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東青
摘要:小學階段作為閱讀訓練的關鍵時期,對于學生日后的發(fā)展有深遠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構建多元化教學機制,創(chuàng)設良好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熱情,便于小學生高效開展學習活動。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角度,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進行研究,希望以下內容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
引言:
在閱讀的過程,人們利用自我知識儲備,完成對閱讀內容的消化與掌握。在字里行間之中,感受文字的韻味,體會作者的情感,吸收知識,為己所用。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閱讀體驗,閱讀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感知語言魅力,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閱讀教學越發(fā)重要,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的現實意義。
一、小學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落后
當前部分教師的閱讀教學觀念有著較強的應試教育特征,忽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這使得學生只能被動和機械地接受知識,極大地消減了學生的閱讀熱情,影響其閱讀學習效果的提升。而且部分教師重視授課進度,常常機械地依照大綱要求進行授課,教學形式多以填鴨式或說教式為主,這種教學形式老套,而且?guī)熒g缺乏必要的互動性,這些都嚴重阻礙閱讀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2.不重視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雖然現代教育不斷強調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大部分教師對核心素養(yǎng)依然沒有足夠重視,教師認為閱讀教學只需要教會學生認識生字即可,也只給學生布置理解和背誦的任務,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使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興趣,進而影響閱讀教學效率。
3.小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不高
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普遍不高,學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當中,這必然會影響到其理解語文知識、掌握技能等方面的情況,從而對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造成不利影響。而且閱讀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脫離,學生無法深入理解相關的語文知識,同時也不利于其將所學語文知識和技能應用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1.營造良好的閱讀情境,提升小學生學習興趣
低段小學生年紀尚小,身心正處于快速發(fā)育階段。他們天真爛漫,活潑好動,喜歡自由,討厭束縛。在脫離幼兒園教育,步入小學校園,接受系統(tǒng)化教育以后,小學生難免需要一段適應時期,接受較為嚴格的課堂教育。一節(jié)課時長高達四十五分鐘,對于課堂教學質量要求非常高,稍有差池,小學生就有可能出現發(fā)呆、走神等情況,嚴重影響教學效率。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遵循低段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從小學生的視角出發(fā),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結合語文教材內容,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情境。發(fā)揮多媒體畫面絢麗、色彩豐富的優(yōu)勢,調動小學生全身感官,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這篇古詩的時候,由于小學生們缺乏社會閱歷,與大自然接觸頻次不多,所以無法深入了解古詩所闡述的意境。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在開課以前,小學語文教師可進行提問:“各位同學們,大家知道瀑布是什么樣子嗎?”有的學生搖頭,有的學生點頭。對于小學生的反應,語文教師了然:“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欣賞瀑布,看看在唐代大詩人的眼中,廬山瀑布是什么樣子的?!闭f完,語文教師播放廬山瀑布的相關視頻。視頻內容包含瀑布的四季之景,同時還伴隨著瀑布的聲音,充分的吸引著小學生的眼球和耳朵,有效地調動小學生全身感官。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小學生學習興趣高漲,語文教師順勢引導小學生開展古詩閱讀。小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到閱讀之中,進一步感知古詩的魅力。因為有多媒體視頻的鋪墊,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深刻體會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盛景,感受詩人李白的浪漫情懷。
2.抓住閱讀的重點內容,提升小學生的鑒賞水平
小學語文教材之中,篇篇都是名家典范,凝聚著諸多文人墨客的心血與智慧。在文章之中,畫龍點睛之筆比比皆是,能夠有效突出文章的整體思想,表達文章的整體內涵。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語文教師可注重重點閱讀內容,帶領小學生反復閱讀,加強小學生的記憶力,幫助小學生更好的去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的本質,完成學習目標。通過反復訓練,幫助小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在日后閱讀的過程之中,小學生也能夠慧眼識珠,先去文章里面,找到關鍵的詞匯或者句子,以此為線索,對文章抽絲剝繭,更為深入的了解作者的情緒表達,與作者建立情感共鳴,實現對文章的深層次感悟。
比如說,在學習《找春天》這一課文時。文章圍繞著找春天展開,抒發(fā)著作者對于春天的贊美之情與熱愛之情。在學生們閱讀文章以后,語文教師可進行提問,讓學生們說說文章的重點內容是什么,主題是什么。學生們經過閱讀,心中已有一個初略的印象,故而很快回答出——找春天。之后,語文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們,圍繞著這一個中心思想,繼續(xù)深入閱讀文章。通過反復閱讀,學生們發(fā)現,春天隱藏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里?!靶〔輳牡叵绿匠鲱^”“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解凍的小溪叮叮咚咚”“春天在柳條上蕩秋千”“在喜鵲的嘴巴里叫”“在風箏尾巴上搖”等等。在文本之中,把握住春天的多種姿態(tài)。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們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們聯系生活,尋找春天。有的學生認為春天在粉色的毛衫之中,人們脫去厚重的棉衣,春天悄然而至;有的學生說道,春天隱藏在料峭的春風之中,有時候刮得人臉生疼;有的學生說春天就隱藏在綠色的小麥之中;有的學生說道,春天就隱藏在掉落的梅花之中;有的學生說,春天是被小燕子給叫醒的。學生們能夠五花八門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去生活之中尋找春天,說明學生已然對找春天這一主題明確于心,在不知不覺之中,順利消化找春天這一內容,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在找春天時,學生們意識到,原來春天這樣的美麗,春天有這么多美好的風景和好玩的游戲,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對春天的熱愛之情,進一步延伸出他們對于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強化學生們的人文素養(yǎng)。
突出教學重點內容,可有效提升學生們的鑒賞水平,幫助學生們進一步明確教學主旨,在短時間之內,掌握中心思想,感悟文本內涵。
結論:
在開展低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之中,想要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就必須要與時俱進,革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策略,完善教學手段,尊重小學生主體地位,走進小學生內心,探尋小學生需求,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開展教學活動,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教學策略[C]//.2021年“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研究”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1:255-256.DOI:10.26914/c.cnkihy.2021.005633.
[2]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興趣[C]//.2021課程教學與管理論壇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1:741-746.DOI:10.26914/c.cnkihy.2021.004185.
[3]繪本閱讀助力小學低年級閱讀能力提升[C]//.2021年教育創(chuàng)新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二).[出版者不詳],2021:33-35.DOI:10.26914/c.cnkihy.2021.006283.805C3199-4521-433B-AB66-C28A7984D0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