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最大不同點在于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對于初中生而言,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初中數學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抽象、邏輯推理、直觀想象等核心素養(yǎng);將核心素養(yǎng)教育融入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中,利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使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更加形象、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和吸收;要結合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制訂教學計劃,理清教學思路,同時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開展高效的初中數學概念教學。
關鍵詞:初中數學;概念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16-0070-03
引? 言
初中數學教師要結合新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將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融入課堂教學,促使學生實現全方位的發(fā)展。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中要貼合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起清晰的學習思維,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增進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讓學生可以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自我總結和歸納能力;對初中數學概念進行細致化的講解,讓學生可以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迎合當今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一、初中數學概念教學的現狀
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教師首先要明確當前初中數學概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產生的原因。理解數學概念是學習數學的前提,所以很多初中數學教師都注重概念教學,但同時又產生了一些問題。例如,很多數學教師錯誤地理解了概念教學,沒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導致學生的理解力及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提高。一些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不能靈活地運用數學概念,是因為他們并沒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含義和作用,無法學以致用。這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也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很多教師在學生沒有真正理解數學概念的情況下就讓其進行大量的習題練習,使其思維變得混亂,不知道習題的解題步驟,并因此內心受挫,進而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是厭學心理,最終放棄學習數學。
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形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對此,教師要結合實際需求,更新教學理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來展開數學概念的講解,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概念,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清晰的數學思維,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學會主動探索問題和發(fā)現問題,進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1]。
二、初中生獲得概念的兩種基本形式
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制訂出各學段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把握教學的基本原則與方向,即學科要與社會相關聯,要結合每位學生的性格與個性,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教師要想結合核心素養(yǎng)導向來講解初中數學概念,要知道初中生獲得概念的兩種主要形式:一是通過例子,這種形式可以讓學生通過感知、分析、抽象和歸納四個方面去了解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二是通過教師的講解,教師在課堂上采取口述、演示或其他方式來講解數學概念。兩種獲得概念的形式都能讓學生初步了解概念的特點及概念的性質,但并不能真正讓學生理解概念。所以初中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概念;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和求知欲;讓學生主動探索數學概念,學以致用,真正成為初中數學課堂的主人[2]。
三、基于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教學策略
(一)整體構思,明確概念教學重難點
初中數學教師在正式上課前,要結合教材內容,對數學課堂進行整體性的構思,梳理清晰的教學思路。教師要明白概念講解不僅僅是就事論事,還要突出概念中的重點內容,讓學生理解概念的細節(jié)及概念的創(chuàng)設背景,從而幫助學生學會用概念去解決問題。教師要尋根究底,厘清概念,讓學生明白零散的知識片段之間是相互關聯的,要將零散的知識串聯起來。每個數學概念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及特點,教師要抓住概念中的關鍵點,對其進行細致化的講解。例如,在講解人教版數學教材七年級(下冊)中“二元一次方程組”這一內容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設立目標是方便人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很多學生雖然明白了二元一次方程組每個元素的概念,但是遇到實際解決問題時,就不能靈活地運用,自信心倍受打擊。因此,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中的問題展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學。同時,要明確概念教學的原則,將思考與探究相結合,即讓學生一邊思考問題,一邊總結和歸納知識點,提高自我總結和自我歸納能力;圍繞概念的重點展開細致化的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學以致用。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通過圍繞概念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主動地探索問題的答案,促使學生學會自主歸納和總結,將零散的知識片段串聯起來,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從而更好地踐行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3]。
(二)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
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在講解數學概念時,直接將結果告知學生,忽略對概念形成過程的講解,導致很多學生不明白該概念真實的意思。事實上,很多概念的形成過程也是解決數學習題的步驟。所以,初中數學教師要對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進行細致化的講解,從定義出發(fā),帶領學生一步一步地推導,讓學生清楚每個推導環(huán)節(jié),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樣學生在日后做題時就可以聯系相關的數學概念,按照概念的推導過程去梳理做題思路,從而提高做題精準度。
