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許多高校應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輔助課堂教學,線上自主學習已成為教育領域的關注熱點。探討影響師范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的因子并預測其與學業(yè)成就之間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元認知能力和保持力是有預測作用的因子,保持力通過線上課程參與預測被試在課程中的微課成績和總成績;元認知能力可以直接預測總成績。
關鍵詞" 師范生;線上教學;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元認知能力;保持力;動力;自我管理;微課
中圖分類號:G655"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2)23-0032-04
0" 引言
隨著教育信息化2.0時代已經(jīng)到來,在線教育專業(yè)網(wǎng)站層出不窮,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的自主學習模式成為研究熱點。教育部在2015年提出“建設一批以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為代表、課程應用與教學服務相融通的優(yōu)質在線開放課程”的重要任務,同時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更高的要求,學習者要學會自我教育[1]。疫情防控期間,教育部下達認真做好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工作的要求[2],組織實施線上教育教學活動。這對教師提出挑戰(zhàn),教師面臨如何做好線上教學工作這一大難題,包括平臺的選擇、資源的尋找、線上學習指導方式的探索等。同時,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線上自主學習能力也是一大挑戰(zhàn)。
師范生具備雙重身份,既是未來的人民教師,承擔著培養(yǎng)未來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的責任,又是學生,有著相應的學業(yè)要求,因此,培養(yǎng)師范生的線上自主學習能力顯得更為重要。目前,很多師范生雖然有較好的自主學習意愿,但仍存在自我認知不清、調節(jié)不好學習策略的情況。基于此,本文對師范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進行調查,探討影響師范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的因子并預測其與學業(yè)成就之間的關系。
1" 研究設計
本研究使用調查研究法,采用Pintrich教授關于自主學習的量表來測量中國師范生的線上自主學習能力。量表的項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完全不符合我”“有點兒不符合我”“不確定”“有點兒符合我”到“完全符合我”,依次記為1~5分。量表中正向題68項,反向題13項。研究對象是選修現(xiàn)代教育技術理論及應用這一混合式課程的四個班學生,用SPSS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用SmartPLS進行結構方程建模,預測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經(jīng)過初步數(shù)據(jù)分析后,得出線上自主學習能力較強和較弱的兩組數(shù)據(jù),有針對性地研究,找到被試,進行面對面和網(wǎng)絡交談,深度分析他們線上自主學習策略的差異并展開研究。
2" 調查結果
本研究在探索性因素分析階段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最大方差法,以因素負荷大于0.5和特征值大于1為標準,并結合碎石圖決定因素個數(shù)。經(jīng)過多次調試,最終保留項目32個,提取四個因素,累計解釋變異量為64.349%。四個因素分別命名為元認知能力、動力、自我管理與保持力,分別反映師范生在線上自主學習時對自己認知過程及結果或其他相關事情的自我監(jiān)督與調節(jié),師范生在線上自主學習時對個人能力的評估和對課程價值的認識,師范生對線上自主學習時自身行為、線上學習時間和自己情緒的控制,以及師范生在線上自主學習中是否能堅持到底,完成所有課程內(nèi)容的判斷。
如表1所示,元認知能力、動力、自我管理、保持力這四個因素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均大于0.7,說明變量之間具有較好的內(nèi)部一致性;同時,組合信度(CR)均大于0.8,表明該量表具有相當好的信度;且AVE值均大于0.5,說明各因素間的收斂效度非常好。
采用均值描述統(tǒng)計方法,測量影響師范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的四種因素的平均值和標準差,某種因素的平均得分越高,表明該因素對師范生線上自主學習的影響越強。師范生線上自主學習影響因素情況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在影響師范生線上自主學習的各因素中,動力的得分最高(41.873 4),說明師范生借助網(wǎng)絡技術進行自主學習主要是內(nèi)在目標驅動,非常注重自身素質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但是保持力的得分(8.487 3)卻很低,這兩個數(shù)據(jù)表明雖然師范生在線上自主學習一開始的時候都有較強的動力來促使學習,但是很難堅持下去;元認知能力(38.006 3)和自我管理(24.335 4)兩個維度上的得分相對較高,說明師范生在線上自主學習中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好,他們會有意識地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計劃、監(jiān)控、反省、評估與調節(jié)。
