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婉菁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人們愈加重視課堂教學效率。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若想總體性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成效,就應該重視實施課堂提問的引導策略。這主要是由于課堂提問能夠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導向,有利于促進學生深入感知與學習新的語文知識,并對學習過的知識加以鞏固。所以說,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實施課堂提問的引導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提問;引導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8-0077-04
An analysis of guiding strategies for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LU Wanjing (Huaxi Primary School, Kunshan Huaqiao Business District, 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For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if they want to improv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the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ance strategy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 This is mainly because classroom questioning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guide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learning Chinese knowledge, 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students' in-depth perception and learning of new Chinese knowledge, and consolidating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Therefore, in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mplementing the guiding strategy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Classroom questioning; Guiding strategy; Analysis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若想顯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自主性,在課堂上教師的提問就顯出重要性與必要性。學生在小學的整個階段,均是在思考下吸收和學習語文知識的。唯有進行充分的思考,學生才可更為充分地吸收相關(guān)語文知識。而若想促進學生的有效思考,教師有效的課堂提問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基于此,本文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引導策略進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討。
1.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進行課堂提問
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若想切實提升課堂提問的效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進行課堂提問。教師唯有突破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難點內(nèi)容,才可實現(xiàn)降低語文學習難度,保障教學工作的開展效果。并且,教師應從學生的真實情況切入,了解學生的興趣喜好和知識經(jīng)驗等方面的情況。在充分明晰上述內(nèi)容后,在課堂上才不至于產(chǎn)生因課堂提問較為繁雜或是較為無趣,而導致學生喪失對問題的解答興趣,以及影響到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熱情。所以,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在開展教學工作前,應深化分析和掌握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nèi)容,精準把控好課堂提問的難易程度,這樣才更利于做到啟發(fā)以及點撥每名學生,在充分思考后準確解答相關(guān)的問題。
課堂提問務必要做到根據(jù)教材中的內(nèi)容加以提問,但就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情況分析,卻不乏存在主觀性提問的狀況,而受此狀況的影響,無疑會降低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效率,若長久如此,還會影響到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抵觸厭煩的狀態(tài),所以教師務必重視改變此種教學方式,將課堂提問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方式,保障教學工作的開展質(zhì)量。
例如,在開展《松鼠和松果》一課的教學時,教師需結(jié)合教材中的內(nèi)容進行課堂提問,針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來說,教師可先向?qū)W生提出何處適宜小松鼠居住的問題。在回答此類較為淺顯的問題后,一般都能在極大程度上燃起學生回答問題的欲望和興趣。之后,教師則引導學生圍繞松果以及松鼠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加以深入思考。引導學生總結(jié)二者各自具備的特征。對上述問題的回答,均需在充分熟悉文章內(nèi)容之后才可加以準確的回答。這樣,不但有利于深化學生吸收相關(guān)知識,也能使學生以自主探索精神動手實踐,以提升解答問題的能力。
2.注重提問技巧,進行課堂提問
大多數(shù)學生均有較強的好奇心,諸多事物均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對許多知識內(nèi)容也較為敏感,所以,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若想充分實施課堂提問的引導策略,還應做到注重提問的技巧性。教師需結(jié)合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設計相關(guān)問題。這樣才能更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專注力。也能強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具體而言,對問題提出的角度、形式等方面,均要求教師進行巧妙的提問。此外還應保障問題的形式具備趣味性以及新穎性,以課堂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加以細致地探析和思考。這樣更利于保障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引導策略的實施效果,也利于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迅速實現(xiàn),因而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務必要將注重提問的技巧性作為重點內(nèi)容,并在實踐過程中加以落實。
例如,在開展《拉薩的天空》一課的語文教學時,教師應注重提問的技巧性。拉薩也被稱為“日光城”。在拉薩的每個角落,天顯得如此低,仿佛人們將手伸出就可觸碰到天空了。你是否了解拉薩天空所具備的美呢?然后讓學生閱讀《拉薩的天空》一文,并且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如此,不但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利于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可以說,巧妙的課堂提問非常利于燃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能夠更為迫切和主動地學習相關(guān)語文知識。
