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紅
班級文化的建設,可以讓班集體煥發(fā)生命活力,充分體現(xiàn)了自律、他律,達到自我管理的目的。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班級文化建設之中,享受自主的幸福,體驗成功的喜悅。正所謂“使人畏之,不若使人服之;使人服之,不若使人信之;使人信之,不若使人樂從之”。
1.巧用積分卡,助推自我管理。
學校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學習成績的差異、學生在班集體中的地位、同學的關系等,都會使他們產生各種各樣的情感體驗。小學階段,是學生思想意識、情感意識形成的重要時期,但同時也是認知能力、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弱的時期。根據這一特點,我將積分卡機制引入班級的學習管理中。下表是積分卡兌換機制表:
學生對于積分卡式管理的關注,不僅僅是因其新穎的形式,最主要的是因為“積分”帶來的好處,即積分可以兌換什么。班級積分卡的兌換方法一定要明確,要科學。在實踐過程中,我根據班級學生的情況以及我校實際,制定了兩種兌換方案:實物兌換獎和虛擬兌換獎。
(1)實物兌換獎。對于我創(chuàng)新實施的積分卡式班級管理模式,學校非常支持,積極提供經費幫助我們購買小獎品。根據孩子們的日常喜好,經過精心挑選,我購置了文具盒、漫畫書、書包、玩具等小獎品,并公開說明了實物兌換獎勵的方法:20積分兌換一支筆或一塊橡皮,50積分兌換削筆器,100積分兌換玩具,300分兌換鉛筆盒。當然,實物獎勵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還會隨著學生的進步進行不斷地調整和增加。由于有了獎勵,有了激勵,學生學起來更帶勁了。
(2)虛擬兌換獎。有些學生并不在意得到的實物獎勵,和孩子們討論后,我又增設了積分兌換虛擬獎勵。虛擬獎勵包括:100積分可以兌換小組長一職,200積分可以兌換班長助理一職,400積分可以兌換班長一職,500積分可以做班主任助理。當然,兌換這些“職務”都是有期限的,一般是半個月或者一個月。這樣的虛擬獎勵大大激發(fā)了一些對擔任社會職務感興趣的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學習,努力上進。
班級積分卡的運用是一種很好的集體管理方法,在實施過程中,同學們相互監(jiān)督,相互管理。漸漸地,在去室外課的路上沒有人說話了,排隊打飯井然有序了,課堂上高舉的小手越來越多了……在“班級積分卡”的推動下,班級建設形成了一種和諧愉快、人人爭先的新局面,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明顯提高,孩子們的情感穩(wěn)定性、情緒自控能力和集體責任感逐漸增強,很好地實現(xiàn)了學生情感的自我管理、自我修正。
2.設立評比墻,讓它會說話。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綜合能力的提升,小小積分卡的作用已逐漸顯得單一、重復,于是我騰出班級的壁報墻,鼓勵學生親自動手,親自設計創(chuàng)作,把獎勵激勵機制搬到教室的墻壁上。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積極討論、各顯神通,設計出一期又一期的有主題、分區(qū)清晰又非常有畫面感的評比墻,讓評比墻成為一面直觀自我成長、貼心會說話的墻。三年級時,評比墻開設的主題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每一個孩子或是一條奮力前行的小魚,以最曼妙的身姿游向海洋;或是一只歡快的飛鳥,以最昂揚的姿態(tài)飛向藍天。評比內容亦是豐富多彩:下課的紀律、上課的聽講、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單元考試的成績……一一記錄著孩子們點滴的進步與成長。四年級評比墻的主題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將孩子的姓名貼到一本本厚厚的書的形狀上,提醒孩子們要想成功到達高聳入云的知識的高峰,勤奮才是唯一的路徑。到了五年級,我們的評比墻主題定為“風雨過后總會見彩虹,踏遍荊棘方能見遠方”。(我們班宣傳組的同學還針對本次主題自己編輯錄制了一期宣講視頻,對評比墻內容做了詳細的講解,給其他班級的宣委進行了培訓。)
每一個課間,這面評比墻都會成為孩子們重點的圍觀對象,小眉毛翹著,小嘴揚著,講述著每一個獎勵貼的來歷,自我肯定、自我欣賞的情感通過這面評比墻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讓墻壁會說話,用氛圍育人,促進學生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審美情操得到了提升,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生活熱情,同時對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也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
3.開放心靈墻,無聲勝似有聲。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guī)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p>
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我們開放了班級后面的一面墻作為心靈墻,引導學生敞開心扉,把自己想說的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xiàn)在紙上,裝飾成了心理小報,再由班級宣傳組的成員精心設計剪貼到墻上。板報主題由全班成員共同商討設定。開學初的主題為“新學期,新氣象”;三月是雷鋒月,主題設為“愛心月,愛行動”;四月是心理月,根據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生理特點,確定主題為“聆聽心靈聲音,放飛快樂心情”。
我們每一期的板報主題都與社會道德、社會情感息息相關,通過圖文并茂的畫面讓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和共鳴。原本一張張長方形的A4紙靈動的形狀,栩栩生輝地印刻在心靈墻上,讓這面冰冷的墻壁有了溫度,它給大家一種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發(fā)奮向上的情感體驗,使班級文化如一位沉默而有風范的老師一樣,起著無聲勝有聲的情感教育作用。
4.打造許愿墻,溫暖你我他。
如果說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中的“社會”的話,那么班級文化就是學校教育的“家庭”。班級文化是一門潛在的課程,它有著無形的教育力量。打造許愿墻,起到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開辟許愿墻之初,上了一節(jié)社會情感教育主題課。在課上,引導學生敞開心扉,將心中的夢想和心里話寫在便利貼上,并粘到許愿墻上。它的周邊由五顏六色的小花朵鑲嵌成一顆大大的愛心,每一朵小花都是社會情感教育的關鍵詞:尊重、公平、感恩、友善、包容、責任等。
在這里,每天能看到學生寫了什么心里話,體會學生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心中不同的夢想。比如:“做人就該像白楊一樣,不一定要擁有漂亮的外表,但要有一顆正直的心。” “世界這么大,多想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美好。”“希望每次我的語文、數(shù)學、英語考試分數(shù)都考進班級前三名?!薄跋M忌锨迦A附中?!睂W生們暢所欲言,孩子們用正確的方式打開心扉,向老師、向同學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愿望。在許下美好心愿的同時,更能堅定實現(xiàn)自己目標的決心,老師也能夠感知到孩子們豐富的內心世界,產生情感共鳴。在這面墻上自我認知、自我管理有了充分體現(xiàn)。
教室雖小,可它處處有寶。我盡力引導孩子將班級的各種物化的東西都裝點出班級的個性,體現(xiàn)學生的情感,以情、以心、以智慧、以氛圍的理念實現(xiàn)班級文化建設,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長!
(100096 ?北京市海淀區(qū)育鷹小學)B222CED0-9C57-4D23-A1D8-A9FEB43EA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