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軍
摘 要: 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技能就是生活適應能力,適應方式存在于內(nèi)外環(huán)境。內(nèi)在環(huán)境包括自身的生理發(fā)展、智力發(fā)展,外在環(huán)境指外界生活環(huán)境,針對現(xiàn)實生活中智力障礙學生生活適應能力低下,生活質量低等問題,如何讓特殊教育學校小學生較早的學會生活、融入社會并提高生活質量是我們特殊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緩的焦點任務。
關鍵詞:特殊教育、生活適應、探索、個別化
由于智力障礙兒童大腦受損,智力低下,生活中難適應環(huán)境的情況、學習能力低于常人。但是他們將來也需要像常人一樣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因此,智力障礙兒童的生活決定培智學校的首要任務就是: 關于智力障礙兒童生活適應的課程設置。教會他們認識社會、適應社會,以及一些簡單的技能,從智力障礙兒童全面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研究適合智力障礙兒童的教學方法,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服務于社會。因此,我對特殊教育學校小學生活適應課程教學進行探討。
一、探討特殊教育學校小學生活適應課教學
“生活適應”強調如何在生活中學技能,并運用學到技能服務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生活內(nèi)容的教學,要把適應能力延伸到服務生活中去。在教學中應及早的對智力障礙兒童生活適應能力的進行干預。
1、根據(jù)生活背景,為生活適應課程提供依據(jù)
案例一:小羅每天到校后不能自覺進入教室,每天躺在地板上咬自己的鞋子、脫衣服,老師的指令視而不見。
根據(jù)此類學生我們需要對其生活適應能力進行評估,并對其生活習性背景進行觀察。在評估過程中有一個共同特點:家長無耐心指導,滿足其現(xiàn)時所需便不再花心思去教學引導。因此我需要對此類學生定位于簡單生活技能訓練,如講究衛(wèi)生,穿脫衣服,進行簡單的交流。
案例二:小梅在課上能跟讀,但是動手能力差隨地吐痰,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搶。
此種情形的智力障礙學生,我們做了相關的生活背景調查發(fā)現(xiàn),大多都是爺爺、奶奶在照顧小孩,父母外出工作。當孩子有的各種需求時,爺爺、奶奶都是盡最大能力去幫他完成。甚至連最簡單的吃穿都幫他們完成,無疑阻礙了學生的最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發(fā)展。此種“喂養(yǎng)式”教學方式造就了學生今后的生活適應能力基礎。因此根據(jù)特殊學生的生活背景為生活適應課程設置提供依據(jù),滿足智力障礙兒童的生活適應課程教學需求。
2、嘗試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情景教學
智力障礙兒童的理解能力比較差,接受起來非常慢。而來源于生活的感知、認知就比較難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的內(nèi)容,模擬生活內(nèi)容。這樣他們不僅可以學習和掌握生活技能,還能獲得適當?shù)纳罱?jīng)驗,學會融入社會。模擬生活場景對智力障礙兒童來說是一種有趣的學習方法。家庭生活是學生接受教學的第一現(xiàn)場,孩子從認知、情感的管理家長在當中扮演角色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學內(nèi)容要結合實際生活情景,帶領特殊兒童盡早的融入教學課程中去,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
根據(jù)上述案分析:小羅每天到校后不能自覺進入教室,由于父母的工作無耐心管教,爺爺奶奶年事已高,采用放養(yǎng)式的教養(yǎng),由于不會語言表達經(jīng)常餓了都不會講,只能通過咬鞋、咬衣服方式來表達。興趣愛好就是玩車;因此根據(jù)學生的個別化需求,我特意設計“我是一名公交車司機”一課,通過車重新吸引學生興趣愛好引入課堂,創(chuàng)設公交車環(huán)境,模擬乘坐公交車的情景,讓學生扮演乘客角色,引導小羅進入乘客的角色,每次聽到鐘聲響起會自覺的進入教室。在教學內(nèi)容中包括交通工具、交通安全等生活化教學;
3、嘗試體驗化、個別化的教學設置
在生活適應學科教學前,教師需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情況做好評估、確定教學目標,為每位學生制定個別的教學計劃簡稱“IEP”。針對智力障礙的兒童要實施個別教學計劃,開展針對性的體驗化教學。
案例二分析:小梅在課上能跟讀,是由于成天跟讀電視內(nèi)容學會基本的跟讀技能,但是動手能較差隨地吐痰,是缺乏家長的耐心教導??吹阶约合矚g的東西就搶,是長輩為了滿足其需求就無理由的供給,形成不講禮貌亂搶別人東西的行為;針對小梅此種情形,通過評估,為其制訂個別化的生活適應教學,再個別化教學中嘗試融入體驗化教學。
我嘗試利用獎懲的方式來強化個別化學生的適應能力,在課程設計中學生的積極的正向的行為我們應該及時的滿足,例如:學生今天能完成一個目標時獎勵一個代幣,利用代幣讓學生到模擬超市體驗購物的樂趣,換購自己所需的物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處理好集體教學和個別教學、個別支持的關系,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分組分層落實學習內(nèi)容,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僅從根本上實現(xiàn)了生活適應學科教學目標,而且還培養(yǎng)和提高了智力智障兒童的生活適應能力。
二、探究生活適應課程教學校外結合
特殊教育學校小學生活適應教學如果只根據(jù)校內(nèi)的自編教材教學,對智力障礙學生的生活適應還是不夠,在編寫的內(nèi)容上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緊緊圍繞為了生活、根據(jù)生活、提高生活適應能力。同時,我更注重社會生活的變化時空條件結合點作教育活動的主題,這樣不僅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序性,還大大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
教師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形式指導和幫助智力障礙兒童,跟家長共同制定訓練目標和訓練內(nèi)容,讓家長參與到學生的教育和訓練中來,從而保證學生能力的提高和鞏固。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內(nèi)容是有限的,但是教學的技巧和技能是可以無限的。在校外讓家長適宜的選擇時間地點教導孩子一些生活適應技能。
例如:家長帶小孩到超市或者公共場所時,可以教孩子的乘坐電梯;電梯的分類與乘坐的方式。在社會生活中如果住的是高層每天出入電梯是必須的,出入公共場所也是必然的;在公共場所引導學生如何根據(jù)標識找到公共衛(wèi)生間也是必不可少的生活適應課;家用電器引導使用是重要的生活適應課程它涉及到家中安全以及兒童的生命安全;
近幾年來,國家政策對智障兒童的重視加大我們對智障兒童生活適應課程的實施與落實,特殊教育學校小學生活適應教學是培智學校校本教學課程的重要科目,雖然能夠指導學生學習適應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問題,但要全面的解決生活中面對的種種問題還有很大距離,然而能把應能力延伸到服務生活中去的目標更要我們培智教育工作者加大努力,為他們將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吳春艷,論培智學校教學生活化. 中國特殊教育 2012(03)
[2] 曾慶建,中重度智障兒童生存教育的研究. 現(xiàn)代特殊教育 2009(12)
[3] 楊春梅.關于特殊教育學校語文學科教學走進生活的思考[J].內(nèi)蒙古教育,2016(2)222ECDBD-1892-4543-BEA9-2D471B9880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