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尋雷
摘 要:與初中英語比較,高中英語的單詞量、閱讀量都大幅度增加,如果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學習是有一定困難的。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創(chuàng)新教法、學法以外,我認為加強師生之間的心靈互動,即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非常必要和重要。
關鍵詞:英語教學;心靈互動;必要性;非智力因素
我們知道,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即使教師的教學怎樣精彩,如果學生沒有積極參與,其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在雙邊活動中,師生之間的心靈互動非常必要重要,可以說心靈互動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之一。只有師生心心相通了、關系融洽了,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師的課堂教學,課堂氣氛才熱烈和諧,教師才能順利地展開教學活動。心靈互動是師生關系融洽的呈現方式,是有效高效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那么,怎樣才能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現師生心靈互動呢?在此談幾點認識與感受,以便與廣大同仁交流,共同促進。
一、師生心靈互動的必要性重要性
心靈互動屬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疇。筆者認為,高中英語課堂如果只刻板地注重聽、說、讀、寫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應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而這一培養(yǎng)就離不開“心靈互動”。非智力因素是針對智力(天賦)來說的,包括情感、意志、毅力、動機、興趣等,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彌補后天的不足。我們六中是一所大校額普通高中,進口分數普遍不高,大部分學生初中英語基礎比較差,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除了給學生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外,我認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可忽視,而且非常必要重要。有句俗話叫“教學生首先要教心”。我想這句話應該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促膝交談,深入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如何學好英語,除了方法、勤奮以外,還要相信自己、悅納自己,由英語學困生、厭學生變成英語潛力生;二是要和學生“交心”,也就是和學生要有心靈的交流和溝通,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融化學生的心。一句話,這“教心”就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教育,必須讓他感受到老師的真誠,他才能心悅誠服地接受。一般來說,老師和學生的關系融洽,心靈相通,學生就會樂意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特別是對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絕不能一味的訓斥或者尖刻的挖苦,這樣既傷害學生的自尊,又使師生之間產生隔閡,拉大師生之間心靈的距離,這樣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筆者認為,英語教學中只有認真把握好師生的心靈互動,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最終學有所成。
二、給學生以信任和激勵
實踐表明,要提高英語課堂效率,就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我認為,多給學生以信任,從多方面激勵學生,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
1.信任激勵。所謂信任激勵,就是在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對學習沒有信心時,教師應相信學生有智能優(yōu)勢,只要這種優(yōu)勢得到發(fā)揮,學生就能學好;只要方法得當,就能趕上前面的同學。作為教師,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努力尋找其閃光點,哪怕是細微的優(yōu)點或進步。高一時我發(fā)現一個每次測驗都是班上倒數一二名的學生,每次考試之后,學生表情非常沮喪。一次雨天大課間,我在走廊上與他交流,了解到他的中考英語分數才56,屬于基礎比較薄弱的一類。我告訴他,別灰心,你的發(fā)展提升空間很大,一鼓作氣就可以沖到前面去,之后我教給他一些方法,并給予鼓勵和信任。果然不出所料,一年后這位同學的英語成績已提升了16名,不再是倒數。
2.尊重激勵。有位心理學家說過,在人的所有情感中,最強烈的莫過于渴望被人重視和認可。學生都有強烈的自尊心,在學校都希望得到老師的重視和尊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用“good, thank you, excellent” 等贊揚的話語,真心實意地尊重激勵學生,對優(yōu)等生祝賀,以再接再厲;給中等生鼓掌,加油打氣;給后進生以尊重激勵,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感到有陽光照耀,內心敞亮,所以我的課堂氣氛很活躍,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存在感。
3.幫助激勵。所謂幫助激勵,就是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缺乏勇氣、找不到方法時,教師既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又要幫助其找到克服困難的方法措施,克服學習障礙,完成學習任務,增強他們在英語學習中的信心。我在要求學生背課文時,很多學生感到很吃力,我就及時給予幫助,如幫助他們理解句意、分析句型結構,按意群斷句、再組合等,大部分學生能按時完成任務了。
三、善待差生不可少
中差生的種種表現欠佳,會常常產生心理危機,他們會不同程感到師生的冷落甚至歧視。如果忽視了這些學生的心理問題,就會導致差生更差。像在我們學校,一個班級的優(yōu)生畢竟是少數,中差生是學生群體中占絕大多數的蕓蕓眾生。閑聊中有位同事說他不太看好班級平均分,言外之意是只注重高分學生,殊不知這位同事只注重自己的“教學”,即只重視教優(yōu)等生,只看好升學率,卻忽視了“教育”,即對中差生的“教育幫扶”,忽視了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這樣的教育顯然是殘缺的。有悖于素質教育的初衷,素質教育成敗的主要標志是:教師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進行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大量事實表明,今天的優(yōu)生,明天不一定就是優(yōu)生,今天的差生,不一定總是差生,更何況所謂“優(yōu)生”與“差生”的評判標準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許多在校的優(yōu)生,在社會實踐中工作不一定很出色,而有一些在校時所謂的差生,卻很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這說明,唯有堅持 “面向全體”,特別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實實在在的素質教育。我覺得善待差生,首先要信任他們,不斷與他們溝通,找出差的原因,幫助其進步;其次,還應尊重、幫助、鼓勵、表揚他們,以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梢哉f善待差生,是師生心靈互動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在英語教學中,師生的心靈互動至關重要。特別是對班上的中差生,應不可忽視對他們的教育。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作為教師,只有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進行心靈互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授業(yè)解惑,幫助學生解決難題,去除思想頑疾。除了教給方法,更要注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學生在心靈互動中不斷進步,增強自信心。高中英語教學任重道遠,尤其是面對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我們更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走出迷茫,進入柳暗花明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