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班級收納整理的意義在于能夠在有限的空間內盡可能多的擺放更多的材料供幼兒使用,并且能夠幫助教師和孩子們更加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一個收納整理富有藝術美感,并能夠滿足孩子操作需要的班級,需要在教師有計劃的規(guī)劃和引導下,與班級的幼兒一同去努力。
一、班級物品收納的幾個常見誤區(qū)
很多教師,尤其是新教師都對班級區(qū)角里亂糟糟的材料感到頭疼,尤其每次幼兒活動過后,整個教室猶如地震海嘯過境,教師們?yōu)榱苏聿牧掀S诒济?。究其原因,在班級物品方面,很多教師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誤區(qū)。
1、為了衛(wèi)生檢查而收納整理,物品的收納整理停留在擺放整齊的最低階段。
保育員對幼兒的各項活動并不實時參與,班級物品管理脫節(jié),使得很多未及時收納和新收集來的材料物品無處可去,廢舊需要丟棄或修理重復利用的材料物品和正在使用的材料物品堆放在一起,在幼兒取用的時候又造成再次混亂。
2、放手給幼兒去收納整理,擺放好的物品很快又亂了
對于低齡兒童來說,把紛繁多樣的物品送回原來的地方,極大挑戰(zhàn)了幼兒的記憶力,本來就是艱巨的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很多幼兒園把水彩筆成套的裝在透明的盒子里擺放的整整齊齊,但在幼兒的實際使用中,把每一支筆桿都對應好相應顏色的筆帽,然后十二個甚至二十四個顏色一組分回到幾個或者十幾個盒子里,這其中還有墨水不足會影響下次使用的,對幼兒分類、配對是極大挑戰(zhàn),也不符合幼兒注意力發(fā)展水平。我看到過對于水彩筆最成功的整理方法,是按照顏色對水彩筆進行分類,既不會出現(xiàn)一次性投放很多盒的水彩筆還不夠用的情況,也方便那些耗盡彩色墨水的水彩筆被幼兒及時分揀出來進行灌裝再次使用。
3、班級教師沒有規(guī)劃好收納空間,認為用于收納的盒子越多越好
幼兒教師喜歡向家長征集各種廢舊材料進行二次加工制作,實際操作過程中問題出來了,餅干盒、零食罐、禮品盒…..雖然漂亮耐用,但是材料進入了這些深深淺淺的漂亮盒子里猶如泥牛入海,標簽貼了一大堆,孩子記不住,教師想用時候找不到,擺放這些異形盒子又浪費了許多空間。
二、如何進行班級物品收納整理
1、提高教師對于空間的規(guī)劃能力
“整理”在現(xiàn)代生活中越來越受各行各業(yè)人們重視,“整理”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人生哲學和態(tài)度,日常工作中對班級環(huán)境資源規(guī)劃可以提高整理效率。
(1)選擇什么樣的容器是收納整理工作的第一步
上面的文章提到過,教師使用了很多漂亮又精致的盒子,但是并沒有給收納整理工作帶來預期中的效應,那么在幼兒園區(qū)角環(huán)境布置中,究竟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容器才能讓物品既整齊,又方便取用呢?
首先,并列擺放單元式的盒子異形盒子更有利于空間的節(jié)約和美觀的布局。
其次,針對孩子的記憶和形象性思維特點,透明盒子更有利于孩子觀察材料和養(yǎng)成孩子分類整理的良好習慣,同時兼顧美觀便于清潔整理。
此外善于使用收納幫手,各種繩網(wǎng)、小鉤子等,可以成為很好的收納和展示幼兒作品以及游戲道具的工具。
(2)利用“關系學”對材料進行分類擺放
首先,根據(jù)物品種類確定幾大目類,工具類、和作為消耗品的操作材料類、幼兒作品進行分區(qū)擺放。工具更換維修不頻繁的,只需定期的檢查補充;消耗材料例如彩紙、各類橡皮泥,及時觀察消耗情況補充。半成品作品單獨分揀和安放,讓幼兒安心進行后續(xù)創(chuàng)作,集中作品展示更有利于幼兒之間交流。
其次,重視物品之間關聯(lián)性,把相關聯(lián)物品以關系遠近進行分裝擺放,整理淘汰無效物品,把常用的放在唾手可得位置,不常用的放在深處或不起眼位置。
(3)使用合適的標簽很重要
所謂合適的標簽,一定簡潔大方、圖文并茂,能讓教師清楚的一眼回憶起一個區(qū)域內大致物品,讓幼兒看懂如何將物品歸還原位。
(4)、物品定位法的運用
記錄物品固定位置“一旦決定了物品的放置位置,不要覺得‘反正辦公場所或者家中這么狹小’將收納場所和相關數(shù)據(jù)一起記錄下來吧。就像有人給衣柜里的“秋冬裝”等衣服貼上標簽一樣。”拍照或者EXCEL表格登記物品及其擺放位置,放置在對師幼都明顯的位置,比記憶力可靠,可以避免不必要勞動。
2、逐步培養(yǎng)幼兒物歸原處的習慣
幼兒園階段是人一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培養(yǎng)幼兒收納整理習慣,不僅僅能夠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對于幼兒規(guī)則意識形成、思維能力發(fā)展也有重要促進作用。在做好以上工作以后,教師就可以放手培養(yǎng)幼兒收納整理能力,逐步養(yǎng)成幼兒積極整理物品的良好習慣了。
(1)將培養(yǎng)幼兒收納整理的習慣作為一個長期的目標,并分階段實施
教師根據(jù)幼兒能力水平,將物品收納整理作為一個長期培養(yǎng)的生活目標制定相應的計劃。比如,小班建構區(qū)中,面對許許多多的積木,學期初,教師讓幼兒將所有積木在用完以后都歸還到收納盒;學期中,要求幼兒將不同類別的積木如磁力型、插塑類分盒進行收納;學期末,要求幼兒將木質單元積木按照大小或形狀等某一特性收納,讓幼兒在積累經(jīng)驗后再提升收納整理的能力。
(2)與幼兒一同約定物品的標簽以及擺放位置
如果物品的整理和擺放工作只是教師提要求幼兒照著做,那么整理的過程將充滿了枯燥和乏味,幼兒就會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在標簽的制作和物品的擺放上,應該要求全體幼兒至少是多半以上的幼兒參與進來,尤其是面對紛繁復雜的材料盒,里面都有什么,光靠教師說教,幼兒是記不住的。
(3) 鼓勵幼兒相互幫助、相互協(xié)作
教師在日常游戲中及時發(fā)現(xiàn)、表揚能主動收納整理材料的幼兒,鼓勵動手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收納整理,充分發(fā)揮幼兒之間的帶動作用,促進不同水平的幼兒共同發(fā)展。
(4)家園共育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行為習慣不是一天養(yǎng)成的,也不是依靠學校教育養(yǎng)成的,在將各種收納整理的方法傳授給幼兒的同時,家長共同參與到幼兒的收納整理行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經(jīng)歷過一個周末幼兒返園之后,很多教師面對亂糟糟的教室,會沮喪的發(fā)現(xiàn)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幼兒園里很少有沒用的材料,只有不合理收納。在不斷收集材料豐富孩子的游戲同時,通過收納整理能力的提高,可以使所有的物品都能發(fā)揮到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日)荒河菜美 《整理是一切的開始》[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
[2] 曲紅菊 《幼兒園大班幼兒整理習慣的培養(yǎng)》[N]《教育學文摘》2012年9月總第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