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jié)M
摘 要:目前,為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習作水平,教師應明確其教學狀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現狀,并針對現狀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高年級;現狀;措施
引言
寫作能力是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習作”是新時期學生必備的素質。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強化學生的習作技能,為學生今后的學業(yè)、就業(yè)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習作教學長期以來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以往的教學效果較差,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能力無法提高。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如何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習作水平,已成為廣大教師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1、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現狀
1.1學生對習作有畏難情緒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一方面,教師的教學內容難度較大。另一方面,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往往會產生退縮心理,導致他們越來越怕寫,寫得越來越差。在小學階段,大多數的小學生都把習作看成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山。有些同學可能本身就對寫作有濃厚的興趣,但有些同學本身卻沒有興趣,每次寫一個字都是一種煎熬,也找不到合適的辦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另外,一些教師在小學語文習作課上對學生期許較大,這導致部分學生對寫作教學存在抵觸心理。
1.2小學習作教學的教學方法單一
新時期小學生接受的社會資訊較多,對社會的認識也比以往的小學生更多。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認識,并且有自己的觀點。目前,在我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部分教師仍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此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流不足,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也無法得到及時的解決。習作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是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不斷積累的一種自我表現。然而,若教師仍在課堂上以灌輸式進行授課,在課后又沒有進行有效的指導,以至于讓學生獨立完成寫作作業(yè)時,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同時,由于小學高年級寫作教學與教材內容息息相關,若教師在課堂上沒有靈活的教學方法,也會導致學生對寫作降低興趣,無法自覺地積累寫作素材[1]。
2、改善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的對策
在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上述存在的問題,并以分析問題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以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寫作環(huán)境,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信心、寫作興趣,以對癥下藥全面提高學生對寫作的意識與能力,具體可以從如下方面進行:
2.1樹立信心,逐步提高
在小學語文習作課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不會被“恐懼”所困。在實際教學中,應使學生在戰(zhàn)略上輕視對手,在戰(zhàn)術上重視對手。即,要讓學生提高對寫作的重視,忽視對寫作“高不可攀”的印象。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分級教學[2]。
例如:一是讓學生發(fā)現自己的作文問題,二是改正自己的問題,三是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在此期間,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營造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表達自己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師要清楚地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
例如,在教學《軍神》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從文章中找到沃克醫(yī)生的動作、語言和神態(tài),感受他的心理變化,然后用自己的方式來講述這段故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積累優(yōu)美句子,鍛煉自身敘述能力,隨后教師可讓學生在以自己口吻講述其故事時,明確動作、語言、神態(tài)在作文中的體現,其中有詩詞、散文、神話、敘事性等,教師可讓學生們以新穎的方式來表達對親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的感情。最后教師可對學生的敘述進行點評,以激勵與鼓勵的方式逐步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自信心[3]。
2.2豐富習作教學方法,鼓勵家長參與教學
根據當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特征,教師要適應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其具有時代性、生活性,把學生喜愛的東西與教材中內容緊密地聯系起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能,從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奧妙。一方面,在進行習作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通過音樂、圖片等多種形式來擴展習作,從而拓寬學生的寫作視野,使其隨時記錄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另一方面,單純的課堂練習還遠遠不夠,教師應該在課后與學生父母進行交流。讓學生在課后閱讀課文時,邀請家長參與,并與家長共同談論閱讀后的體會,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后續(xù)寫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四時田園雜興》一課后,教師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觀察景色的變化,并與家長共同探究景色的描寫方式。如,我們國家的四大名山獨一無二,長江和黃河歷史悠久,孕育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這些風景因其獨特的特色而聞名,而如果將它們的特色表現出來,則會讓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達到一種審美的陶醉與享受,最后教師還應使學生掌握引號、冒號、雙引號等使用的技巧[4]。
例如,在寫某件事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出來,如打掃衛(wèi)生、澆花水、外出游玩、在家做家務等,使學生從單一的練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并以此不斷積累自身的寫作素材,以多元化的形式提高對寫作的興趣[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習作教學的重點在于基礎知識的傳授,以上提出的改進方法只是一種策略,其主要內容仍要符合課程大綱同時,把這些教學內容插入到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中,使他們更易于接受。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的多元評估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逐步喜愛寫作,進而使其語文寫作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斐. 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策略[J]. 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21(8):130-131.
[2]胡凡芹. 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策略思考[J]. 散文百家,2021(5):59-60.
[3]魏世君. 優(yōu)化農村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的策略[J]. 家長(上旬刊),2021(9):153-154.
[4]王青. 微課在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 家長(上旬刊),2021(9):157-158.
[5]談宏濤. 探析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課堂中的運用方略[J]. 考試周刊,2021(5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