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利
【摘要】數學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可以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與價值觀念的發(fā)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與價值觀.為了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本文以高中數學教學中思想政治教學為研究對象,基于思想政治與數學教學結合優(yōu)勢的意義,立足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對如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相關人士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思政教育;探究意識
引 言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數學作為基礎性學科,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施的重要載體,也是促使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的主要課程.數學與思政教育的結合,可以更好地展示數學學科的價值,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發(fā)展.本文就高中數學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分析.
一、數學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高中數學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如表1.
第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高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產生消極的態(tài)度與情感.思想政治與數學的結合,可以堅定學生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意識到自我發(fā)展與成長的重要性,并在實踐中優(yōu)化自身的品質,健全人格,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高中生.
第二,提升學生對課本知識學習的興趣.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想政治內容,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成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基于此進行針對性的課堂教學,以此實現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對于高中學生來講,興趣是提升自身能力與素質的重要舉措,若學生對課本知識學習沒有興趣,不僅會出現抵觸心理,同時無法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會對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與身心發(fā)展產生巨大的影響,不僅無法保證課堂教育的有效性,還會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可以避免這一問題的出現,同時能夠增加學生對課本知識學習的熱情,促使高質量教育活動的開展.
第三,豐富教育資源.在數學教材中,有很多與思想政治有關的內容.在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中,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教育,忽略對思想政治內容的開發(fā)與利用.思想政治的滲透教學,可以提升教師對此類部分內容的重視.這樣一來,不僅豐富了教學資源,還培養(yǎng)了學生數學的品質,促使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思政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高中數學教學中,為了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提高數學課堂教育質量,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問題:第一,在教學中不能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對于高中生來講,數學學科是一門邏輯性、思維性較強的課程.若教師一味地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會使學生分散出更多的精力學習思想政治內容,無法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知識學習中,導致學習效果不佳的情況出現.若是出現這種情況,不僅無法實現數學與思想政治結合的教學作用,還會影響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不利于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第二,發(fā)揮榜樣的力量,以身作則.教師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其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教學理念、思想品質都是影響思政教學效果的因素.作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思想水平,并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工作,以此實現高質量教育,促使學生能力與素質的發(fā)展.第三,教學內容不能與實踐脫離.思政教學中應以課本知識為主,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個性化教學,以保證教學與實踐的統(tǒng)一性.
三、高中數學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對策
(一)立足課本,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在正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當前的實際學習問題以及綜合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需要,隨后結合新課改的實際教學要求,將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引入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以便將高中數學教學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緊密融合與對接.在合理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以及科學文化意識,逐步完善素質教育的技巧和流程,以便合理培養(yǎng)高素質、高水平的現代化發(fā)展優(yōu)秀人才.在課前設計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進一步整合相關教學資源,結合相應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原則,認真分析學生當前的主要學習問題,隨后結合相應問題探索行之有效的問題解決對策,進一步優(yōu)化具體的教學流程,逐步細化主要的教學步驟,以便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高中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活動.同時,教師需要秉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遵循素質教育的相關教學思想,立足于課本的核心內容、關鍵內容,深入研究課本的主體內容,將課本之中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層次劃分,主要可以劃分為基礎類理論知識、重點知識以及難點知識,隨后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發(fā)展需求,合理優(yōu)化后續(xù)教學流程,將課本之中的關鍵知識傳授給學生,并且積極鼓勵學生深入研究教材的主要理論知識.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過程中,需要合理考慮到新課改的主要教學要求,隨后嚴格依照實際教學原則,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目標以及能力發(fā)展目標,教師也需要積極鼓勵學生充分意識到自身的學習問題,隨后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意識以及思辨意識,以便為后續(xù)課堂教學活動奠定良好基礎.教師在認真研究課本內容的過程中,需要提取出課本之中的關鍵學科知識.隨后將學科知識進一步細化,以便學生可以一步一步理解相關學科知識,教師需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穩(wěn)扎穩(wěn)打,吃透課本,挖掘課本關鍵內容.課本是一切教學活動開展的前提,也是推動課程思政教育工作實施的基礎.在高中數學課堂活動中,教師需要以課本為主,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通過教學流程的設計與教學手段的實施,將思想政治充分地融入數學教學,以此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引領與能力培養(yǎng)的教育目的.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師需要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對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大綱等進行全面的分析,深入挖掘課本知識,了解其中蘊含的思政內容,并思考運用哪些方法可以使學生快速地接受與理解,組織個性化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對知識理解.以教材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可以提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使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性,促使學生能力、素質、價值觀念共同發(fā)展.