段閱讀。從中可以看出,雖然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課文的問題,但是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一些基礎較弱的學生還是被動的參與。因此,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了歐洲主要城市之一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外國的著名建筑。于是,教師讓學生以團體為導游,然后在團體間進行評價,看哪一組計劃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改進的教學設計引入了視頻,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更直接的教學方法。
二、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
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沒有對課文進行充分的解釋和反思,那么毫無疑問,這樣的課堂注定是無聊的。在高中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時用零碎的教學來翻譯文章,分割整篇文章,分散教學內容。文字的內容、背景、內涵、文化、思想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被忽視。正是閱讀課上學生對文字的淺薄理解和解讀不足,才使學生只是對閱讀的表面信息進行學習。閱讀還包括時代風格、社會意識形態(tài)、文化背景、作者意見等諸多深層因素。對這些要素的理解需要學生通過深入的閱讀和思考才能得到。從這個角度看,教師應該在學生初次閱讀以后,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挑選出課文中的重點句子,讓學生重新進行閱讀和而分析,讓學生根據這句話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作業(yè)的目的進行推斷。如其內涵、演繹和態(tài)度,都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方向,通過閱讀和作者交談,使學生了解文本中包含的思想,分析比較。
例如,在閱讀Great Scientists時,首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題目猜測課文內容;其次,分段閱讀使學生了解袁隆平的夢想、實施過程和影響。最后,教師提問:“你的夢想是什么?”“我們怎樣才能實現我們的夢想?”激發(fā)學生討論的愿望,幫助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走出文字,從閱讀轉向生活和感情,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判斷文章的價值,拓展思維,加深理解。可以看出,對核心問題的研究和利用使學生能夠從表面更深入地閱讀。
三、以問題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
深入閱讀不僅是對課文進行觀看,還需要對課文進行思考,通過思考的方式將知識點聯系在一起,從而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學習效果差的弊端,真正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和長遠的發(fā)展。在閱讀中,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已經學會了閱讀,其實還有很多內容并沒有掌握。教師以問題為導向,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情況進行更深入的探究。當前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情況,提取整合一些教學的問題,從而對學生進行提問。通過提問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通過根據學生的反饋,開展對應的教學,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拓展閱讀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例如,在學習“The Student Who Asked Questions”時,這篇課文是對袁隆平先生及其雜交水稻進行介紹。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通過標題,對本文內容進行分析,然后再進行閱讀,在閱讀中與自己的思維進行對比。對于一位讓中國和世界“吃上糧食”的偉大科學家來說,如果只是加工文字的話,學生們很難在思想上做出反應。所以,教師需要通過問題的方式,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同時也對課本的內涵有充分的認識?!霸陂喿x中,袁隆平的夢想是什么?他是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夢想的?”“讀完這篇閱讀,對你有著什么啟發(fā),你的夢想是什么?你會怎么做?”通過這些與課文相關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深入思考和討論,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自我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學生從文本內部到文本外部進行切換,將文本閱讀體驗轉化為自己的感受,從多個角度評估和分析問題,評估文章內容,深入了解和改進思想。對學習內容主要問題的思考,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形成深度思維,防止學習停留在表面,以更好地促進課堂學習活動的深入拓展。教師可以根據當代高中生教材內容和成長需求設計相對應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深入思考,構建良好氛圍的英語閱讀課堂。
四、立足學生實際開展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是一種激發(fā)學生主動性,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得到有效提升的教學方式。教師要認識到閱讀不僅可以在看的過程中得到提升,還可以從說和聽的過程中得到反思。學生彼此之間進行自由的交流,可以形成激烈的思維碰撞,讓學生可以重新對閱讀有自己的了解,并根據在交流中得到的啟發(fā),對閱讀進行深入的挖掘。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內容和方法為基礎,教師結合高中生的現狀和社會現實,設計適合學生的實踐學習活動,搭建平臺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并讓學生可以在閱讀中積極的探索,開啟深度學習。教學活動中不同基礎的學生都可以得到自身能力的展示機會,學生之間還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在活動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教學活動所營造的活躍氛圍,可以很好地激發(fā)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基礎較弱的學生也可以參與到其中,提高競爭意識,能夠從自身實際出發(fā),探究英語閱讀的內涵。
