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清霄
關鍵詞:師生關系;繪本閱讀;繪畫法;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18-0046-03
【活動理念】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指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其中小學高年級的培養(yǎng)目標是擴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范圍,積極促進學生的親社會行為。小學高年級學生早已度過了校園生活適應期,基本上能適應集體生活,積累了與老師、同學交往的經驗,從能力層面上講,他們擁有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但由于青春期的到來,自我意識增強,他們更加在乎自己在朋輩中的地位,師生關系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有所削弱,同伴關系在他們心中變得重要起來。有些學生故意忽略老師對自己的好,放大老師對自己的嚴厲,出現(xiàn)了叛逆心理,與老師的關系開始變差。本課選取“師生關系”這個主題,讓學生通過繪本閱讀,在師生關系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構建新的認識,真切地感知到老師的愛、陪伴與教誨,激發(fā)他們對老師的愛,從而達到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目的。
【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老師的嚴厲,明白老師的態(tài)度與學生的表現(xiàn)之間的關系。
2.過程與方法:借助閱讀,層層查找線索,理解老師的愛;通過繪制微信朋友圈以及點贊評論,表達對老師的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老師有感恩之心,培養(yǎng)積極改善人際關系的生活態(tài)度。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生理解老師的嚴厲,明白老師的態(tài)度與學生的表現(xiàn)之間的關系。
難點:培養(yǎng)感恩的美好心理品質和積極改善人際關系的生活態(tài)度。
【活動方法】
閱讀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繪畫法,冥想練習法,講授法。
【活動準備】
PPT課件,繪本視頻《尼爾森老師不見了》,學案。
【活動對象】
小學高年級學生
【活動時長】
40分鐘
【活動過程】
一、設疑導入,呈現(xiàn)案情
教師導入:(神秘的語氣)今天,我要告訴你們一個重大的消息,某所學校有一位老師失蹤了,她叫尼爾森,尼爾森老師去哪兒了呢?大家都急壞了。(嚴肅認真的語氣)同學們,這節(jié)課有個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們,那就是化身偵探,找到尼爾森老師,破解真相。
教師出示尼爾森老師的照片,交代本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
設計意圖:引入繪本視頻《尼爾森老師不見了》,通過尼爾森老師失蹤案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同時提出任務目標和要求。
二、閱讀繪本,感知案情
教師播放繪本視頻:教室里非常吵鬧,甜甜的溫柔的尼爾森老師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厲害的斯旺普老師。學生們去報案,警探表示幫不上忙。
師:說說你們對案情的看法。
學生分享:斯旺普老師綁架了尼爾森老師;尼爾森老師離職了;尼爾森老師被氣病了;尼爾森老師扮演斯旺普老師;校長派厲害的斯旺普老師來管理班級,等等。
師:剛剛同學們說出了自己的猜想,然而辦案是一個嚴謹?shù)倪^程,需要進一步收集證據(jù)去證明或者排除猜想,理清思路。
設計意圖:了解案情,進行初步猜想。
三、回顧以往,讀懂老師
(一)生活中的尼爾森老師
師:同學們,尼爾森老師會不會變成了我們身邊的某個老師呢?你覺得我們學校里的哪位老師和尼爾森老師最像,他給你帶來了什么樣的感受?
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師點評。
師小結:我們都喜歡像尼爾森一樣溫柔的老師,她讓我們覺得舒適自在,讓我們覺得溫暖。
設計意圖:學生回憶老師的溫柔和關愛,重新體驗老師的愛,激發(fā)感恩的情緒,為后面的活動奠定情感基礎。
(二)生活中的斯旺普老師
師:你覺得學校里哪位老師像斯旺普老師,他給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師點評。
師小結:斯旺普型的老師讓大家感覺緊張害怕有壓力,有很多同學討厭這樣的老師,因為他們實在太嚴厲了。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吐槽的機會,讓學生說出自己與老師相處過程中的負面感受,為后續(xù)活動環(huán)節(jié)中的化解負面感受奠定基礎。
(三)尼爾森老師VS斯旺普老師
師:從案情分析中我們看到,溫柔的尼爾森老師管理班級時,同學們雖然非常開心,但是班級十分混亂,很多同學都荒廢了知識和品德的提升。嚴厲的斯旺普老師管理班級時,雖然班級井然有序,但同學們很不開心。
小組討論:結合生活實際,你覺得我們班需要尼爾森老師還是斯旺普老師?
每個小組討論后,需要統(tǒng)一答案,由小組代表負責匯報討論結果。
師:從同學們的分享中我看到,有的小組希望老師輕言細語,采用溫柔的教育方式,因此選擇了尼爾森老師;有的小組希望班級中出現(xiàn)的問題能夠得到快速有效的解決,給大家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選擇了斯旺普老師。大家出于不同的需求,做了不同的選擇。
師追問:如果我們既要溫柔的教育方式又要良好的班級紀律,該怎么辦呢?