為了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教師可以組織數學調研活動,將數學學科在生活各個領域中的運用成就展示出來,讓學生在調研的過程中,對數學學科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讓學生在調研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意識到學習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例如,進行“等式性質和不等式性質”內容教學時,這一內容要求學生掌握不等式、不等式組的運用方法,能夠利用此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不等式關系,學會利用作差法表示兩個實數的大小.在數學學習中,學生雖然掌握理論知識,但是缺乏應用意識,不知道如何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在思想政治滲透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知識的運用作為教學的入手點,引導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在實際問題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意識,使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科的應用價值.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這一內容,為學生設計數學問題,并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實踐獲得成就感,提升自身的學習效果.在學生解題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肯定學生的學習過程、解題思路,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需要探究的,并在潛移默化下養(yǎng)成積極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二)引入數學家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意識
在課堂教學具體環(huán)節(jié)之中,教師需要靈活轉換自身教學思維以及教學觀念,及時調整主要的教學策略,轉換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積極鼓勵學生融入課堂教學的具體環(huán)節(jié)之中,靈活掌握相關學科知識以及基礎性理論知識,并在此基礎之上,帶領全體學生,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價值以及主要意義,以便學生可以主動接受相應學科知識,積極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意識以及政治素養(yǎng).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逐步引入一部分趣味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列舉一部分數學家的實際研究過程以及成長過程,在完成課堂教學主體內容的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充分學習數學家認真鉆研、勤奮刻苦的優(yōu)秀品質,讓學生在傾聽數學家學習故事以及成長故事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理解相應學科知識,將趣味化的教學內容以及趣味故事引入實際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這不僅僅可以進一步完善高中數學學科課堂教學主體內容,還可以逐步凸顯學科融合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在數學思政教育工作中,數學家故事的引入可以對學生思想進行熏陶,使學生主動學習數學家身上良好的精神品質,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拓展教學,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適合的數學家故事進行引導教育,使學生在趣味故事的驅動下,主動探索數學知識,將從數學家身上學習到的品質運用實際問題中,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運用的數學家故事,可以讓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更加直觀的認識,并將這種精神運用在學習中,優(yōu)化自身學習效果,提升自身的學習觀念與價值觀.
例如,進行“空間幾何體”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互動:“同學們,你們聽過‘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這句話嗎?”學生紛紛點頭.教師:“那你們這句話是誰說的嗎?”這時教師可以引出華羅庚這一數學家,列舉他的故事,讓學生感受數學家的魅力.教師:“今天我們學習的‘空間幾何體’是華羅庚的研究對象之一,也是數學領域的重要組成.在我國數學史上,華羅庚貢獻非常多.他主要從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領域的研究,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難題、華林和塔里問題改進、一維射影幾何基本定理證明、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等.他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在這一內容介紹結束后,教師引出教學內容,讓學生主動探索學習,感受數學學科的魅力,并在學習中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促使學生良好品質發(fā)展.
(三)利用數學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
在素質教育思想引領之下,教師不僅僅需要將具體的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更加需要從根本處著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以及學習能力,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的能力發(fā)展過程以及成長過程具有獨特性,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獨立的個體,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歸還給學生,隨后利用一部分數學史,將相關學科知識進行融合與轉換,以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關復雜學科知識,逐步融入高中數學學科實際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選擇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相關教學內容,進一步整合各式各樣的教學資源,將教學材料的主體內容進行改進之后,融入全新的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在樹立學生健全人格的前提之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學習能力以及相關學科素養(yǎng),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較為復雜的學科知識,不斷學習數學史,深入理解數學學科知識、理論知識的發(fā)展歷程.在數學領域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國人民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將數學真正地融入了科學發(fā)展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數學發(fā)展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利用此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學活動,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中形成強大的民族自豪感.數學史滲透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就學生熟悉的內容進行課堂活動,增加與實際教學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獲,真正地提升自我.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理論知識學習效果,還能夠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欲望,促使教育工作更加順利地進行.
例如,進行排列組合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可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臏提出過“斗馬術”問題進行數學史滲透教育,“斗馬術”主要描述了以下內容:齊威王要和大將田忌賽馬,他們每人各有上、中、下等馬各1匹,田忌那3匹馬比起齊威王的來,都要略遜一籌,如果用同等級的對應較量法,田忌必輸無疑,田忌為此急得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孫臏從旁點撥,田忌用了孫臏的辦法,以2∶1取勝齊威王.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真實的案例,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想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了解了我國古人在數學發(fā)展中的貢獻.
結 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思政的滲透教育,促使學生良好品質與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學習觀與人生觀.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課本中思政資源的挖掘、數學家故事的滲透及數學史的講解,提升思政教學效果,豐富數學教育的內涵,促使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與思維品質健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家超.基于“思維型”課堂的高中數學教學探究——以《函數與方程》教學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21(8):5-7.
[2]王國慶.數學建模素養(yǎng)培養(yǎng)背景下高中數學研究性學習指導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6):80-81.
[3]華志遠.落實“大概念”教學理念——對高中數學新教材中三角函數定義變更的思考與教學[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版),2021(1):72-75.
[4]舒暢.新課程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