在描述性統(tǒng)計的基礎上,本文應用SmartPLS軟件對前文的四個因素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與模型驗證。通過Bootstrapping運算,得出表3所示數(shù)據(jù),成績預測模型如圖1所示,顯示了因子與成績之間的路徑系數(shù)。由表3可知,保持力、元認知能力的t統(tǒng)計量均大于1.96,P值均小于0.05,所以元認知能力和保持力是有預測作用的因素,保持力通過線上課程參與預測微課作業(yè)的成績和總成績,元認知能力可以預測總成績;而動力和自我管理由于t統(tǒng)計量過小,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動力和自我管理對線上課程參與影響不明顯。
經(jīng)過分析,筆者認為元認知能力與總成績呈負相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量表所展示的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強弱是由學生自己認知的,并未通過專門量表去測量學生自我判斷的元認知能力是否正確,存在學生自我認知不清的情況;
2)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一門通識課,課程的難度并不是很高,只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即可;
3)總成績是由線上課程參與、微課作業(yè)、PPT課件制作和上機考核成績組成的,各類別作業(yè)成績占比不同,其中在總成績中占比很大的幾項考核對學生元認知能力的要求并不高。
通過建模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的保持力并不會直接預測總成績,而是需要學生的線上課程參與作為中介,才能實現(xiàn)保持力對總成績和微課成績的影響。線上課程參與是對學生線上學習過程的一個評價,只有每周參與線上學習,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才能獲得相應的學習積分,進而影響課程的總成績。師范生堅持線上學習課程,瀏覽課程的各種微課視頻,給自己提供做微課的思路與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微課作品,提升制作微課的能力,潛移默化中也會影響微課成績。
3" 師范生線上自主學習策略差異分析
學習策略更大程度上給師范生提供了提高線上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向,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在具體的學習情境中不斷實踐。通過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線上自主學習能力有顯著差異的學生的學習策略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差異。
3.1" 線上自主學習能力高的學生內(nèi)在驅動力更強
線上自主學習能力高的學生通常非常有自信,對自己的學業(yè)成就抱有較高期望,學習起來動力十足[3]。這一類的學生相信“學習這門課對我有幫助”“學好這門課程的內(nèi)容對我而言是重要的”“只要我足夠努力,我就能理解課程材料”……在如此強的自我暗示下,他們就會激發(fā)自身內(nèi)在學習動力,從而盡自己所能利用各種學習方式達成目標,理解課程內(nèi)容,提升知識技能。
3.2" 線上自主學習能力高的學生注意力更集中
經(jīng)訪談了解到,線上自主學習能力高的學生在進行線上學習時會避免被外界因素干擾,尤其是網(wǎng)絡內(nèi)容,因此在學習時會關閉社交軟件,通過電腦設置減少廣告彈窗,減少注意力被分散的機會。因線上學習的課程以觀看視頻為主,觀看一段時間后思緒很容易分散,部分師范生會使用問題導向法,通過給自己設置問題,一步步讓自己專注所學的內(nèi)容并做好紙筆記錄,加深記憶的同時也讓自己的注意力回到學習本身。
3.3" 線上自主學習能力高的學生更會自我規(guī)劃與調節(jié)
線上自主學習能力高的學生通常比較擅長規(guī)劃,這一類學生在線上學習時會給自己規(guī)劃學習目標、設計問題驅動、定制學習清單、規(guī)劃大綱、制作圖表等。線上自主學習能力高的學生通常還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他們會嘗試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適應課程要求和教師教學風格,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決定材料精讀略讀,視頻是否要選擇性觀看;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選擇復習方式和時間,遇到問題是獨立完成還是向同學、老師尋求幫助;等等。通過訪談還了解到由于線上學習初始動機難以一直維持,線上自主學習能力高的學生會給自己設立一個獎勵機制,如完成階段性目標就可以滿足一個小愿望。這種自我調節(jié)的學習策略很大程度上會幫助他們堅持線上學習。
3.4" 線上自主學習能力高的學生質疑探索與合作互助更頻繁
線上自主學習能力高的學生通常具有較強的質疑精神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他們在遇到困惑時一定會采取各種方法弄清楚,或是重頭再學一遍,或是利用各種搜索引擎查找答案,或是尋求老師、同學的幫助。線上自主學習不是不能接受別人的幫助,而是要將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有機結合。線上自主學習可以是學生依靠學習資料包的完全獨立學習,可以是團隊相伴學習,也可以是教師引導為輔的自主學習。
4" 討論與建議
4.1" 學生明確自身師范生的特殊身份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不僅要有高超的教育教學能力,還要有高尚的人格。對于學生來講,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標準。師范生作為未來的人民教師,必定要用這樣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只有提高線上自主學習能力,才能真正為人師表,未來可以指導自己的學生進行線上自主學習。因此,師范生的線上自主學習意識一定要比同年齡段的大學生更強。
4.2" 教師應營造有臨場感的線上教學
無論是直播形式還是慕課形式的線上學習,追根溯源,都是要給聽課的學生營造課堂學習的氛圍。對于習慣課堂教學的師范生而言,線上自主學習必定存在不習慣之處,這時教師在課程制作時就要進行學習者分析,盡可能多互動,增強課程趣味性,營造臨場感,讓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集中到云端課堂上。以慕課的微視頻為例,教師在制作微課時可以制作成交互式微課,讓學生在學習時可以實時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又比如以釘釘直播為例,可在實時聊天區(qū)多與學生進行互動提問,但直播要注意精簡技術環(huán)境,減少對學生注意力的轉移。有臨場感的線上教學達到有教師云監(jiān)督、集體云學習、定點學習的效果,學生在學習時會更有奔頭與沖勁,也會更自制。
