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華
山東省棗莊市第四十四中學語文教師,中學一級教師。
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包括字詞積累、詩文學習、閱讀賞析以及作文寫作等模塊。其中古詩文的學習占比較大且較為困難。教師在其中花費的心思也較多,即便如此,學生的學習效果卻不樂觀。由于教師自身對于古詩文的理解較為透徹,因此對于學生的期望較高,希望通過自己的簡單講解就能使學生迅速理解其中含義。但由于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對于古詩文的理解出現(xiàn)問題是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如果教師給予學生過大壓力,反而會影響學生對于古詩文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充分認識“素讀”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發(fā)揮“素讀”的作用,讓學生掌握“素讀”方法。
何謂“素讀”如何走向學生閱讀
要了解“素讀”對于初中語文古詩文學習的重要性,必須要先從其概念出發(fā)。素讀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一名日本人士口中,在他對中國古代私塾教學進行評價時提出。素讀含意為:在學習語文古詩文過程中,對其詩句進行反復誦讀形成理解,并不進行具體分析。該方法與“讀書百遍,其意自現(xiàn)”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前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語文教師通常會過分看重對詩詞、語句的詳細講解,但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效率依然很低。在這種背景下應該另辟蹊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反復朗誦,讓學生從多次誦讀過程中體驗古詩文的原汁原味。
由于古詩文與現(xiàn)代文有很大差異,其內容凝練,僅僅通過表面文字不能完全體會古詩文背后深刻的含義,如果此時教師一上來就進行內容的解剖,強迫學生對其進行深刻理解,對于學生而言是十分困難的,這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大幅度降低。而素讀通過簡單反復閱讀的方式能夠降低學生預期,也能夠降低學習難度,從而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伴隨著小學六年語文文化素養(yǎng)的積累,通過“素讀”的方式能讓學生感受詩文的意境和文化內涵。
以“素讀”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
“素讀”符合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明白“素讀”對于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學中進行正確運用,充分發(fā)揮其價值。初中階段的學生,其認知能力發(fā)展不夠完善,因此,對于古詩文的理解較為困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對這一現(xiàn)象過度解讀,甚至會因此認為學生學習態(tài)度有問題而對其進行批評。這種方式不僅違背教學目的,甚至有可能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從而讓其產(chǎn)生厭倦學習的情緒。初中階段雖然有部分學生理解能力較強,但畢竟占比較小。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合理看待這一現(xiàn)象,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別。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對于初中學生而言,“素讀”可以提升學生對于初中語文古詩文的理解。由于古詩文韻律通暢,在誦讀的過程中朗朗上口,具有一種自身的美感。因此,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并不會認為該活動非??菰?,甚至可能沉浸其中,反而提升了對古詩文的興趣。如果學生通過“素讀”掌握了誦讀的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幫助。當“素讀”達到一定程度時,語文素養(yǎng)大幅度提高,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
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多次復讀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積累大量的古詩文素材。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句話也正是說明了“素讀”的效果之顯著。通過“素讀”,使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時使自身的共情能力顯著增加。另外,也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并且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在“素讀”中打開學生的閱讀天地
培養(yǎng)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對于學習效果的影響至關重要。當學生對于“素讀”有興趣時,才會主動長期堅持,體會其中樂趣從而提升學習效果。但對于學生而言,并不會主動接觸各種學習方法,因此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在進行古詩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經(jīng)典的“素讀”視頻,讓學生初步了解該學習方法。視頻中抑揚頓挫的語調、渲染的文學氛圍能夠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有初步興趣時,帶領學生開展“素讀”活動,讓其感受其中的美妙。如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動,讓學生深切感受古詩文的文學內涵。
堅持有效引導。古詩文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才流傳至今。但作者在創(chuàng)作古詩文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與當今時代截然不同,因此,在“素讀”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詞多義以及古今異義的詞語。這些詞語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因此在“素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進行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避開難以理解的詞,以提升學生背誦的效果。
堅持“素讀”習慣。無論哪一種學習方式,都需要長期的堅持才能夠獲得相應的效果,尤其是對于古詩文的學習,語文本就是一個重視積累的科目,古詩文又是語文學習中的難點。語文素養(yǎng)的積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練習將其進行鞏固和強化。在古詩文學習的初期,需要進行大量的素材積累,當積累到一定程度,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理解和消化背后的深刻含義,從而使自身的古詩文素養(yǎng)產(chǎn)生質的飛躍。
結合課內課外。古詩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素讀活動不應局限于課內,應將其延伸到課外??傮w安排應該以課內為主,但同時也要重視課外積累的輔助作用。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內時間提升古詩文“素讀”效果??梢圆捎猛瑢W之間相互抽背、組長抽背、點名提問以及自由背誦等方式對學生的背誦情況進行檢驗。學生背完后,也應該對古詩文進行初步的講解,以促進學生對于詩文知識的理解。如學習《觀滄?!窌r,教師可以在前期給學生講解該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素讀”。在讀的過程中也可以配上相應的背景音樂,加強學生誦讀過程中復雜情感的體驗。在課上,教師確實能夠對其素讀效果進行檢測和引導,但課堂的時間始終是有限的。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還要從課外著手。教師應該在學生興趣的引導下積極擴展課外“素讀”活動,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是學生培養(yǎng)語文古詩文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該階段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至關重要。因此,語文教師,應充分發(fā)揮“素讀”的作用,讓學生深刻領悟該方法的優(yōu)勢和效果,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古詩文知識,提升其自身綜合素質。
專家點評
“初聞不知曲中意”,語文的學習本就是“字、詞、句、段、篇”積累的過程,學習古詩文也如此。本文作者運用“素讀”的方式,讓學生反復誦讀、大量積累古文詩篇,這和語言學習打基礎是一樣的道理。博聞強記,先廣泛從基礎閱讀開始積累,培養(yǎng)興趣,并養(yǎng)成閱讀習慣,最終達到質變,助力學生古詩文學習,涵養(yǎng)學生文學修養(yǎng)。這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