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移宸 陳亮 王思 西安醫(yī)學院
氣排球運動作為一個群眾體育運動項目,近幾年在我國已經(jīng)廣泛開展,其整體運動水平和技戰(zhàn)術水平都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因氣排球運動的項目特點而深受各種人群的喜愛,已經(jīng)被列入了全運會的群眾體育競賽項目,全國各地各級各類的氣排球競賽紛紛開展,各級各類各種水平的氣排球運動隊如雨后春筍般不斷的建立和完善發(fā)展。調查了解到由于氣排球運動本身起源于老年人的文體活動,加之氣排球運動易上手,技術要求相對寬泛,不容易受傷等特點,這項運動特別受老年人的喜愛。全國各地紛紛以各種形式組建老年氣排球運動隊,各級各類的有老年人參與的氣排球比賽層出不窮。但針對老年人的身體特點,普通的體能訓練方法對老年人來說并不適用,仍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多發(fā)的運動損傷情況。所以有必要歸納出老年氣排球運動員體能訓練中有別于其他年齡段氣排球運動員的訓練方法,以供老年氣排球運動員在進行體能訓練時參考。
氣排球運動相比于其他排球類運動來說具有球體大、球場小、球性好、球速慢和上手易等特點。如表1所示,氣排球球體與其他各類排球球體相比周長更大、重量更輕、球壓更低,材質更加柔軟。這種球體的構造使得氣排球具有易控球、易發(fā)力、易起球、球速慢和擊打過程中疼痛感更低等優(yōu)勢。較小的場地也使得運動員在球場上的移動距離變小,不需要大范圍的助跑和移動。
表1 各類排球運動特點對照
故氣排球活動難度不大,上手技術要求不高,不傷手指,安全性較高。比賽中來回球增多,既提高了活動的興趣性、歡快性和激烈性,又保證了一定的運動量;既可提高參與者的體力,又能保持和提高身體的靈活性,適合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參與。
1.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
研究證明,老年人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呈不平衡狀態(tài),在大部分時間里其抑制過程占優(yōu)勢,常表現(xiàn)為不喜歡活動,喜歡安靜,顯示出精力不足。因此,在體能訓練中要注意合理調動身體的積極性,安排好運動量和訓練方法。
2.骨骼系統(tǒng)
由于老年人骨骼硬度強于青少年和中年人,但骨骼韌性遠遠不如青少年和中年人,所以老年人骨骼承受力和張力優(yōu)于青少年,同時由于老年人骨密度差,骨質易疏松,過大的負荷很容易造成老年人受傷的情況。因此在體能訓練中,要注意不要使身體局部負擔過大,力量訓練時要注意負荷安排,避免大強度的練習,應該盡量在塑膠場地或者草場地上進行練習,不宜在水泥或瀝青場地反復進行跳躍等練習。
3.肌肉系統(tǒng)
老年人肌肉開始出現(xiàn)萎縮現(xiàn)象,肌肉的收縮功能和肌肉的彈性也開始下降,不適合太過劇烈的肌肉拉伸和大強度的力量練習。因此在發(fā)展肌肉力量時,應該多做多種徒手練習、小負重和不劇烈跳躍練習來發(fā)展肌肉力量。同時要有充足的恢復時間,盡量減少肌肉的疲勞工作,從而減少運動員受傷的概率。
4.心血管系統(tǒng)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個臟器都開始出現(xiàn)衰老和功能衰退,作為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主要臟器,心臟容量、容積以及心率有大幅度變化,60歲后,心收縮力開始減弱,每搏心輸出量減少,血管彈性與血壓水平均呈下降趨勢,這些都使得老年人在運動中心臟所能承受的負荷遠遠不如青少年和中年人。因此在對老人進行體能訓練時應合理安排運動負荷,不宜做持續(xù)而緊張的耐力性練習,間歇次數(shù)要多些。應多做些促進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功能的練習。
5.呼吸系統(tǒng)
呼吸系統(tǒng)衰老的主要變化是肺泡壁交薄,肺泡增大,肺毛細血管數(shù)目減少,肺組織彈性下降以及呼吸肌無力等,于是造成肺泡擴散有效面積減小,肺殘氣量增加和肺活量下降。因此,在運動中注意依靠增加呼吸頻率來提高肺通氣量。
選取年齡大于等于60歲且小于75歲受試者20名,區(qū)分實驗組與對照組。訓練前對20名受試者進行體檢及測試,確保受試者身體健康,無傷病情況。
根據(jù)老年氣排球運動員身體特點,對實驗組對象制定符合其身體素質能力的特殊體能訓練手段。總計進行6周干預訓練,每周訓練5天,每天訓練兩次,上午進行2組訓練各15分鐘,下午進行3組訓練各15分鐘,全天訓練時間共計75分鐘,每周訓練時間為375分鐘。干預訓練期間記錄實驗過程中運動損傷的身體部位情況。
