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銀
摘 要: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實施同伴交往輔導,良好的同伴關系能促使小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針對學生與伙伴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能力相對較弱的情況,筆者從積極心理學視角出發(fā),從心理課、團體心理輔導、家校共育三個方面,探索小學生同伴交往的輔導策略,嘗試培養(yǎng)學生積極人際關系品質,增強同伴交往積極體驗,形成良好同伴交往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同伴交往能力,幫助學生構建積極的同伴關系。
關鍵詞:同伴交往;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品質
同伴交往是指兒童或青少年與同一年齡階段的伙伴之間的交往。美國心理學家弗曼認為“同伴接納、友誼在兒童的同伴關系和社會化過程中起不同的作用。親密的同伴關系會促進個體間的同伴交往,擴大發(fā)展空間”,明確指出同伴交往對個體成長的價值。我國心理學研究者崔麗娟和張高產認為“積極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兒童獲得社會價值、培養(yǎng)社會能力以及積極人格的發(fā)展”,同樣強調了同伴關系對個體成長的影響。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能促使小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和發(fā)展小學生的同伴交往能力成了學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之一。
2019年9月,番禺區(qū)沙灣京兆小學用“小學生心理素質問卷”和“兒童孤獨量表(CLS)”對全體學生進行了一次心理測試。其中,“兒童孤獨量表(CLS)”總檢出率較高,表明孤獨感明顯的學生人數(shù)比較多。“小學生心理素質問卷”測試結果顯示,我校學生在人際適應性因子得分最低,檢出率也比較高,說明學生與伙伴建立積極際關系的能力相對較弱,可能處于同伴交往困境中的學生比較多。
積極心理學主張關注人本身的積極方面、積極力量,側重激發(fā)人內在積極品質,促進人的自我實現(xiàn),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針對我校學生同伴交往總體水平不高的情況,筆者嘗試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作為指導,探索多種輔導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發(fā)展學生同伴交往的能力,幫助學生在良好人際關系中傳遞信息、溝通情感,從而獲得同伴的喜歡與尊重,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
一、立足心理課堂,培養(yǎng)積極人際關系品質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歸納出人類本性的六種核心美德:智慧、勇氣、仁愛、正義、節(jié)制、升華。這些美德又分別對應著創(chuàng)造力、好奇心、勇敢等24種積極心理品質。其中第三類美德仁愛,包含友善、愛和社交智慧三個積極心理品質,被認為是發(fā)展積極人際關系的品質。筆者認為從這三個積極心理品質入手,在心理課上開展同伴交往輔導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開展課例探究,建立良好人際聯(lián)結
具有友善這個積極心理品質的人會擔心在困境中的人,會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朋友不開心的時候,會聆聽和安慰朋友,一直對人友好、仁慈。擁有愛這一積極心理品質的人,內心有愛,具有愛和被愛的能力,珍惜與他人的親密關系。這兩種品質都有助于學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聯(lián)結,因此,筆者選取這兩個積極心理品質開展課例探究。
筆者先設計了課例《用友善傳遞美好》,培養(yǎng)學生的友善品質。根據(jù)三、四年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筆者選取友善繪本——友善的故事為切入點,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友善的美好,感知友善與不友善的不同影響;通過友善彩虹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每想起一個經(jīng)歷過的友善故事,就畫下彩虹的一道顏色,以此來喚醒友善帶給學生的積極體驗;然后通過制作友善行動卡的活動,讓學生寫下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自己將會怎么做,并在全班進行討論分享,促使學生友善對待身邊的人和事,主動向他人傳遞友善,嘗試用更好的方式去與他人相處。
針對“愛”這一積極心理品質,考慮到小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筆者以友愛為切入點,設計了課例《有愛五色花》。筆者通過視頻《總有人偷偷愛著你》,幫助學生感受友愛的溫暖和美好。接著通過“友愛五色花”活動幫助學生感受來自同伴的友愛,積攢友愛的能量。隨后通過微課視頻《有愛的5種表達方式》,幫助學生學習表達友愛的方法,最后通過活動“伸出友愛之手”引導學生練習表達友愛,幫助學生與同伴建立良好的互動聯(lián)結。
(二)整合課程資源,培養(yǎng)社交智慧
根據(jù)本校學生同伴交往的狀況,筆者和學校兼職心理教師一起,圍繞同伴交往主題開展專題心理課堂研討,定期跟學校兼職心理教師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我們先分工收集同伴交往的課程資源,再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然后進行反思修改,最后形成“快樂交往”課程資源?!翱鞓方煌敝荚趲椭鷮W生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社交智慧,幫助學生構建積極的人際關系,愉快生活。根據(j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我們按照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將同伴交往的教學內容設置為低、中、高三個年段,有針對地培養(yǎng)學生的社交智慧。其中,一、二年級的課程內容《認識新朋友》《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嗎?》《快樂回音谷》等。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讓學生樂于與同學交往,在謙讓、文明的交往中建立友誼。三、四年級的課程主題有《溝通有心法》《學會贊美》《用愛心說實話》等,幫助學生掌握社交技巧,樂于、善于與同學交往,培養(yǎng)學生開朗、合群的健康人格。五、六年級的課題有《我的身體會說話》《我的交友界限》《我的重要他人》等等,引導學生認識同伴交往的規(guī)則,進行恰當?shù)漠愋越煌瑪U大交往的范圍。
