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強
【摘要】青春期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初中生的德育顯得格外重要。物理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三觀”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內(nèi)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guān)鍵詞】初中物理;立德樹人;德育滲透
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自古以來,教育將德育放在首位。作為新時代的物理教師,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以物理課堂為陣地,將物理教學與德育工作有機結(jié)合,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符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人才。
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將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概括為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三觀”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落實教師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在物理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中學生守則》的第一條提出“愛國、愛黨、愛人民”。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935年秋,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先生問了全體師生三個問題:“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作為教師,也可以對每一屆學生進行這樣的“愛國三問”。
在很多人看來教科書里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幾乎都是外國人的杰作,而現(xiàn)實并非如此。物理教師應當在聲、光、熱、力、電、磁等內(nèi)容的教學時,融合科學史上我國學者取得的輝煌成就來組織教學。例如學習光學時,引入戰(zhàn)國時期墨子對“小孔成像”的研究;學習天體物理時,講述《春秋》對哈雷彗星的記載比歐洲早了600多年,唐代僧一行比較準確地測量出了地球子午線的長度,元朝郭守敬創(chuàng)制了簡儀和高表等近20件天文觀測儀器;學習磁場時,介紹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有關(guān)磁偏角的記錄比西方早了400多年。此外,東漢張衡對月食現(xiàn)象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張衡發(fā)明的地動儀,可以遙測千里之外的地震,比歐洲早了1700多年,等等。
當教師給學生講解這些中國古代物理學史的時候,孩子們會感受到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喚起飽滿的愛國熱情。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牢記德育優(yōu)先。比如,當神州十二號于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發(fā)射升空時,可能正是上課時間。物理教師不必擔心耽誤上課進度,如果能組織學生觀看直播,那么就是一次非常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機會。
二、在物理教學中滲透集體主義教育
人是有社會屬性的,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遠。在今天這個特別強調(diào)“共贏”、團隊協(xié)作的時代,集體主義教育顯得更加重要。教師要善于用好物理課堂以及校本課程的時間,鼓勵學生開展項目式學習。針對聲、光、熱、力、電、磁等內(nèi)容分板塊、分主題開展一系列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活動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能力。
美國著名學者愛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指出,在教學中,平時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聽講”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周以后學習的內(nèi)容可能只能留下5%,而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即“教會別人”或“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nèi)容。所以,教師不要主張學生單干,而是讓學生成立學習互助小組,或師徒結(jié)對,通過協(xié)作來完成物理新課學習、實驗操作、試卷分析等。特別要提到的是“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chǔ)的學科”,教師要盡量多地安排學生分組實驗。學生通過分工協(xié)作,教學相長,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使同學關(guān)系更加融洽,集體主義意識更加強烈。
三、在物理教學中滲透“三觀”教育
這里所謂的“三觀”是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物理教師首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學生才更愿“親其師、信其道”。物理教師要超越傳統(tǒng)教學中對知識技能的片面追求和強化,不能只追求完成考試所要求的教學指標,而應當將格局和境界拉升到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感的引領(lǐng),啟發(fā)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成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才。
不少學生反映,初中物理越學到后面越難,尤其到了電路部分,簡直學不進去,想放棄。當遇到這種情形時,正是“三觀”教育的好時機。教師要以高尚的人格平等對待和關(guān)愛每一個學生,可以跟學生講講歷史上一些科學家的勵志故事,或是通過班上的物理尖子生現(xiàn)身說法。實踐表明,來自現(xiàn)實生活中的榜樣作用對孩子的影響更加直接、高效。物理教師可以培養(yǎng)好科代表,讓其在班上起到榜樣的作用,從而影響更多的學生,正所謂“靠近優(yōu)秀的人,成為卓越的人”,不斷鼓勵每一個學生成為“向上”、“向善”的人。
四、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問題是很常見的,比如厭學、網(wǎng)癮、焦慮、抑郁等。這些問題背后隱藏著孩子的需求,而需求的背后是匱乏。教師的一個口頭表揚、一個微笑、一次鼓掌、豎一個大拇指、拍拍肩膀等正向激勵,往往可以給到孩子精神上長久的滿足感。只要學生滿足了自主感、勝任感和歸屬感,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就容易被激發(fā)。
哈佛大學勞倫斯·科爾伯格博士提出“道德發(fā)展六階段”,分別是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guī)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并奉行不悖。物理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這個理論引導學生實現(xiàn)人格成長,讓孩子的道德水平呈螺旋式上升,最終達到較高的德育標準。當學生出現(xiàn)上課講閑話、插嘴、做小動作、看課外書、睡覺或是不寫作業(yè)、跟教師對抗等不良行為時,教師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可將情緒發(fā)泄當作是對學生的管教,劈頭蓋臉的一頓痛批或是充耳不聞、視而不見都是不對的行為。教師應靈活應用教育心理學知識,分析原因并幫助其改正。比如,在課后第一時間找該學生談心,深入了解其行為背后的動機和成因,然后真誠地說“老師想幫助你,你希望老師能做什么?”在跟該學生產(chǎn)生了良好的“連接”關(guān)系后,再一起制定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在利用課堂的陣地,對學生傳授物理知識、科學方法的同時,如春風化雨般自然地滲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三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內(nèi)容。物理教師還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理解孩子、接納孩子,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并對學生的人生產(chǎn)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外文出版社,2020.
[2]愛德華·德西,內(nèi)在動機[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20.
[3]雷夫·艾斯奎斯,第56號教室的奇跡[M].中國城市出版社,2015.
[4]周彬,論回歸立德樹人的課堂教學建構(gòu)[J].中國教育學刊,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