氣排球運動員的專項力量主要有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軀干力量。因為老年人的身體機能特征,選擇一些相對平和不易受傷的練習項目更符合其身體特征,另外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注意適量的負荷并且循序增加。注意力量的全面平衡發(fā)展,注意集中刺激與分散刺激相結合,并且在突出速度的基礎上因人而異的進行訓練。
氣排球轉向速度的類型由反應速度、移動速度、揮臂速度和起跳速度組成,采取適合老年氣排球運動員身體機能特征的練習方法對專項速度訓練中每一種類型速度對應。在專項速度訓練的過程中應該注意,速度訓練要保持長期的系統(tǒng)性。訓練要在運動員狀態(tài)特別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狀態(tài)興奮性良好時進行,手段多樣并且結合氣排球專項技術進行訓練。
彈跳力素質對力量素質的依賴決定了彈跳力訓練不可能是一個短期行為,必須有長遠的計劃。彈跳力的訓練要結合力量素質的訓練,同時對不同肌群的速度力量的訓練應該有區(qū)別,要著重針對主要肌群進行訓練。
在氣排球專項耐力訓練時既要了解其項目特性,同時又要注重耐力的基礎性,應根據(jù)氣候變化特點,不同時段安排不同的耐力訓練內容。結合氣排球項目的特點,在技戰(zhàn)術訓練和各種技戰(zhàn)術的組合訓練中,充分考慮老年運動員的身體情況總結出老年氣排球運動員耐力訓練的方法,適當合理的安排訓練量和訓練強度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氣排球運動員的專項耐力。
不同條件下老年氣排球運動員靈敏素質的訓練方法,方法的選擇充分考慮了老年人的身體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情況,在預防運動損傷的前提下,力圖通過訓練保持并增進老年運動員的機體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反應能力。訓練中還應該注意靈敏素質要以視覺信號為主,緊緊結合氣排球項目特點,結合實戰(zhàn)更快更實用的進行靈敏素質訓練。
柔韌素質與性別、年齡的關系較大,對于老年運動員來說柔韌素質的訓練和保持較之其他年齡段運動員更為困難。所以老年運動員的柔韌素質訓練更應該經(jīng)常進行。
如表2所示,該表為實驗組周訓練計劃,對照組訓練計劃不變,通過六周的干預訓練,記錄兩組參與者所報告的運動損傷情況。
表2 干預訓練計劃
通過6周的干預訓練發(fā)現(xiàn),采取特殊體能訓練方法的實驗組所報告運動損傷次數(shù)相較于對照組更少。
如表3所示,在6周的干預訓練中,實驗組總計報告運動損傷情況21次,對照組總計報告運動損傷情況40次。兩組參與者運動損傷情況多為輕度扭傷、挫傷、擦傷等輕度運動損傷,不包括骨折、跟腱斷裂等嚴重損傷情況,故不對整體干預訓練進行造成較大影響。各損傷部位中下肢損傷情況較為明顯,在實驗組中下肢運動損傷情況共出現(xiàn)10次,占總比48%,同樣在對照組中下肢運動損傷情況共出現(xiàn)18次,占總比45%。且于第3個訓練周中兩組參與人運動損傷次數(shù)明顯增多,所以在第4周適當減小訓練強度,一定程度上控制運動損傷的出現(xiàn)。
表3 運動損傷情況對比
氣排球運動是新興的運動項目,也是少有的適合所有不同人群參與的運動項目,目前對氣排球的訓練正處于探索和發(fā)展階段。而體能訓練是一切運動訓練的基礎保障,氣排球項目也不例外。老年運動員有著不同于其他年齡段運動員的身體特征和機能體現(xiàn)特征,老年氣排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在遵循普適的體能訓練原則的基礎上應該建立更符合自身的訓練模式。本文通過對老年人身體和身體機能特點的研究,結合氣排球運動的項目特點組織干預訓練。采取針對老年氣排球運動員特有的訓練方法進行體能訓練所帶來的運動損傷低于傳統(tǒng)體能訓練方法。但在下肢運動損傷的控制上仍然不盡人意,出現(xiàn)了較多的損傷情況,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對老年人下肢體能訓練方法進一步改進,增加一部分下肢耐力訓練和下肢柔韌性訓練,減少部分彈跳訓練和快速反應訓練。
研究希望針對老年氣排球運動員這一特殊群體,參照體能訓練的原則,總結老年氣排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特殊訓練原則,給出符合老年氣排球運動員身體機能的體能訓練方法,希望能給老年氣排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提供些許幫助,并對相關研究起到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