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蕾,張冬梅
(伊犁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新疆 伊寧 835000)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的教與學工具,應用于教學中具有顯著效果。思維導圖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總結、整合知識,形成完整的、具有層次性的知識框架;思維導圖應用于學習中,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以及復習。近些年來,隨著深度學習、核心素養(yǎng)等教育理念的提出,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弊端開始顯露出來,一線教師逐漸認識到思維導圖所具有的優(yōu)勢。因此本研究基于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應用原則、應用途徑,以及探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能力,對一線教師具有指導意義。
思維導圖是利用圖像、曲線、關鍵詞等具體要素描繪思維的可視化工具。方法論觀點認為,思維導圖是一種把隱性思考可視化的方法,是一種記錄信息與思維動態(tài)的有效方法;是有效的教學設計圖解方法。工具論學者比較認可的觀念為,思維導圖是一種可視化的思維工具,它通過直觀的圖形清晰地描述形象思維與直觀思維;是一種發(fā)散思維和整理思維的非線性、模塊化、可視化工具。
思維導圖主要有下述四個特點:處于中心的圖形或字詞為中心主題;處在呈放射狀分支上的詞語為思維導圖的子主題,重要的子主題附在中心主題的分支上,次重要的子主題附在上一級分支的分支上;分支是由關鍵詞或者圖像組成的;各級分支形成節(jié)點結構并且末端開放。
繪制思維導圖有兩種方法:手工繪制與軟件繪制。手工繪制能夠通過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器官,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但是手工繪圖會消耗一定的課堂時間;軟件繪制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是學生可以隨時修改并保存,而它的缺點就是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技能??傊?,兩種繪圖方式方法各有優(yōu)劣,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對象等因素采取適當的繪圖方法。
繪制思維導圖的常用軟件主要有MindManager、Inspiration、MindMapper、FreeMind、NovaMind、Xmind 等,華曉宇等簡單介紹了這六種軟件,并且闡述了選擇繪制軟件的具體方法。楊昌周等人探討了在繪圖過程中出現的不規(guī)范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科學性建議。不同的繪制軟件特點不同,本研究認為MindManager、Inspiration、MindMapper 軟件操作較為簡單,非常適合中小學生使用。
手工繪圖主要有以下五個步驟:①確定中心主題,將中心主題寫在空白紙張的中間;②從中心主題開始,向四周發(fā)散畫出分支,各分支間要留出空白,以便后期進行填充內容與修改;③將不同層級的關鍵詞寫在對應的分支上,如果不同分支之間具有某種聯系,可以通過連線建立聯系;④不同層級的分支應該用不同粗細的曲線表示,分支離中心主題越遠,線條就應該越細,而線條的長短應該與線上的關鍵詞相等;⑤用不同顏色的分支呈現不同層級的知識,體現出思維導圖的層次性。
不同認知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具有差異性。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教師應根據學生所處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相應地調整其繪制方式。針對學前兒童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需要借助更多直觀具體的事物,在繪圖時可以適當增加圖像、線條粗細、顏色等具體因素的使用;而中學生由于在生活常識和基礎學科知識構建已經日趨完善,抽象思維越來越發(fā)達,因此思維時降低了對直觀形象事物支撐的要求,所以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特定因素的使用,如圖像、顏色等,應該著重增加邏輯性與層次性思考。
思維導圖的構建就是對知識進行壓縮、刪減的過程,在繪制過程中盡量使用簡潔的詞匯,表述應該集中于本質、濃縮概括,對所學的課程內容進行歸納整合,使知識體系更具有層次性與條理性,確保不會有任何知識點的偏廢與遺漏,有利于學生復習時的記憶與鞏固。
適切性原則主要是指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與思維特點選用不同的思維導圖形式。例如,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選用圖像較多,層級較少,結構簡單的思維導圖;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選用層級較多,結構較為復雜的思維導圖。教師選擇與學生學習水平、思維發(fā)展特點相適應的思維導圖,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合作性原則是教師使用思維導圖工具時應該堅持的重要原則。通過師生與生生之間的合作,可以產生頭腦風暴并將最終想法構建成思維導圖,提升小組每位成員的學習效果。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能夠發(fā)現學生的認知矛盾,為學生指點迷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從而展現一種新型的師生合作關系;通過生生之間的小組合作,由于學生思考問題的切入點不同,因此能夠產生頭腦風暴,提高小小組成員的學業(yè)表現,體現出學習共同體的優(yōu)勢。合作性原則的體現主要有三種方式:一種是先由學生自主繪制,通過合作交流對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完善;一種是學生通過小組分工,在交流的過程中進行繪制;一種是學生先進行合作交流,思想碰撞,然后由學生自主構建。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類型、難度以及實際教學情況,自主選擇合適的合作方式。
思維導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途徑分為:課前預習繪圖、課堂合作制圖、課中修改完善、課后總結繪圖。
