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洋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4-119-02
摘? 要? 本文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體育課時目標的關系進行梳理,提出了基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體育課時教學目標的設計思路和制定方法。
關鍵詞?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體育課時教學目標? 運動技能? 制定
一、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體育課時教學目標的關系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1]。在課標中,把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個方面作為課程目標的分目標,說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體育課程目標制定的依據(jù)和來源。而體育課程目標是體育課時目標的上位目標,因此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代表學校體育總體目標與預期,統(tǒng)領體育課時目標的制定。體育課時目標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細化和具體化,需要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層層落實,全面對接。
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各分目標進行細化:運動能力的下級指標為體能狀況、運動認知與技戰(zhàn)術運用、體育展示與比賽;健康行為的下級指標為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健康知識掌握與運用、情緒調(diào)控、環(huán)境適應;體育品德的下級指標為體育精神、體育道德和體育品格。
二、體育課時教學目標設計的基本要求
(一)體育教學目標的內(nèi)涵及分類
體育教學目標是在運動技術教學過程中師生預期達到的結果和標準[2],是構成教學目標體系中最基本的單位,是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體育課時教學目標的準確設置,有利于師生明確學習任務,促進教學活動開展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同時,也有利于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施,課時目標的達成度,是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jù)。
目前體育教學目標的寫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套用課程標準的四大目標(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格式;另一種承襲教育學三維目標體系(認知、技能、情感)的格式。有學者認為兩種格式均有一定局限性,在設計體育課堂教學目標過程中,既要考慮體育課程領域與目標,也要體現(xiàn)體育教學的特征,體育課堂教學目標較適宜的表述方式仍傾向于三個維度:認知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與情感目標[3]。本文以此種目標格式為例加以說明。
(二)體育課時教學目標設計的基本要求
1.根據(jù)學情、教材特點等具體情況設計體育課時教學目標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教師應當深入研究學情,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特點、身體素質(zhì)、技能基礎、單元課次、場地器材等來確定課堂教學目標。
教材的性質(zhì)也是影響教學目標制定的重要因素。教材中有著各種類型的運動項目,有的項目運動技術較復雜,如籃球、排球等,有的項目運動技術較簡單,如跑步、基本體操等。運動技術含量較高的教材目標主要指向運動技能目標,運動技術含量較低的教材目標主要指向體能目標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等。同時,我們還要兼顧教學的深度,如精學類教材我們需要系統(tǒng)、詳細、透徹的教學;簡學類、體驗類教材則只需粗略教學、簡單介紹。
我們還需要根據(jù)課型來設計教學目標,如理論課介紹有關體育、衛(wèi)生、保健方面的知識;實踐新授課教學目標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基本技術要領、初步學習運動技術;復習課則以鞏固提高運動技術為、強化體能為主,考核課則以檢查運動技術學習情況及體能發(fā)展狀況為主。
2.運動技能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
運動技能是指掌握運動技術的一個狀態(tài)。運動技術是經(jīng)過多人長期積累沉淀下來的最有效能的操作程序,它不僅對人體基本活動能力的提高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還可以準確順應人體生長發(fā)育趨勢并加速其進程[4]。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的土洋體育之爭即體質(zhì)論和技能論的矛盾,在經(jīng)歷過一個世紀的反復磨煉中,運動技術又重新回到了體育教學的舞臺,這是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的曲折前進的發(fā)展過程。運動技術的傳習是體育課區(qū)別于其他文化課的本質(zhì)特征,是體育教學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
運動技能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教師需要吃透教材、深入研究教法,結合單元教學計劃和本課時教學重點來確定一個準確、具體、可操作的運動技能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立足運動技術教學,同時應結合各個運動項目的自身技術特點、班集體教學氛圍、體育競賽的特點、體育手段多樣性等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認知、運動技能、情感三個目標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整體,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確定要以運動技能目標來確定,避免將三者之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割裂開來。
