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人類進入信息化的新時代。同時人們將現(xiàn)代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和設備運用到了各行各業(yè)當中,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而計算機作為現(xiàn)代信息化時代的產物,自然在現(xiàn)代社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湖南省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為例,分析和研究湖南省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現(xiàn)狀,并結合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特點,提出幾點關于改善教學現(xiàn)狀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湖南省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xiàn)狀
引言:在我國眾多高職學校當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所有高職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項技術性課程,而它設置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高職學生了解和掌握計算機應用的理論知識和具體實踐操作,促使高職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計算機技術人才??墒乾F(xiàn)在湖南省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專業(yè)教師對此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努力尋找相關的解決辦法。
一、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必要性
我們都知道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所有學校都一定會設立的一門基礎性科目。而它設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的知識和技能,以便為學生未來職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有效的助力。除此之外,由于我國地域環(huán)境以及經濟條件的差異,導致教育的資源分布不均,故而各地區(qū)的學生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知識和相關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存在著鮮明的差異性。因而,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但能夠讓學生學習和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技能和理論知識;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未來事業(yè)的發(fā)展。
二、湖南省高職院校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
1、教學過于注重理論,輕視實踐
現(xiàn)階段,大部分高職教師一直堅持著傳統(tǒng)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理念和方式,主觀上認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將教材上所有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故而高職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之時,大都是按照計算機教材的內容,以PPT及口語表述的形式,向高職學生講述書本上的相關理論知識,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實踐操作安排不足,導致不少學生對于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的認識淺薄,一直停留在理論學習的階段,而無法有效的掌握相應的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的實踐操作技術。由此可見,湖南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理論課所占比重大,實踐課安排不足,使得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效果不明顯。
2、教材編寫的內容不全面
當前,很多湖南高職院校在編寫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之時,都會參考和借鑒本科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將這些本科院校教材的所有內容進行縮減,留下其中的主要內容編寫入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當中。除此之外,湖南很多高職院校在編寫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內容時,都側重于理論知識的編寫,從而忽視了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操作流程的內容編寫,甚至還有些學校為了節(jié)約時間和精力,直接照搬舊的教材,最終導致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編寫的內容不全面,而高職院校的學生使用這些不全面的教材進行學習時,無法與時俱進地了解和掌握計算機基礎應用技術,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未來職業(yè)的發(fā)展,使得高職院校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失去意義。
3、學生入學時計算機基礎水平存在差異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qū)的學生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經濟條件的制約,導致各地區(qū)的學生享有的教育資源不同,其計算機基礎水平自然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例如:城市擁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自然較高,而反觀鄉(xiāng)鎮(zhèn)由于經濟條件落后,再加上交通不便,其教育資源自然十分稀缺,故而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下,鄉(xiāng)鎮(zhèn)中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城市的中學生相比較,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此外,部分學校過分地追求升學率的提升,往往會花費眾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主修課程上面,從而忽視中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育工作。因此,湖南省高職院校招生入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會存在著一定差異性,對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有效開展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
4、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考評方式過于單一
在湖南省高職院校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考核都是建立在計算機等級考試之上,而且考核的標準也是計算機等級合格的標準,導致其考核的方式顯得過于固定單一,參考價值過于片面。同時,有部分湖南省高職院校設置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目的,不是為了訓練和提升學生對于計算機基礎應用的技術,而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應對未來的計算機等級考試。所以湖南省高職院校的專業(yè)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時,會依據(jù)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范圍和內容,進行相應的授課指導,促使原本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變成了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培訓,并且教師講述的主要內容都是圍繞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具體內容而展開,而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上的不在考試范圍內的相關內容,則選擇淺淺而談或者閉口不談??梢?,這樣單一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考核方式,無法準確評價出學生個人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技術的掌握程度,使得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考核的結果失去實際參考的價值。
三、改善湖南省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xiàn)狀的幾點建議
1、轉變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觀念
在新時期高職學校的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依舊保留著傳統(tǒng)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觀念,并習慣性使用傳統(tǒng)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授課方式,導致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質量水平一直停滯不前,進步緩慢。倘若想要改善這一現(xiàn)狀,教師就需要在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之前,明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設置的目的是為了訓練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實踐操作能力,方便學生未來能夠更快地進入工作角色,完成相關工作。教師還要結合現(xiàn)代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新觀念,才能夠有效地轉變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觀念,徹底擺脫傳統(tǒng)計算機應用基礎理念的束縛,為湖南省高職院校的學生提供最為優(yōu)質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服務,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比如:某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中關于excl函數(shù)這部分的教學時,為了能夠有效訓練學生實踐動手的能力,幫助學生快速掌握excl函數(shù)的具體內容和操作流程,需要明確本部分內容學習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靈活使用excl函數(shù)處理未來工作過程中的相關文件資料,然后了解和學習現(xiàn)代先進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理念和思想,取其中精華的部分融入到原本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觀念當中,構建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觀念。此外,高職教師在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過程當中,應當以社會招聘崗位需求為標準,進行excl函數(shù)的授課以及實踐教學,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熟練使用excl函數(shù),促使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得到顯著提升;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tǒng)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觀念的不足,創(chuàng)建出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新觀念,從而推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不斷進步。
