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聰
摘 要:在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中,小學的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語文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語文能力的提升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必要的。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們不能只關注學生的詞匯背誦能力,而是要考慮學生的各方面要素,尤其是教材體驗這方面還有單元學習。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運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從而建立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單元要素? ?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
部編版小學語文的教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的內(nèi)容編排主要圍繞著兩條主線。首先,教師按照相應主題組織教學內(nèi)容,以顯性主線貫穿于全部課程。其次,教材融合了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層層鋪設,把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和能力點按各學段特點分散到各個教材之中。因此,在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關注教材中出現(xiàn)的語言訓練點,合理靈活地運用,以此來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解讀教材,制定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三年級該學段的語言練習點在把握關鍵詞句并理解一段話的含義上,為止,我在幫助學生認識各種段式的結構之前,就先引導要學會認識、把握關鍵的詞句,比如我在三年級上冊教材第六單元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時,就是先把握關鍵詞語,從理解課文中的四字詞語開始,能根據(jù)關鍵詞尋找關鍵句,圍繞關鍵句讀懂一段話。我是這么進行教學的:1、這篇課文的四字詞語相當多,你會讀么?(出示文中的四字詞語。)2、你們能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嗎?(1)課文在寫西沙群島的海水時用到了哪兩個四字詞語呢?請從這些詞中找一找?(學生很快找到了五光十色、瑰麗無比)(2)哪個詞語時用來形容珊瑚的?(各種各樣)......師小結:其實,這篇課文是圍繞兩個中心詞來寫的,請你們自由朗讀課文,找一找。這些四次詞語中,哪兩個可以概括整篇課文的內(nèi)容?師相機板書。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對課文事先進行探索和發(fā)現(xiàn),當然這只是第一步,把握好第一步,讓孩子們初步感知了課文,通過理解關鍵詞了解文章的大意,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強化遷移訓練,提高學生語言的構建與運用能力
我在教學本單元的課文《海濱小鎮(zhèn)》時,將課后習題中第二題對應的知識點實際上就是對應本單元的要素結合起來,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只有深入地理解課后習題中隱含的重要知識點框架,通過對學生知識點的遷移與練習,進而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構建和運用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這篇文章的4-6自然段的解讀中,我是這么處理的:1.讀第4-6自然段,想想作者又介紹了小城的什么特點,你是從哪里知道的?(生:第4段介紹了庭院的樹很多。第5段介紹了公園更美。第6段介紹了街道美。)2、有了這些關鍵句,小城就可以介紹清楚了,那老師用下面這幾句話介紹是不是就可以了呢?(師簡單描述小鎮(zhèn)的美景。)生紛紛表示不能這樣描述:“這樣介紹太過簡單且不夠生動......好的,那我們現(xiàn)在試著看看作者圍繞小城載了很多樹。寫了什么?”通過學生對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遷移學習作者圍繞關鍵句選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物從不同的方面進行介紹,讓我們都加深了體會。怪不得作者最后還說這座海濱小城真是又...又....以此來升華朗讀,最后從讀中再次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三、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語用能力
統(tǒng)編版教材的編寫都是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在每一個單元要求、單元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扎實、高效的練習,并由此來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在教學這些寫景的文章時,教師通過信息化的手段讓學生在欣賞海底世界以及小城的美景的同時,感受到祖國美好山河的魅力,達到美的熏陶,為語言學習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境。
比如,在講授《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我在前面讓對課文內(nèi)容的初步感知,理解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掌握總分句式的結構后。我設置了練筆訓練,小組推優(yōu)---讓學生試著圍繞一個意思把內(nèi)容寫具體。(除了書中介紹的四種好看的魚外,在西沙群島的海底王國還有很多魚類呢?選擇一種視頻中你喜歡的魚,圍繞“海底的魚真美??!”從不同的角度、顏色、外形、動態(tài)并用上恰當?shù)男揶o手法寫一寫魚。)同時我還給學生附上了詞語銀行,讓學生在詞語銀行中選擇喜歡的詞語進行生動地描寫。經(jīng)過對以上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學生不僅牢固掌握了本單元要求--抓住關鍵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還在學法教學中,培養(yǎng)了語文創(chuàng)作的靈感。
四、巧設單元作業(yè),實現(xiàn)“雙向互動”
在單元課文教學基本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本單元內(nèi)比較感興趣的課文,或者提出自己的問題,還可以通過單元的學習計劃自己打算閱讀哪些類型的書籍。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通知設置一些諸如“單元學習任務單、單元學習評價”等活動讓每個學生能夠以自主學習、互動交流的原則,按照自身的學習進度、逐層遞增學習任務,例如我在教完這個單元的課文時,讓學生自主選擇單元作業(yè)包,可以分層次的進行挑戰(zhàn),作業(yè)包隨著難度的增加而獲取更多的星級獎勵,以此來激勵孩子勇于的挑戰(zhàn)自我,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也實現(xiàn)了學生與教材之間的“雙向互動”從而培養(yǎng)的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是指在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的雙向交流的行為,老師們在把握教材的同時,還要樹立教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的、大單元意識,要重視教材間的相互融合的,重視對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把學校語文課程教學與制定學習任務、知識遷移、創(chuàng)設情境、大單元練習相結合起來,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并以此實現(xiàn)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寧.談談語言建構與運用〔J〕語文學習,2018(1)
[2]曹利娟,讓語文課更有吸引力;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閱讀整合與對策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