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
【摘要】借助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感悟文章的獨特韻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借助信息技術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展示綜合性學習成果,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借助信息技術增強學生學習古文名著的興趣,將古文學習落到實處;借助信息技術使口語交際變得輕松,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語文課堂;教學難點
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發(fā)展和普及,信息技術輔助手段,尤其是多媒體課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借助信息技術完成教學任務已經(jīng)成了家常便飯。對于語文課堂教學,解決教學難點,是語文教師必備的“武器”,那么,借助信息技術突破語文課堂教學難點就是“新式武器”。下文旨在通過語文教學實踐中借助信息技術突破語文課堂教學難點的例子,呈現(xiàn)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勢,積累語文信息化教學的經(jīng)驗,讓信息化教學朝更深更遠的方向發(fā)展。
一、借助信息技術感悟抒情散文獨特韻味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具有敏銳捕捉信息化素材的能力。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要讓課件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媒介、載體,讓學生輕松自發(fā)地學習語文。
例如,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四季之美》一文是日本作家清少納言的作品,課文以清新富有韻味的語言,寫出了四季各個季節(jié)的美景,營造出了美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對四季美景的喜愛之情。讓學生讀懂課文的內(nèi)容不難,但是本文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體會作者筆下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一切景語皆情語”,如何透過文字領悟作者的情感呢?筆者決定借助信息技術,采用情境教學法。在指導學生體會春夏秋冬四季之美時,筆者把一幅幅充滿動態(tài)美的畫面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有“春天黎明天空顏色變化”的圖景,有“夏夜螢火蟲翩翩飛舞”的場景,有“秋天黃昏時歸鴉回窠、大雁比翼而飛”等景致,讓學生親眼見證作者筆下的景物和日常人們眼中的景物有何不同,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景物,它們在作者筆下,卻有著如此獨特的情趣,從而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獨特的審美情趣,讓學生享受到作者給我們帶來的獨有韻味。然后,筆者讓學生反復品賞咀嚼誦讀,并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清少納言的情感,并達到和諧共鳴,最后讓學生領悟到課文獨特的表達方法。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苯處焼有畔⒒季S,改變傳統(tǒng)教學思路,借助信息技術,透過設計貼合文本的動態(tài)美圖,牢牢吸引住學生,從而喚起學生的情感,“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進而“感受作者獨特的審美情趣”。
二、借助信息技術展示綜合性學習成果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边@一理念不僅強調(diào)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diào)了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學生。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以學生獨立探索為主要形式的個別化學習和基于網(wǎng)絡的協(xié)商學習兩種模式,正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的集中體現(xiàn)。在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學習資源,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里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由此,借助信息技術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展示綜合性學習成果,收效甚佳。
語文綜合性學習旨在強化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的相結合,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其中,學習成果展示是綜合性學習的關鍵,也是難點所在。師生利用信息技術,通過PPT、微視頻、軟件等手段,能省時、全面、立體展示各項學習成果。例如,五年級語文下冊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我們是這樣展示學習成果的:“漢字真有趣”手抄報制作完成后,篩選出優(yōu)秀作品,拍照匯總,每兩張制作成一張PPT,然后在課堂展示,作品之間的差異就顯而易見,評委們可以在四十分鐘里完成全部作品的點評,而且還能預留給獲勝小組頒獎的時間。其他小組也能夠在作品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以便以后改進。“猜字謎”知識匯報環(huán)節(jié),我們搜集各種類型的字謎,有文字謎、圖畫謎、故事謎等,制作成課件。最后利用課堂四十分鐘,我們完成了知識競猜、知識講解、小組算積分、評選競猜達人共四項活動。學生熱情高漲,活動有條不紊進行,主持人借助預先準備的課件順利完成“猜字謎”知識匯報任務。學生在此過程中,經(jīng)過收集資料、調(diào)查訪問、相互討論等環(huán)節(jié),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各種不同方式,向集體展示學習成果、研究思路,交流、碰撞研究體驗,激發(fā)進一步探究欲望,拓寬研究視野,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借助信息技術,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顯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豐富性和快捷性,教學難點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
三、借助信息技術探索古典名著之旅
2001年6月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整合就是互相滲透、互相促進,教師必須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改善“教與學”的環(huán)境和方式,建立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的“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例如,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主題為“古典名著之旅”,編排《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四篇閱讀課文。因為四篇選文都是名篇選段,單篇課文必須與整本書聯(lián)系起來,在整本書內(nèi)的前后關聯(lián)中為單篇閱讀提供背景、線索和聯(lián)系,同時也能比較自然地引發(fā)后續(xù)“快樂讀書吧”的閱讀拓展。因為學生年齡特點,閱讀面不廣,加上學習時間緊,所以要克服這些難點并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我們以古典名著精彩片斷和有關媒體相結合,引導學生閱讀名著,幫助學生理解人物、情節(jié)、場景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增強文言文的語言感受能力。我們把古典名著閱讀與探究學習結合起來,借助“一起作業(yè)”App建立了相關的閱讀交流平臺。此外,我們把有關古典名著的媒體——電視劇、古詩詞及相關歌曲等,根據(jù)教學需要用以輔助教學,以加深學生閱讀的印象。事實證明,借助信息技術極大地增強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有效克服了教學中的難點,將古文學習落到實處。
四、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有其特有的學科特點,“語文課不僅以讀懂內(nèi)容為目標,而應以同化語言為目標?!蓖^程也就是由內(nèi)化到外化的過程。內(nèi)化就是指學習、理解、積累課文內(nèi)容,外化是指運用、語言實踐。學習語文就是要幫助學生從學習、理解、積累課文內(nèi)容到語言實踐、運用的一個過程。那么,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則能化難為易。
例如,五年級語文下冊口語交際《走進他們的童年歲月》,教學難點是要把故事講述清楚、講具體,并注意表達方式,使其能引起聽眾的興趣,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提高交際與習作的能力。為了解決這一課堂難題,筆者布置學生先回家通過收集反映大人們童年難忘生活的片段,以采訪的形式進行,并且用錄音機存下音頻,或者用手機錄下視頻,目的是采訪過后可以反復收聽或者觀看。學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手段,明確采訪對象即大人們的童年生活具體情況,以便擷取需要的部分為課堂展示大人們的童年故事做好充足的準備。學生根據(jù)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課堂上,學生們個個胸有成竹,把聽到的童年故事說得清楚,講得具體。就這樣,借助信息技術,我們把口語交際課的難點在課前就分步降解了。
這一教學設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他們采用各自的方法,滿足了自己的表現(xiàn)欲從而轉(zhuǎn)變?yōu)閭€性化的主動參與學習。
信息化教學是當前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體現(xiàn)的是解決教學問題的一種創(chuàng)新方式,也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種體現(xiàn)。借助信息技術突破語文課堂教學難點,關鍵是要切合學生實際,滿足學生需求,這是一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它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借助信息技術,教師實現(xiàn)了教學課程目標最大優(yōu)化,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關鍵作用。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信息技術,不斷提高運用信息的能力,用“新式武器”解決教學過程中種種難題,開啟教育教學新的征程。
參考文獻:
[1]佚名.信息技術如何優(yōu)化語文教學[OL].https://www.qinxue365.com/fangfa/466710.html.
[2]鈕丹丹.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J].中小學教育雜志2021(4).
[3]楊艷會.淺談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教育世界,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