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部分中職學生存在愛情觀不正確的問題,以舒婷《致橡樹》一詩教學為例,具體論述在現(xiàn)代愛情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策略,提出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拓寬課堂的深度和廣度、適時滲透思政教育等教學建議。
【關鍵詞】衛(wèi)生類中職學校 現(xiàn)代愛情詩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11-0083-04
中職語文學科除了要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還要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思考生活的意義,幫助學生發(fā)展健康的心理。衛(wèi)生類中職學校的學生多為女生,女生的心理比較敏感、脆弱,而且正處于青春期,身體、心理漸趨成熟,各種心理問題便隨之產(chǎn)生,尤其是對“愛情”更是敏感而又迷茫。因此,筆者認為,教師應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價值觀,使之能夠更好地面對未來的生活和工作。
在中職語文學科中,現(xiàn)代詩歌占有一定的比例,而愛情詩又是現(xiàn)代詩歌中不可忽視的部分,是讓學生科學認識、理解愛情,形成正確愛情觀、發(fā)展健康心理的重要載體。本文以舒婷《致橡樹》一詩的教學為例,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愛情觀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探索現(xiàn)代愛情詩教學的有效策略,讓學生在學會詩歌鑒賞的同時,學會思考愛情的含義、認識愛情的美好和生活的多樣性。
一、通過現(xiàn)代愛情詩教學對中職學生進行愛情觀教育的意義
當今時代,學生早戀已經(jīng)不是一個新鮮話題,而是一個普遍性問題。正是由于這一問題的普遍存在,不少中職教師特別是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偏遠地區(qū)中職學校的教師往往容易忽視這個問題,對學生缺少正面、正確的引導,致使學生對愛情的認識和理解比較膚淺。加上當今社會網(wǎng)絡信息異常龐雜、良莠不齊且傳播速度快,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很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不良思想的影響,對愛情的認識多停留在物質(zhì)、生理層面。因此,不少中職學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當自己遇到無法解決的情感問題時,往往因為羞于向老師、家長訴說,通常會選擇一些不恰當?shù)姆绞浇鉀Q問題,最終導致不可挽回的損失或傷害。因此,筆者認為,中職語文教師應當承擔起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愛情觀的責任。通過學習現(xiàn)代愛情詩,可以讓學生在欣賞優(yōu)美的詩歌語言、體會深刻的詩歌情感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愛情觀、發(fā)展健康的心理。
首先,開展現(xiàn)代愛情詩教學,能讓學生直面兩性交往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有助于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所謂正確愛情觀,就是讓學生明白愛情既是美好的,也是高尚的。因此,在進行現(xiàn)代愛情詩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坦然面對兩性交往問題。只有學生真正認識什么是愛情、了解兩性應該如何相處后,才不會在心里產(chǎn)生對異性的愛慕之情時感到羞愧,也不會因為無知或者好奇去偷吃禁果,才懂得如何慎重對待愛情、正確處理感情困惑和挫折,有助于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開展現(xiàn)代愛情詩教學,有助于學生借鑒前人的經(jīng)驗,提高處理兩性情感問題的能力。中職學生處于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青春期,特別是偏遠地區(qū)的中職學生,由于大多數(shù)來自農(nóng)村,甚至是留守兒童,從小就很少接受愛情教育,對愛情存在好奇、迷茫、沖動等心理,且辨別能力差。教材所選錄的現(xiàn)代愛情詩都是詩人經(jīng)過千萬次思考、完成情感升華后的內(nèi)心獨白,這些詩人的經(jīng)歷和觀點能經(jīng)受歷史和生活的考驗,可以給學生提供很好的借鑒,能教育學生懂得如何把握愛情問題,提高學生處理情感問題的能力。
二、我校使用的語文教材中現(xiàn)代愛情詩選編情況的分析
目前,我校語文學科使用的教材是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語文》(基礎模塊),其中共選錄了兩篇現(xiàn)代愛情詩,分別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樹》。這兩首著名現(xiàn)代愛情詩,均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獨到見解,都打破了傳統(tǒng)男尊女卑、女子依附男子的婚戀觀,表達了一種男女平等的愛情觀。筆者對兩篇愛情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做了如下分析(如表1所示)。
三、通過教學《致橡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現(xiàn)代愛情詩應該將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出來,將詩歌鑒賞方法與情感目標的達成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教學前,筆者對學生學情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然后據(jù)此在《致橡樹》的教學中采用講授法、誦讀法等方法組織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認識詩歌的優(yōu)美和愛情的高尚。具體的教學過程分為如下五個步驟。