4.3" 教師應實施靈活適當?shù)慕虒W策略
4.3.1" 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
以一門線上課程為例,教師首先要做好課程規(guī)劃,做學生的先行組織者,幫助學生明確教學目標、規(guī)劃學習路徑。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積極嘗試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比如項目式學習,提供學生感興趣的主題,讓學生結合已有的不同學科的知識,獨立或團隊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作品。進行師范生教育的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明確教學目標、規(guī)劃學習路徑,還要指導師范生自己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和學習路徑,為未來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打好基礎。
4.3.2" 設置多樣化活動以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4]
維持學生學習動機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難。尤其是在線上學習的情況下,教師與學生存在時間和空間的雙重阻隔,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實時監(jiān)督,無法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學習效果,不能及時給予其學習指導。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組織好線上學習討論活動,讓師范生自己維持自身學習狀態(tài)的動態(tài)平衡,指導師范生總結概括有個人特色的線上自主學習方式。
4.3.3" 提供師范生學習支持
教師若是直播則需提前調試直播軟件,確保直播時能進行師生互動,并將對應的學習資源比如學習任務單、課件、拓展資料等打包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學有所依。若是錄播或慕課,教師要將課本資源、學習任務單、微課視頻、拓展閱讀文檔、相關網(wǎng)頁地址做成資源包放到平臺上。另外,由于缺少實時師生互動,教師不能及時對學生的疑難問題予以響應與解決支持,就要借助相應平臺做好討論區(qū)或討論群的設置,讓學生能及時得到教師和同伴的幫助。
4.4" 師范生應自行把握調控學習策略
線上自主學習并非指所有事情都要獨立完成,師范生要將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有機結合,與同伴相約一起線上學習,大家在云端互相監(jiān)督答疑,共同進步。此外,自行制訂學習計劃、自覺調控學習時間也是師范生所應具備的能力。在課程的開始明確學習安排,然后自行制訂學習計劃,可以借鑒Moodle平臺時間軸和日程表的概念,用圖示或表格的方式將任務分配到各個時間段,養(yǎng)成良好的時間觀念,便于掌握學習進度。信息時代師范生應學會選擇和利用各種技術手段提升學習效率,比如在撰寫教學設計時可以借助幕布梳理框架或是用XMind等思維導圖工具用圖示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直觀形象、便于補充。
4.5" 實施合理多元的評價反饋機制
合理多元的評價反饋機制能夠促進學習者的目標生成,提升自我效能感[5]。教師可采用成果導向教學,每次有一個小練筆作為一個單元的提煉和總結,可以是作業(yè)、打卡任務、在線測試、問卷或者投票,線上學習的特殊性也帶來更多樣化的形式。為保證學習效率,也可以安排線上學生小組協(xié)作進行問題討論,作業(yè)提交互相檢查。但無論是何種形式的成果導向,教師一定要及時反饋,必要時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勵機制促使學生提問答疑,答疑最好利用討論區(qū)等公共區(qū)域,并且固定回復時間段,便于為所有學生解惑。
參考文獻
[1] 李莉環(huán),武慧琴.“信息化2.0”背景下高職高專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蘭州石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18(3):50-53.
[2] 教育部部署深入做好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工作[A/OL].(2020-03-06)[2020-05-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3/t20200306_428342.html.
[3] 李寶敏,祝智庭.從關注結果的“學會”,走向關注過程的“會學”:網(wǎng)絡學習者在線學習力測評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7,23(4):92-100.
[4] 李艷.“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7.
[5] 陳娟.師范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問題及其策略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1.
作者:陸佳怡、夏亮亮,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研究方向為信息化教與學的理論與實踐;朱悅,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線上與混合課程設計;蔣栩璐,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心理健康教育;阮高峰,通信作者,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教育應用(3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