2、依據(jù)高職學生實際需求,編寫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內容
湖南省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的內容都存在同樣的缺陷,那就是其內容雖然眾多,但是卻并不全面,而且其內容沒有主次之分,讓學生看得眼花繚亂。而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內容編寫前提是需要滿足高職學生的實際需求,同時還需要兼顧教材本身的實用性和全面性。因此,學校在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的編寫工作之時,應當收集最新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相關資料,并將這些收集的資料與以前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作比較,挑選出以前教材上所沒有的內容,并將這些內容編寫入最新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內容當中。除此之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的編寫還需要依據(jù)學生日后求職的實際需求,進行系統(tǒng)的排版編寫,并且用特殊的符號將這些重點內容標注出來,這樣不但可以促使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的內容變得更加具體全面,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分辨教材上的重點內容,以便為學生未來求職的道路提供有效的助力。
比如:某高校教師在編寫Word文字處理這部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內容時,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數(shù)據(jù)搜索平臺,收集Word文字處理的相關教學資料,并將這些收集的資料與上學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上的相關內容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的不同之處,然后將這些不同的內容適當?shù)难a充到最新編寫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當中。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依據(jù)高職學生主修的專業(yè),定位這些高職學生日后的職業(yè),然后依據(jù)高職學生未來職業(yè)的實際需求,并結合職業(yè)崗位的辦公特點,來編寫Word文字處理這部分內容,例如:高職院校行政專業(yè)的學生日后很可能從事行政的職業(yè),故而教師在編寫Word文字處理這部分內容時,需要了解現(xiàn)代行政工作的范圍和具體內容,并依據(jù)行政工作的特點,編寫出符合這個崗位的教材內容。而經過上述流程所編寫出來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內容,不僅可以促使編寫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內容滿足學生日后應聘的需求,還能夠讓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內容更加豐富,從而促使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3、依據(jù)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技術水平高低,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
學生在進入湖南省高職院校就讀的時,由于地區(qū)所接受的教育內容和方式的不同,導致一些學生擁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基礎,而一些學生則完全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從而促使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呈現(xiàn)出參差不齊的情況。針對上述的這一情況,高職院校的教師依據(jù)每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技術水平的高低,將學生劃分成三個級別,分別是a、b、c,其中a代表的是計算機基礎技術水平較高的這部分學生,b代表的是計算機基礎技術水平中等的這部分學生,c則代表了那些完全沒有計算機基礎的學生群體。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依據(jù)學生所學習的專業(yè)特點和未來的求職方向。最后再結合學生所劃分的不同等級,為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制定對應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案。這樣不僅能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還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
比如:某高職教師在對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教學之前,可以首先設計一套計算機理論測試卷和一項計算機實踐操作流程的動手作業(yè),用于測試學生的計算機應用的基礎和水平。隨后,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測試的結果,將班級內的學生劃分三個等級,并且針對計算機專業(yè)的特性和學生日后的求職方向,教師應當明確這個專業(yè)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更加全面的計算機相關知識內容和實踐操作,故而教師在對計算機專業(yè)的高職學生進行授課時,其教學的內容就應當著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最新知識和先進技術,才能夠讓高職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和掌握計算機應用的相關知識技能,促使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發(fā)揮出真正的作用。
4、創(chuàng)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考評制度
學生一直以來都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對象,可以說所有科目教學的開展都是圍繞著學生而進的。故而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考核時,教師應當首先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明確學生的真實需求,然后創(chuàng)建以學生為考核主體的考評制度,以便指引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具體的了解。湖南省高職院校還應當重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考核的過程,并且其考核的內容應當滿足實用性和完整性。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幫助學生更快地成長進步;而且還能夠促使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考評制度得到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從而讓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加強。
比如:某高職院校的教師在對會計專業(yè)的學生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中Office辦公軟件使用的考評時,為了讓本次考評的結果顯得更加真實和完整,可以首先依據(jù)會計工作的具體范圍,來了解會計專業(yè)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然后再依據(jù)會計專業(yè)學生的實際需求,確定本次考核的大致范圍,像會計專業(yè)學生在未來工作中,主要需要使用到PowerPoint、Word、Excl等辦公軟件,故而可以將考評的重點放在這些軟件的使用之上。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結合計算機等級中Office辦公軟件的具體考試內容和標準,并將這些內容和標準,融入到考評的制度當中,從而創(chuàng)建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考評制度。而這樣的考評制度不僅能夠促使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考評結果顯得更加真實,且具有參考的價值;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勵高職學生不斷地努力進步,從而促使高職學生在計算機應用課程學習上取得突出的成績。
結束語
綜上所述,湖南省高職院校的教師在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時,應當轉變教學的觀念,依據(jù)學生的專業(yè)特性以及未來的求職方向,確定好教學的目標。同時教師還應當依據(jù)學生在計算機基礎知識方面和技術方面的差異,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形式,科學有序地進行相應的授課,并且創(chuàng)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考評體制。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高職學生的計算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便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做好鋪墊,還能夠改善目前計算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不良現(xiàn)狀,從而促使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質量得以快速提升。
參考文獻:
[1]葉小鶯,謝云,吳瑞然,蘇康,羅顯松,張彤宇.多途徑融合信息化“教、學、管、評”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9,41(S1):67-71.
[2]曹榮軍.基于專業(yè)群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J].教育與職業(yè),2017,(24):95-100.
[3]林月紅.提高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在線教學效果的實踐與探究[J].職業(yè)技術教育,2020,41(14): 53-56.
[4]胡杰華,盛福深.以學生為主體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混合式教學探索[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9,41(S1):207-209.
[5]王玲.《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計算思維能力測評系統(tǒng)構建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20.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0年湖南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成果(項目編號ZJGB2020048)
作者簡介:李敏(1982),女,湖南婁底,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數(shù)字媒體與虛擬現(xiàn)實、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