(一)做好課前準備
為了更加高效地開展本課教學,筆者通過網(wǎng)絡學習平臺下載了相關教學視頻,然后根據(jù)學生學情制作了微課視頻、導學案、預習任務和上課使用的PPT,并通過學習平臺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根據(jù)學生的預習情況,筆者進一步為學生設定了如下學習任務:1.根據(jù)各自選定的學習主題制作音頻、視頻等學習材料;2.錄制課文朗誦音頻并上傳至“雨課堂”平臺,評選出你最喜歡的朗誦作品;3.選兩名學生做短視頻配音練習。由于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弱,所以筆者認為,課前預習任務不宜過多、過難。在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中,筆者通過導學案將預習要點整理給學生,提高了學生的預習效率,為開展后續(xù)的課堂活動奠定了基礎。
(二)落實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結(jié)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致橡樹》一詩,筆者結(jié)合詩中“木棉樹”這一意象,將具體教學安排在每年的3月份、4月份進行,此時正是木棉花開的季節(jié),教師可以就地取材,帶著新鮮的木棉花,讓學生仔細觀察,并說一說木棉花的花語。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情境,是因為中職學生存在定性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通過這一教學方法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木棉花的特點,為下文理解木棉花這一詩歌意象的特征奠定基礎,還能讓學生在觀察木棉花的過程中激發(fā)濃厚的探究興趣。
2.以任務為驅(qū)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涵
根據(jù)課前準備情況,筆者設計了如下學習任務:1.通過課前學習,你認為什么是愛情?2.結(jié)合課本中的愛情詩,請你再分享一些你喜歡的古今中外的愛情詩,并闡述原因。3.閱讀《致橡樹》后,你認為什么是朦朧詩?朦朧詩有哪些特征?4.請你推薦一個你喜歡的《致橡樹》的朗誦作品并進行朗誦演示。根據(jù)任務,學生錄制講解視頻,并由學習小組派代表進行展示。上述學習任務的設計都緊緊圍繞文本教學展開,首先讓學生初步分析愛情詩的特征,分享自己喜歡的愛情詩,在學生基本理解愛情詩含義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引出《致橡樹》一詩的教學;然后,筆者向?qū)W生介紹詩人舒婷及其生活經(jīng)歷,介紹詩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引導學生對“致橡樹”一題進行解讀,為學生深入學習文本打下基礎。本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本文的文學常識,進一步學習了“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
(三)多樣化朗讀感受詩歌之美
在上一環(huán)節(jié)中,筆者在班內(nèi)開展了朗讀比賽,評選出“最受歡迎誦讀者”。在本環(huán)節(jié)教學中,筆者首先讓“最受歡迎誦讀者”進行示范朗讀,其間向?qū)W生展示容易讀錯的字、詞的正確讀音,然后讓學生進行自讀、對讀、小組讀、全班讀、快速讀、跳讀等多種朗讀,深入感受詩歌的語言、節(jié)奏之美。同時,在學生朗讀過程中,筆者還向?qū)W生講解輕重、快慢等朗讀技巧,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詩歌是富有節(jié)奏感、韻律感的文學樣式,誦讀是感受詩歌之美最直接的方式。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學生可以初步感知詩人積極的人格理想和陽光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深刻又獨立平等的愛情觀,逐步提高了自身的詩歌朗誦技巧。
(四)分析詩歌意象,品悟詩歌意涵
本環(huán)節(jié)是本課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目的在于傳授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本環(huán)節(jié)教授的詩歌鑒賞方法為意象分析法,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找意向→分析意象特征→通過意象特征提煉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的三步分析法。所謂“意象”,就是詩歌中包含的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物。據(jù)此,在教學中,筆者首先帶領學生回憶什么是“意象”,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找出《致橡樹》一詩中的主要意象,并分析這些意象的特征是什么、分別代表了怎樣的愛情觀、作者否定和肯定的愛情觀是什么(如表2所示),通過意象分析讓學生深刻理解詩歌的具體內(nèi)涵和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理解《致橡樹》一詩所表達的愛情觀。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致橡樹》中意象所傳達的愛情觀,筆者借助一些生動的愛情故事,對《致橡樹》的愛情觀做了生活化解讀。如講解“凌霄花”這一意象時,筆者講述了武則天為了政治前程曾侍奉兩代帝王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攀附的愛情難以長久的道理。在講解“鳥兒”這一意象時,筆者向?qū)W生講述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故事,讓學生知道高傲如張愛玲,在面對胡蘭成的不忠時,也曾說“在你面前我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明白委曲求全、單方面付出的愛情并非真的愛情。在講解“泉源”“險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時,筆者給學生講述張幼儀和徐志摩的愛情故事,張幼儀雖然家世顯赫、才華出眾,對家庭無私奉獻,但奈何徐志摩心有所屬,即使張幼儀犧牲再多換來的也只是一紙離婚書,讓學生理解真正的愛情不是一味付出。在講解“橡樹”“木棉”等意象時,筆者向?qū)W生講述錢學森和蔣英的愛情故事,讓學生了解他們從兩小無猜到相濡以沫的動人故事,明白這種心心相印、相互平等的愛情,正是舒婷在《致橡樹》中所歌頌、贊揚、推崇的愛情。通過將詩中意象和相關愛情故事進行比照分析,不僅能幫助學生學會鑒賞詩歌,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還能幫助學生明白什么是愛情,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奠定基礎。