學生回答,教師點評。
師小結:要想兩種需求都滿足可真不容易。就像同學們所說的,班級紀律越差,越需要老師采取嚴厲的態(tài)度。因此,要想兩種需求都滿足,根本在于我們自己的態(tài)度:當我們主動維護班級紀律、認真投入學習活動時,讓我們害怕的斯旺普老師就會“消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看待老師的行為,促進對老師的理解,明白老師的態(tài)度與學生的表現(xiàn)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兩種需求的探索,激發(fā)學生主動引導師生關系走向良性發(fā)展的動機。
四、再讀繪本,破解真相
教師繼續(xù)播放繪本視頻:學生們想念尼爾森老師,四處尋找,但沒有找到。就這樣,在斯旺普老師的管理下,班級紀律變好了,學習氛圍越來越濃厚。這時,尼爾森老師回來了,斯旺普老師消失了。你們知道嗎?尼爾森老師的衣櫥藏著一個秘密,學生們也有一個秘密。
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記錄了哪些新線索,你認為真相是什么?
學生分享,教師點評,歸納線索:尼爾森老師衣櫥里的裙子就是斯旺普老師身上穿的裙子;斯旺普老師出現(xiàn)在尼爾森老師家附近;尼爾森老師失蹤之前說了一句話“該采取措施了”;斯旺普老師出現(xiàn)時尼爾森老師失蹤,尼爾森老師出現(xiàn)時斯旺普老師失蹤。由此得出案件真相:尼爾森老師就是斯旺普老師,她們是同一個人。
師追問:為什么尼爾森老師放著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不做,要去做一個讓學生討厭的老師呢?
學生分享:因為尼爾森老師想讓班級變得越來越好。
師: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一樣,每個老師都想做一個溫柔的老師,可是有的時候不得不嚴厲起來。那么,誰來決定老師的行為表現(xiàn)呢?(這個時候基本全班都能回答出“學生”)
師:在師生關系中,我們可以做那個主動者,通過我們的積極行為,讓老師發(fā)生改變。
設計意圖:整合線索,得出真相;進一步探討尼爾森老師的動機,分析老師的態(tài)度與學生的表現(xiàn)之間的因果關系,鼓勵學生成為改善師生關系的主動者,發(fā)揮主體性和能動性。
五、“發(fā)布”朋友圈,閱讀交流
活動:繪制“告白老師”的“朋友圈”。
活動說明:如果讓你發(fā)一個跟老師相關的朋友圈,你想發(fā)什么?請跟著我做冥想練習,將感觸最深的畫面定格下來,畫出來作為朋友圈的配圖,把你想說的話作為朋友圈的文字。發(fā)完朋友圈后,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流,每個成員要認真閱讀其他成員的朋友圈,并點贊留言。
操作步驟:
1.冥想練習:請閉上眼睛,回憶和想象自己與老師們相處的場景,然后記住讓你感觸最深的畫面。
2.發(fā)布朋友圈:請在紙上畫出你腦中定格下來的場景,并寫下此時你想說的話。
3.朋友圈互動:同學之間交流作品,相互閱讀,點贊并評論(模擬微信朋友圈)。
4.學生展示閱讀交流后的作品。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設置了一個“發(fā)朋友圈回憶、總結、告白老師”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師生關系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構建新的認知,將對老師的印象具體化,更真切地感知到老師的陪伴與教誨。學生之間閱讀交流“朋友圈”,點贊并評論,發(fā)揮朋輩之間的影響力。
六、課堂小結,閱讀延伸
師:在同學們的努力下,我們不僅找到了尼爾森老師失蹤的真相,還找到了改變師生關系的鑰匙——主動做出改變,讓師生關系向著自己希望的樣子發(fā)展。
我這里有一則“金石心語”分享給大家,讓我們在朗讀聲中結束這節(jié)課吧!
金石心語: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際關系,如師生關系、同學關系、親子關系、朋友關系等,所有關系都需要維護,我們可以選擇做那個主動的人,讓關系變得更好。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鞏固課堂效果,引導學生把課堂知識應用于生活,促進行動轉化。
【活動反思】
本課是廣州實驗教育集團成員?;谥腔坶喿x的課堂教學優(yōu)質課評比活動上的展示課。本課教學內容圍繞“破案”展開,以繪本為載體,通過“讀繪本—讀生活—讀繪本—讀朋友圈—讀金石心語”,引導學生在師生關系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構建新的認識。學生對以“破案”為主線的心理課非常感興趣,課堂上的表現(xiàn)積極活躍,參與度很高。
尼爾森老師失蹤案本身是很簡單的,很容易得出真相,因此我將繪本視頻《尼爾森老師不見了》剪切成兩段,分別在不同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按需展示,目的是提高破案難度,維持動機水平。從學生們分享的各種各樣的猜想來看,這個目的達到了。此外,案件和現(xiàn)實生活交錯穿插,在于引導學生以現(xiàn)實生活的經驗促進對案件的感知,將對尼爾森和斯旺普兩位老師的認知投射到現(xiàn)實生活中,從而感知到身邊老師的陪伴與教誨,理解老師們不同形式的愛。
繪制“告白老師”的“朋友圈”活動環(huán)節(jié),有少部分學生沒有完成。通過與評課老師充分探討,我重新修改了教學設計,由原來的四幅畫改為不限定數(shù)量,增加PPT范例的種類,調整學案,明確標出文字區(qū)域、圖片區(qū)域、點贊區(qū)域和留言區(qū)域。這樣修改之后,在其他班上課的時候,學生的完成率提高很多,他們對自己的作品很滿意,課堂上積極展示作品,并主動提出要將其送給對應的老師。
編輯/于 洪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