例如,在學習“My First Ride on a Train”中,教師安排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活動,同時要考慮到學生一般都有坐火車旅行的經驗,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將自己第一次坐火車的感受說出來,相互進行討論。在這個公開話題中,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學習到的內容,進行提取和運用,不僅有效地練習了口語,而且對于英語語言的掌握也得到了提升。學生從他人的口語中,也受到了啟發(fā),對自我的認識也更加深刻。各種形式的英語閱讀課堂交流活動,為學生相互學習提供了機會,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英語知識,開發(fā)了學習潛力。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組織安排英語學習活動,促進討論和交流,挖掘英語閱讀課的深度。
五、積極運用思維導圖開展閱讀教學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普遍直接將閱讀內容展示給學生,這樣展示的內容,學生的接受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平面的過程,對于一些基礎較弱、思維不夠靈活的學生,很難快速接受閱讀中的知識。因此,教師要改變知識傳遞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更加直觀的學習中了解英語知識。思維導圖就是將知識進行拆分,更好地為學生突出重點知識點,以更好地為學生歸納在英語閱讀中出現的知識點,拓展閱讀方向。思維導圖的展示不僅有文字,同時也可以通過圖片的方式來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能夠在英語閱讀深度學習中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思維導圖的應用極為靈活,教師必須巧妙地結合英語閱讀,將傳統(tǒng)閱讀轉變?yōu)榻邮铡⒕C合科學處理、最終高效生產的閱讀過程。
例如,在閱讀“My First Ride on a Train”時,教師可以從生活元素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畫出思維導圖:提取物品、過程、景觀等。了解海上的風景,了解游記的書寫結構。利用思維導圖,學生可以自主閱讀各種文章,通過導圖分析閱讀的文體特征和寫作技巧,深入探索詞匯和語法的表面化記憶。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導圖指南撰寫旅游筆記,使其能夠根據對文字的理解重新排列文字內容,然后將自己想要表達的語言輸出到文字中,使得表達更加流暢自然。
六、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分享心得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后分享自己的成績,向所有學生展示自己的平臺,讓每個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成績,這對于取得較好的英語閱讀成績很重要。同時,每個學生都能在展示過程中鞏固自己的知識,提高閱讀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在分享閱讀體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如何閱讀和思考,在表達閱讀體驗時,可以更好地了解所學內容,找出閱讀中的不足之處。
例如,在教學“When is your birthday?”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堂時間閱讀本單元的內容,利用課堂時間鼓勵每個學生登上講臺,在本單元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因此,在分享活動的指導下,深入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效完成相應的閱讀活動。在分享閱讀體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的勇氣,幫助每個學生提高學習過程中的英語閱讀質量。對于臺下學生來說,認真聆聽,就可以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促進自己的英語閱讀活動,在相互學習的氛圍中擴大認知,提高閱讀能力。
七、結語
在高中英語閱讀深入學習中,教師首先需要明確學生的閱讀目標,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更加主動,同時在學生對基礎閱讀內容進行學習以后,還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進行內容的延展。并通過問題的方式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能夠對閱讀進行更深入的探究。教師對學生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后可以立足于實踐,開展適合學生的閱讀教學活動,使學生可以在活動中更好地展示自我,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以及從他人身上學習更多的優(yōu)點,并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在這個過程中激發(fā)每一個學生的閱讀熱情,在閱讀中掌握相應閱讀技巧,并對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進行鍛煉,讓學生養(yǎng)成自己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楊愛琴.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103.
[2]狄晨雪.以發(fā)展學生綜合能力為宗旨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淺析[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0(29):116-117.
[3]郭穎,張金秀,徐國輝.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例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2):1-6.
[4]張彩艷.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2):116-117.
[5]趙秀梅.基于六要素整合活動觀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2(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