(五)讓學生在體悟詩歌情感中升華思想
本環(huán)節(jié)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深刻體悟詩歌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落實思政教育。授課中,教師首先讓學生使用“雨課堂”平臺分享、表達自己的愛情觀,檢驗學生是否贊同本詩歌提出的愛情觀,然后在鍛煉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對愛情做深度思考;然后,請一男一女兩名學生為電影《錢學森》中錢學森和蔣英晚年的一段對話進行配音,讓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體會相濡以沫的愛情的美好;最后,提示學生生活中除了男女間的愛情,還有親子之情、師生之情、同窗之情、朋友之情,更有家國之情,要學會正確分辨愛情、處理男女關系,將個人情感與國家命運聯(lián)系起來,走出個人情感小世界,培養(yǎng)學生關心國家命運的情懷。
本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分析舒婷《致橡樹》一詩所表達的愛情觀,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愛情、學會正確處理男女關系,進而形成正確的愛情觀,完成心理健康教育。
四、關于舒婷《致橡樹》一詩的教學體會
筆者認為,衛(wèi)生類中職學校不應逃避“愛情”這一話題,語文教師更應積極選擇與愛情相關的文章、詩歌進行授課,在這方面,《致橡樹》一詩無論是難易程度還是情感表達都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在《致橡樹》一課教學過程中,筆者體會到講授現(xiàn)代愛情詩不應該局限于篇章的解讀,還應將文本教學與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合起來,才能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首先,教師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中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相對較差,所以教師要緊盯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為了讓學生能夠更有目的性、更高效地完成預習任務,教師要提前制作導學案并通過網(wǎng)絡學習平臺發(fā)布給學生,導學案學習任務要盡量符合學生學情,不宜過多、過難,并鼓勵學生使用生動有趣的音頻、視頻展現(xiàn)預習成果,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其次,教師要拓寬課堂的深度和廣度?,F(xiàn)代愛情詩相對比較簡單,單純講述課文顯然無法開闊學生的思維。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引入學生所熟知的故事作為教學輔助,這樣的課堂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幫助學生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優(yōu)美的詩歌也能充滿生活的氣息。
再次,教師要適時地滲透思政教育。學習愛情詩的目的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更要幫助學生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樹立正確的愛情觀。舒婷通過《致橡樹》一詩,用淺易而優(yōu)美的語言告訴讀者:一方攀附、單相思的愛情是錯誤的,一味付出的愛情不是真正的愛情,真正的愛情應該是男女雙方互相獨立相互尊重、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直面青春期的悸動,學會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學習上,把注意力放在父母、兄妹、師生乃至家國大事上,讓學生知道個人情感是與國家命運相聯(lián)系的,我們應該為社會主義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
綜上所述,現(xiàn)代愛情詩的教學不應停留在字句闡釋層面,而是要循序漸進,按照如下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層為激趣,讓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第二層為探索,讓學生學習詩詞鑒賞的方法;第三層為移情,幫助學生獲得情感和審美的熏陶?!吨孪饦洹肥俏馁|(zhì)兼美的語文學習范本,具有強烈的精神感染力和較大的價值引導作用,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愛情觀、發(fā)展健康心理的優(yōu)質(zhì)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自己對話,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也讓情感的種子在學生心中慢慢成長,最終開出美麗的花。
參考文獻
[1]楊劍龍.一份發(fā)自肺腑的愛情宣言:讀舒婷的《致橡樹》[J].名作欣賞,2005(9).
[2]強麗麗.淺談愛情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培訓,2015(20).
[3]李玉紅.中職語文教學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實踐:《致橡樹》說課稿[J].教育,2018(55).
作者簡介:李雪華(1988— ),廣西玉林人,助理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