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偉 鐘化
【摘要】化學教學目標指導教師的教學設計,是教師安排課堂教學活動,選擇教學內容的依據(jù),也是評價一節(jié)課的任務是否達到的重要指標。因此,設計科學合理的化學教學目標至關重要。本文從化學教學目標設計的依據(jù)出發(fā),總結出初中化學教學目標設計遵循全面性、系統(tǒng)性、操作性層次性等原則,并進一步探究化學教學目標設計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目標;設計原則;設計策略
一、初中化學教學目標設計的依據(jù)
1.新課程標準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如何理解初中階段新課程標準培養(yǎng)學生的主旨?筆者認為,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習化學中熏陶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社會責任感。同時,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專家們經過大量的調研工作,結合課程的內容,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概括性和導向性的內容標準,闡明一個學習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要達到什么程度的一個預設。有了明確的內容和和規(guī)定,有了化學學習的標準、內容和指引,教師在開展化學教學的時候就有章可循。
2.初中化學的教學內容及特點
化學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層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不同的化學知識點對于達成這三個層面的化學教學目標的要求程度是不一樣的,有時會側重知識技能,有時偏重過程方法,而情感和價值觀更是需要一個階段的學習才能逐漸地體現(xiàn)。因此,教師在制訂化學教學目標的時候,要了解教材、熟悉教材、深挖教材內容、發(fā)掘整合三維目標的要素。
3.學生的實際情況
我們在設計化學教學目標的時候,不能好高騖遠,不同地區(qū)的學生,其基礎知識、學科素養(yǎng)、認知水平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不能照搬教參里面的化學教學目標,而是要結合本地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教學起點,通過對學生認知能力水平,個性差異及學習需求等分析,制訂出適合的化學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進一步具體、可測。
二、初中化學教學目標設計的原則
1.全面性原則
(1)化學教學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初中階段屬于義務教育階段。因此,初中的化學教育必須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
(2)教師在設計化學教學目標時要避免功利性,不能偏重知識與技能目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化學素養(yǎng)和情感價值觀目標的重視程度,設計的化學教學目標要夠全面。
2.系統(tǒng)性原則
(1)教師在設計化學教學目標的時候要注意課程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三者的關聯(lián)性,這三者是逐級傳遞、上下貫通、互相聯(lián)系的。
(2)在新課程標準下,課堂化學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的內容不同,但相輔相成,知識與能力目標是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基礎,情感與價值觀目標是前者目標的升華,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3.操作性原則
(1)具體性,不能籠統(tǒng)
教師在陳述化學教學目標時,用詞進一步具體化到可以衡量的行為動詞。
(2)可衡量性
可衡量性是指教師設定的目標是量化的,有具體的行為指標可以驗證。
(3)可實現(xiàn)性
教師設定的化學教學目標應該是“掂掂腳或者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果子”,而不是遙不可及的,太遠的目標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化學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滿足可實現(xiàn)性原則。
4.層次性原則
化學教學目標設計時,教師除了要考慮知識性的層次性之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層次性,應對不同的學生要達到的水平作出分層。
三、初中化學教學目標設計的策略
1.知識和技能目標的設計策略
(1)將知識與能力目標分層:記憶、理解、運用。記憶是基礎,最淺的層次;在記憶的基礎上再理解;理解之后再談運用,三者是遞進關系。
(2)研習《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分解知識與技能目標。如,九年級上冊課題2《氧氣的性質》一課中,原來課標中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是這樣設定的:認識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我們可以這樣設定:從色、嗅、密、態(tài)、溶、熔等幾個方面認識氧氣的物理性質,能寫出常用幾種物質與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及描述相關的現(xiàn)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設計策略
(1)基于教學內容、環(huán)境及學生學習的實際,明確、具體設計學習化學的目標。實驗是化學學科的特點,實驗本身就強調操作、注重體驗。因此,教師在設計過程與方法目標時,要充分考慮本校的實際,如,實驗室配備情況、實驗教師的配備情況等,再根據(jù)教學內容及學生能夠參與的學習過程,來制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要掌握的知識點和實驗方法。并且根據(jù)學生在學習過程所掌握的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從而制訂出符合學生學習發(fā)展需求的“過程與方法”目標。
(2)結合學生知識點掌握的實際情況,合理制訂符合學生學習發(fā)展需求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在學習上難免存在差異性,所掌握的知識點、知識難易度也就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設計“過程與方法”目標時,需要結合每個學生知識點掌握的實際情況,依據(jù)學生學習點的需求,分層次設計“過程與方法”目標,讓“過程與方法”目標有針對性、精準性,讓每個學生都有興趣參與到學習中來,讓每個學生通過符合自身的“過程與方法”目標,真正學會理解化學問題、分析化學問題和解決化學問題。
(3)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加強交流和學習,這樣就可以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過程與方法”。實驗是化學的基礎,在實驗過程中,要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注重其實驗體驗。因此,教師在設計過程與方法目標時,應引導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多與同學交流,養(yǎng)成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過程與方法,促進學生掌握化學實驗的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設計策略
緊扣新課程標準,細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內容和層次結構,建立情感目標體系。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初中生學習化學要達到的情感目標有六大項。這六大項的情感目標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里全部達到,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要中充分考慮地區(qū)、學校、教學內容的差異,在不同的課題內達成不同的情感目標。如,在學習緒言部分時,在學生初始接觸化學,應該加強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現(xiàn)象的求知欲望,這是學生學習好化學的基礎。物質觀、環(huán)保意識、愛國情懷等其它情感目標可以根據(jù)后面的內容在不同的時段分段完成。情感作為人的一種心理過程,由淺入深、由外顯到內化的過程,也反映了按不同心理等級層次與認知水平高低排列的連續(xù)過程。
四、結語
新課程標準下,教師要更新化學教學目標設計理念,調整化學教學目標設計策略,實現(xiàn)從知識本位轉向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本、從靜態(tài)知識觀轉向動態(tài)知識觀、從教學思維轉向課程意識、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從而實現(xiàn)有效設計化學教學目標以統(tǒng)領課堂教學,并結合對課程標準、學情、教材的分析,準確把握化學教學目標設計的方向、起點和物質載體,合理選擇化學教學目標內容,并選擇合適的方法規(guī)范陳述化學教學目標。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強師工程”基金項目“基于新課程標準下化學化學教學目標設計研究”(項目編號:2018YQJK268)]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狄燕.基于新課程標準的高中物理教學目標設計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8).
[3]吳小靜.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目標呈現(xiàn)現(xiàn)狀及策略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4]羅玉云.化學“三維目標”整合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21.
責任編輯? 陳?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