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圣川
摘要:信息技術在高中階段是較為重要的課程,由于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和習慣,以及自身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興趣存在差異,導致最終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效果方面存在極大的不同。因此,為全面提升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質(zhì)量,需要巧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本文從開展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入手,總結出分層教學主要以學生的基礎以及課程內(nèi)容來展開,針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選擇與之相對應的教學內(nèi)容,從而加強學生對不同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關鍵詞:分層教學;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策略
引言: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均在不斷地完善,充分利用分層教學的形式,有效加強信息技術課程開展的效果。在實際的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為依據(jù),通過分層教學制定一對一的教學設計,從而逐步實現(xiàn)各個層次的教學目標。結合每一個層次學生的特點,充分保證分層教學開展的有效性,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一、在高中的信息技術課程中采用分層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理想的教育不僅是要培養(yǎng)出優(yōu)異的學生,更關鍵的是,要讓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在高效的課堂中,面對眾多的學生,其學習基礎和知識背景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因此,需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是素質(zhì)教育下的重要部分,可實現(xiàn)對課堂開展效果的持續(xù)優(yōu)化。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信息技術課程更多的是,以講解軟件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軟件操作相結合,即視為完成教學任務。但在當今社會的現(xiàn)狀來看,隨著大數(shù)據(jù)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展開,學生對新技術課程的學習僅僅停留于軟件的應用和理論知識層面,是無法滿足當前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時代要求。因此,教師需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制定出更高質(zhì)量的信息技術課堂,讓每一個學生能在信息技術發(fā)達的時代潮流中,順應其發(fā)展的走向。面對學生本身在基礎和能力方面的差異,最理想的解決方案就是采用分層教學,通過對學生本身的特點及學習內(nèi)容綜合考慮,左手采用分層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逐步讓學生成為新時代信息技術下要求的專業(yè)人才,并結合分層次教育,實現(xiàn)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二、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巧用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
1、以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為準,展開分層教學
在正式開啟分層教學模式之前,教師需對全體學生進行層次劃分。首先要進行摸底,以問卷調(diào)查或試卷檢測的形式,對學生在新技術課程方面的基礎能力有一定的掌握,從而以此為依據(jù),進行層次的劃分。在具體的層次劃分中,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主,結合試卷的成績,對學生進行小組的劃分。根據(jù)班級的總體人數(shù),進行平均分配,將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將其均勻的分配到每一個小組中,保證每個小組內(nèi)都有一個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讓小組內(nèi)其他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在積極的帶領作用下,逐漸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根據(jù)學生的層級,設置與之對應的學習任務,保證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實現(xiàn)明顯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講到《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的內(nèi)容中,學生通過對常見文本類型的了解,嘗試獨立完成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對于原本計算機技術較薄弱的學生,只需要簡單學會打開文本框,并將正文內(nèi)容輸入到文本框中,即可完成教學任務;對于計算機能力較理想的學生,在基礎教育內(nèi)容的程度上,增加除文字以外的其他處理,包括上傳圖片、新建文件夾等,并將建立的文本框放置于文件夾中,即可完成教學任務。最后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將文本框居中,督促學生獨立反復練習,最終上交作業(yè)。由此可見,分層教學雖然是將基礎薄弱的學生與基礎較理想的學生分開開展教學活動,但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完成基礎任務后,仍然可以觀看基礎較理想的學生練習,這無疑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
2、以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為準,展開分層教學
教師在制定教學任務時,同樣采用分層教學模式的特點,將教學內(nèi)容分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與之相符的學習目標,例如,在正式授課前,學生通過預習,大致了解本節(jié)內(nèi)容的基礎理論知識,然后根據(jù)教學需掌握的內(nèi)容,制定教學大綱。由于分層后每個小組的學習難度不同,需完成的課后練習也有所不同。通過加強小組內(nèi)部的交流,讓學習較薄弱的學生在信息技術較強的學生的帶領下解決問題。另外,教師還可以為信息技術較薄弱的學生提供一對一的指導,讓這不是學生充分利用課堂的有效時間,極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效果。
例如,教師給不同學習小組制定了難度程度不同的問題,成績較薄弱的學生只完成基礎的內(nèi)容,而成績較理想的學生可考慮攻克難度較大的習題。在教學內(nèi)容分層開展后,逐步縮短基礎薄弱的學生與成績理想的學生之間的差距,從而全面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通過運用分層教學形式,以每個層次學生的特點為主,展開與之相對應的教訓,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之間共同協(xié)作的沒意識。在分層教學的作用下,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主要教學內(nèi)容以淺顯的基礎知識為主,以便逐漸追上層次較高的學生,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基礎知識以外適當延伸,促進其展開深層次的思考,在多種教育形式共同的影響下,全面提升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郝金蟬.高中信息技術教育實施分層教學的策略[J].內(nèi)蒙古教育,2018.
[2]劉香.淺談分層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育中的實施[J].好家長,2018(17):99.
[3]靳玉.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甘肅教育,2019(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