二、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增強同伴交往積極體驗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景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通過團體成員在共同的活動中彼此交往、相互作用,促使成員探討自我,嘗試改變行為,學習新的行為方式。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學校應用廣泛、效果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研究證實,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開展團體心理輔導,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培育和發(fā)展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營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溫暖和諧的團體氛圍,可以讓學生在精心設計的心理活動中獲得積極的自我認知,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提高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自信心,構建更好的同伴關系。
(一)設計團體心理輔導方案
為了發(fā)展學生的同伴交往能力,筆者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fā),設計“敞開心扉,走近你我”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見下頁表)
(二)選取團體心理輔導對象
筆者根據(jù)“小學生心理素質問卷”和“兒童孤獨量表(CLS)”的測試結果,對中高年級中“加強關注”和“密切關注”的學生進行訪談,結合班主任、家長和學生的訪談結果,篩選出參加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學生。
(三)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積極心理學強調研究個體的積極體驗。在開展團體輔導的過程中,筆者從學生體驗出發(fā),逐步引發(fā)學生對自己同伴交往需求和經(jīng)歷的深層反思。在活動中,帶領學生在互動中不斷交流信息,探索同伴溝通方法,形成社交技巧;筆者通過制定目標、主動參與小組計劃等,促使學生合作完成活動任務,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集體;通過不斷變換方式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感受到熱情、愛和感恩等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樣在不斷強化同伴交往的積極體驗中,既提高學生同伴交往技巧,又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從而實現(xiàn)構建積極同伴交往關系的目的。
三、實施家校共育,形成良好交往環(huán)境
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發(fā)展的重要場所,父母對小學生同伴交往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積極心理學視角,筆者嘗試對家長實施家庭教育指導,通過家校共育,增強學生對他人的積極認知,提高對他人的人際接納。
父母重視孩子的同伴交往,主動協(xié)助孩子尋找同伴交往的機會,必要時給予指導,可以幫助孩子發(fā)展積極的同伴關系。因此,筆者在2019年10月,給家長開展了講座《關注孩子的社會化發(fā)展》,引導家長了解孩子與同伴交往的狀況,認識同伴交往的重要性,促使家長為孩子的同伴關系發(fā)展提供助力。
研究表明,親子關系是兒童與他人交往的重要基礎。因此,筆者結合積極心理學理論知識,通過家長會講座,指引家長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如通過《呵護我們的親子關系》微講座,指引家長關注情緒,傾聽需求,找到共同點,進行良好的親子溝通。再如開展《積極陪伴,快樂相隨》微講座,和家長分享積極教育提出的親子依戀ABCDE法,讓家長積極陪伴孩子,構建和諧親子關系。
我們還聯(lián)合學校家委組織,將家長的力量引入學校同伴交往主題活動中。如在“六一節(jié)”兒童節(jié)的心理游園活動中,筆者設計了十幾個同伴交往游戲如“暖心話”“氣球快車”“蜻蜓點水”等,幫助學生在活動中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構建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筆者邀請家長在游戲活動中指引學生理解規(guī)則,保證活動有序開展。這樣的家校合作,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而且優(yōu)化了學生之間、家校之間的人際關系。這種心理素質的提升和人際關系的改善,讓學校內部氛圍和外部環(huán)境日趨和諧。
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實施同伴交往輔導的兩年多中,我校每年都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小學生心理素質問卷”中的人際適應性因子得分逐年提高,檢出率則逐年下降,證明我校學生改善人際關系,與伙伴建立積極關系的能力得到提高,同伴關系向良性方向發(fā)展?!皟和陋毩勘恚–LS)”的總得分逐漸下降,檢出率也大大下降,證明我校學生總體孤獨感在下降,學生能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身邊的人和事,努力發(fā)掘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結合班主任、家長和學生個體的訪談,也佐證了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同伴交往輔導策略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美]馬丁·賽利格曼.真實的幸福[M].洪蘭,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2]李媛媛.心理健康課對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以積極心理學為視角[J].遼寧教育,2018(14).
[3]張力邈.積極心理學在中小學心理健康課中的應用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6).
[4]夢祥銀,李庚,黃玲,余月玫,胡一鑫,焦玉人,吳盈盈.團體輔導在維漢小學生人際交往中的作用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08).
[5]劉慧.我也要做“萬人迷”——人際交往團體心理輔導方案[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