三、體育課教學目標的制定方法
一個表述恰當?shù)哪繕擞袃蓚€基本特征:(1)包含要求達到的具體內(nèi)容和明細規(guī)格。(2)能用規(guī)范術語描述所要達到的教學結果的明細規(guī)格[5]。馬杰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學目標的編寫》中指出,規(guī)范的行為目標必須是具體的、明顯的,完成的將它寫出來包括四個要素:對象(Audience)、行為(Behavior)、條件(Condition)、標準(Degree),簡稱ABCD模式。(1)對象:需要完成行為的學生。學習目標是針對學生的行為而言,所以描述學習目標時應注明特定的教學對象。如“全班學生”“全體女生”等。教學目標中行為主體是學生,所以在撰寫目標時應寫“全體學生……”,不能寫“教會學生……”、“使學生……”。(2)行為:表明學生經(jīng)過學習以后能做什么,了解教學目標達成與否??梢杂靡粋€動賓短語來描述行為目標。行為動詞說明學習的類型,賓語說明學習內(nèi)容,重點在于選擇一個恰當?shù)摹⒕哂锌捎^察、可操作的行為動詞。編寫認知性目標可選用的動詞有:說出、了解、回憶、描述、敘述、解釋、理解、分類、比較、區(qū)別、討論、證明、評價等。編寫技能性目標可選的動詞有:獲取、完成、達到、改進、提高、組織、處理、運用、遷移等。編寫情感性目標可選用的動詞有:觀察、參加、交流、注意、關心、幫助、遵守、調(diào)控、做到、形成、樹立、保持、尊重等。描寫行為目標的步驟為:首先根據(jù)學習目標分類確定課時教學內(nèi)容的類別,然后再選擇合適的行為動詞,最后把教學內(nèi)容作為動賓結構的賓語。如“說出”合理體育鍛煉對健康的促進作用;“應用”足球二過一戰(zhàn)術進行過人練習。(3)條件:說明行為是在什么樣的條件下產(chǎn)生的,一般包括環(huán)境、設備、時間等因素。如“在1分鐘內(nèi)完成150次跳繩”,這個條件規(guī)定了完成150次跳繩的具體時間。(4)標準:達到上述行為的最低標準。為了使教學目標具有可測量性,對學生行為標準應進行具體的描述。如“在1分鐘內(nèi)完成150次跳繩”,150次為行為標準,表明的行為的速度;“罰籃10次,命中5次以上”則規(guī)定了行為的準確性,也可以用百分比。
把以上四個要素結合在一起,課時教學目標可以表述為:全體學生(教學對象),能在到在1分鐘內(nèi)(條件),完成跳繩(行為),150次以上(標準)。采用ABCD模式,除了行為要素不能省略,其他的三個要素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適當省略。
(一)認知目標的制定
認知目標的設置可對接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運動能力分目標下的運動認知和健康行為分目標下的健康知識掌握與運用。具體內(nèi)容包括各運動項目文化、技戰(zhàn)術概念、原理、方法、規(guī)則、身體健康和健身的理論知識,方法以及運動中的安全衛(wèi)生等。
運動認識(運動項目文化、技戰(zhàn)術概念、原理、方法、規(guī)則等)與運動技術的實踐是一個整體,要貫徹到運動技術的整個練習之中。
(二)運動技能目標的制定
運動技能目標的設置可對接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運動能力分目標下的體能、技戰(zhàn)術運用、體育展示與比賽。在運動技術的學練當中需要體能作為基礎,所以體能是運動技能目標內(nèi)容的拓展。
運動技能目標是體育課時教學目標中的核心目標,運動技能目標的編制首先按照ABCD法進行編制,然后根據(jù)運動技術的難易程度來選擇不同的標準。比較容易的運動技術可以用定量指標來表述,如跳繩課可以用“個數(shù)”指標來評價;對于復雜的運動技術的掌握需要一個過程,只有在掌握了運動技術以后才能對此技術進行成績評價,如跳高項目,在沒有完全掌握跳高技術情況下只用運動成績的評定不能準確反映真實的學習效果,此時應該用每一次課的技術標準和要求來做評價。
運動技術的教學重點為每次課的運動技能制定的依據(jù),有時可以兩次課的重點是一樣的,但是掌握該重點的學生人數(shù)可以不同,如第一次為60%學生掌握,第二次為95%學生掌握,本次課的關鍵點在于如何把60%提高到95%水平。
一節(jié)課要安排合適的運動量與運動強度。一般體育課堂中,由于周課次少、每節(jié)課時間短、上課任務多等因素,體育課對學生的身體刺激量不夠,此時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練習方式、次數(shù)、距離、高度、密度等調(diào)節(jié)教學內(nèi)容本身的運動負荷,還可以合理搭配教學內(nèi)容,增加一些純素質(zhì)類練習,不斷強化學生的體能。
(三)情感目標的編制
情感目標對接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體育品德分目標下體育精神、體育道德與體育品格和健康行為目標下的情緒調(diào)控、環(huán)境適應。情感目標也并非上述指標的簡單羅列,情感目標應更加具體化和可操作化。
編制情感目標首先應與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相對應,要深入了解運動項目的特征。其次找到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與心理的結合點。如激烈對抗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調(diào)節(jié)學生情緒狀態(tài)、耐力類項目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力、球類等集體性項目側重小組合作意識等。最后,制定簡潔、可操作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目標,如“足球墻式二過一戰(zhàn)術”教學內(nèi)容,90%以上學生樂于與不同水平同伴組成小組進行戰(zhàn)術配合,明確位置和責任,發(fā)揮小組整體實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李啟迪,邵偉德.體育教學基本理論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余云德.論體育課時目標設計與表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04):520.
[4]邵偉德.基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體育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思路[J].體育教學,2020(01):6-7.
[5]張洪潭.體育基本理論研究[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