在教師備課階段,教師應該深入理解閱讀教材,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例如班級學生認知水平等)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尤其著重凸顯其教學重難點,進而制定較為合理的中心主題以及整理歸納出全部知識點,并根據知識點之間的層級關系,用不同顏色的線條與關鍵詞繪制出思維導圖的主要分支(即課堂的主要內容),而思維導圖的次要分支(即詳細內容)應該在課堂中由師生合作繪制。因此在前期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性,讓學生在課前認真預習課本并通過書籍、網絡等方式查閱相關的學習素材,根據對課本的預習與理解繪制出預習思維導圖,并用不同的顏色對疑惑的知識點進行標注。
在課堂導入過程中,教師呈現所構建的思維導圖,并簡單地介紹本節(jié)課的全部內容。在講授時,按照思維導圖的層級結構與發(fā)散方向詳細講解教材的知識點,并與學生一起繪制導圖的次要分支。在講授時,教師首先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確保各個小組與“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要求相符,然后,讓學生針對某一個或幾個具體的、關鍵的知識點合作繪制出思維導圖;學生在明確任務之后,通過查閱課本等相關材料,對知識點進行整理、分類,每位小組成員將個人的想法與意見表達出來,并合作構建出能夠體現集體智慧的小組導圖;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監(jiān)督學生的討論是否切題、是否合理,當學生遇到較為困難的問題時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小組完成導圖之后,由一名小組成員代表小組展示并講解小組導圖,要求講解清楚主題、層次以及思維導圖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學生理解與同化知識。
通過教師的細致講解之后,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深刻、系統(tǒng)的理解,學生自己修改、完善與優(yōu)化課前的預習思維導圖,形成新的知識體系。然后,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的方式,看到其他同學的思維過程、內容并進行自我反思,發(fā)現自己遺漏或者沒有掌握的內容,同時同學之間能夠相互指出思維導圖中存在的不足并給出合理化建議,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修改思維導圖的工作。
教師應讓學生課后總結繪圖,給予學生足夠的創(chuàng)作空間,要求學生根據對知識的理解,構建出能夠展現自身思維過程與知識結構的思維導圖,不能簡單地全部復制教材內容與課堂導圖。課后學生自繪的導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反思,也可以幫助教師了解每位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同化程度,找出學生的學習誤區(qū)與盲點,對癥下藥,及時調整教學過程。針對個別學生存在的疑問,教師可以用紅筆對學生的思維導圖進行標注、解釋;如果是多數同學都存在的疑問,教師可以進行集體復習。
在初期階段,教師可以根據通過示范、教學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掌握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導入時,引導學生思考文章主要圍繞什么主題展開,這個主題可以是一個人物、事件等,而這個主題就是思維導圖的中心主題。確定出中心主題后,教師引導學生運用顏色鮮艷、加粗加大字體在紙張的中心寫上本節(jié)課的中心主題。
在課堂講解時,首先,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課文并進行小組討論,共同探討文章分為哪幾個段落,段意是什么,探討完后教師進行總結,并指導學生用一種顏色的彩筆從中心開始向四周放射狀地畫出一級分支,將關鍵詞填寫在一級分支上;其次,教師在對一級分支進行講解時,引導學生概括出關鍵詞,用另一種顏色的彩筆在一級分支上畫出二級分支并在相應分支上填寫關鍵詞;隨著教師講解的深入,豐富思維導圖的分支,直至包含文章全部的關鍵詞。在學生的繪制過程中,教師要告訴學生離中心主題越遠的分支,線條越細;分支的長短盡量與關鍵詞等長;同一級分支的顏色要相同,不同級分支顏色要不同。
教師在課堂小結時,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顏色標出重難點,指導學生發(fā)現各個關鍵詞之間的橫向聯系、縱向聯系,并用連線標出,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通過幾周的教學,學生對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構圖甚至自主構圖,進行展示匯報。最后,教師展示優(yōu)秀的思維導圖,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樣例,讓學生根據優(yōu)秀思維導圖對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完善、優(yōu)化,對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從而加深學生對思維導圖繪制方法的理解。
本研究探討了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應用原則、應用途徑以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能力。通過思維導圖的教學,學生可以理清文章脈絡,構建知識框架;通過培養(yǎng)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能力,學生能夠有效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以及復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更好地發(fā)揮思維導圖的教學優(yōu)勢。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課型選擇合適的可視化工具進行教學,優(yōu)化我國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真正為我國教育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