傳統的教學形式會使學生過于依賴教師。很多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不是進行自主思考,也不是結合自己所學習的概念思考做題思路,而是尋求教師的幫助。所以傳統的教學形式已不再適用于當今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也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一些接受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在理解數學抽象概念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更需要教師細致講解概念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理解和吸收概念知識。而對于接受能力相對較強、基礎知識相對扎實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自行去推導概念,自己在這一過程中僅起到輔助和引導的作用。這種教學形式以學生為主體,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使概念定義變得更加鮮明、更切實際。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全等三角形”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去思考全等三角形與其他三角形之間的區(qū)別,并結合三角形的概念推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條件,如此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最終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三)使用直觀方法講解概念
初中數學教師在講解數學概念時,多使用直觀的方法,將抽象的概念以更加形象具體的模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平行四邊形”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平行四邊形的圖片通過大屏幕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結合平行四邊形的圖片去思考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再引入一些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平行四邊形的概念。由此可見,教師利用形象具體化的形式來講解數學概念,有助于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周邊的教學器具,將原本枯燥乏味的初中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四)利用微課突出教學重難點
在傳統教學方式的背景下,受考試壓力的影響,很多教師將精力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能力與答題技巧方面,忽視了對學生空間思維、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及演繹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導致學生對抽象的知識點不感興趣,被動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點與解題思路,不能體會到數學學科的魅力,束縛了自己在數學方面的創(chuàng)造力。
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雖然教師總說數學知識并不難,只要認真學就能學會,但是初中生正處于身心躁動的青春期,單調乏味的數學知識很難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尤其是數學概念及數據分析教學,極易使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的情況,即使教師反復強調哪一部分是重點、難點,也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普遍對直觀立體的畫面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積極運用微課視頻,借助十分鐘左右的微視頻快速呈現立體的課程知識。這不僅能突出課程的重難點,還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且更易理解知識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實踐中的價值,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對此,教師可利用微課,給學生帶來一些新鮮感,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例如,關于“圖形的面積”這一內容,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計算在數學考試中經常出現,占有較大的分值,并且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是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播放提前準備好的微課視頻,讓學生直接觀察圖形“割補”的動態(tài)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圖形的重構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當然,教師也可以在學生觀看完微課后給學生發(fā)一些紙片、剪刀、積木板等物品,讓學生根據觀看感受自己動手“拼一拼、剪一剪、動一動、補一補”,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筆者經過教學實踐發(fā)現,相較于以往的教學方式,將微課引入課堂更能明確呈現知識的重難點,尤其是幾何的教學內容,在微課教學的加持下,學生的理解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
(五)合作學習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傳統的初中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教師通常采取“說教式”或者“灌輸式”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這種教學形式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達成基本的教學目標,但是學生很難完全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多,不符合新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因此,在小組合作中,教師要重視每名學生的參與性,并實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當發(fā)現學生存在溝通性差、問題分析不及時等現象時,教師要及時地與學生進行溝通,找到學生不愿意參與合作學習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指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關愛和關注學生,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構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相關內容時,教師要讓學生對勾股定理的適用范圍進行討論與分析。有的學生說,直角三角形才適用勾股定理;有的學生說,如果這個三角形滿足a2+b2=c2,那么就可以判定為直角三角形。而有的學生由于基礎能力比較弱,不愿意主動回答問題?;趯W生之間的差異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積極地引導學生,讓學生了解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積極地參與到交流討論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經過教師的教導,學生會逐漸敞開心扉,愿意與同學交流,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發(fā)展大有裨益。當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者想法,并給予正確和富有耐心的指導,幫助學生深度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相對于以往的教學方式,合作教學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不僅活躍了教學氛圍,還提升了教學效率。
結? 語
教師應將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融入初中數學課堂,利用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來講解數學概念,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抽象的概念,促使學生可以建立起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可以享受學習的過程,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提高自主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俞健.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初中數學概念教學[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08):14-15.
陳海飛.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初中數學單元復習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10):119.
王玉榮.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性探微[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8(08):15-16.
作者簡介:陳小芳(1976.4-),女,福建南平人,
任教于南平市第九中學,備課組長,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