3.創(chuàng)設思考空間,進行課堂提問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少教師都未能凸顯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重要地位,更多地采用直接灌輸?shù)慕虒W方式開展語文教學工作,導致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始終處于被動性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下,不但會影響到學生的有效思考,也會在較大程度上抑制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充分感知,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所以,若想良好應對上述情況,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進行課堂提問,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足的思考空間。詳細闡述,教師要根據(jù)新課程改革后,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開展提出的各項要求,更為高效及科學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在課堂教學中務必彰顯學生的重要地位,促進學生之間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充分的探討和交流,也應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可更為充分地感知和掌握文本內(nèi)容,使學生更為主動地思考問題及有效解答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充分指引學生進行語文學習,也要讓學生切實理解文本內(nèi)容,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產(chǎn)生獨特的認知以及見解,也可使學生的思維火花獲得最大程度的碰撞。
例如,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圣陶先生寫的一篇優(yōu)美的游記散文。其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課文按游覽路線連段成篇的方法及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了解金華雙龍洞奇異的景象,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瑰麗山河的美好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重視課堂提問的設計。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來說,教師對雙龍洞的總體瀏覽思路加以積極的引導,向?qū)W生提出相關(guān)的問題,還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足的思考空間,利用板書促使學生感受雙龍洞的實際景象,深入感受大自然具備的魅力。而在上述過程中,不但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促使學生吸收和掌握《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的相關(guān)知識,扎實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為學生初中以及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也能對學生的日后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4.抓住文本關(guān)鍵詞,進行課堂提問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時,如想保證課堂提問引導策略的實施效果,還應抓住關(guān)鍵詞進行課堂提問,由于在不少文章中某個關(guān)鍵詞就能聯(lián)系整篇文章的脈絡,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意,掌握文章主旨,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務必抓住文章中的關(guān)鍵詞加以提問,而這樣也十分有利于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讓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取得更多的學習成果。并且,在利用這種方式進行課堂提問后,還有助于教師精準地把控好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節(jié)約課堂教學時間,使教師在短短的課堂時間內(nèi)促使學生吸收更多的語文知識,也能對知識有扎實的記憶,以及充分的掌握。
例如,在開展《盤古開天地》一課的語文教學時,教師在展示課題后,讓學生主動探尋本文的關(guān)鍵詞,而后向?qū)W生提出問題:盤古為何要開天辟地?盤古是以怎樣的方式開天辟地的?最終結(jié)果如何?在提出上述問題之后,迅速將本文的關(guān)鍵詞抓好,促使學生對本文的閱讀產(chǎn)生強烈的欲望,進而促使學生進行更為充分的語文學習,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zhì)量。
5.結(jié)合生活背景,進行課堂提問
對學生而言,由于其在生活背景方面存在明顯的不同,所以學生之間在學習素質(zhì)以及認知水平等方面往往有著顯著的差異性,而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不同學生回答問題的主要思路與方向等方面也存在明顯的不同。對此,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時,應保障課堂提問策略的實施效果,教師要針對生活背景進行課堂提問,應對課堂提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備的作用和價值予以明晰,也應充分關(guān)注學生所具備的特征,然后實施恰當?shù)恼n堂提問,以便促進學生在提問中明晰自身所應完善的地方,以及所需進一步掌握的語文知識,教師在提問時,若發(fā)現(xiàn)學生解答問題的主動性較低,那么在制定問題的過程中,應融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元素,如此能引起學生對問題的共鳴之感,也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解答問題的難度,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信心。而對語文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來說,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保障此問題的提出具備拔高性,如此可提高此部分學生的思考能力及學習能力。
例如,在開展《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的語文教學時,教師應根據(jù)生活背景進行課堂提問,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來說,教師可提出:如果你是一只小蝌蚪,你在找媽媽的過程中看到了鯉魚媽媽,你有什么想法呢?你又會如何做呢?學生在通讀本文之后,能夠感受到小蝌蚪內(nèi)心想念媽媽的充沛情感,然后在學習本文知識時,也更具備熱情,實現(xiàn)推動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6.設置課堂主題,進行課堂提問
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需要由教師進行想象力和聯(lián)想空間的引導,使他們理解一些教材中比較抽象的文字語言。這樣,才能在接觸和不斷熟悉新的內(nèi)容的環(huán)境下,實現(xiàn)對個人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文字閱讀能力的提升。而引導學生完成學習的課堂主題,主要是起到幫助他們熟悉學習任務和環(huán)境的作用,在必要時成為課上討論學習知識的話題。教師要根據(jù)不同課堂主題的引導思路,對學生進行學習過程中的課堂提問,讓他們能用豐富的想象力理解和分析所學語言,推進課堂進度幫學生掌握知識點。
例如,《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中描述的場景進行豐富的想象,使他們通過聯(lián)想“我”在這個場景中的生活體驗,理解文中提到的落葉鋪在水泥道上,“我”數(shù)著樹葉蹦跳在葉叢間等多個場景。設置整堂課幫學生完成生活體驗的課上討論主題,播放一段在實景下拍攝的秋雨后的道路畫面,讓他們邊聆聽大自然的聲音,邊觀察由遠及近的落葉美景,使學生從想象自己在道路上的玩耍景象,再到產(chǎn)生對整個空間畫面的聯(lián)想。向他們提問:在這個空間中,體驗到了怎樣的身心感受?是否在體驗中,產(chǎn)生了對大自然的熱愛或其他情感。以促進學生回顧自己在整堂課上學習的語言。
7.啟發(fā)學生思維,進行課堂提問
學生對文字語言的概括,是他們認識事物的基本邏輯。在課堂提問時,教師可以把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當成引導他們完成課上學習過程的主體。并通過合理展開對教材內(nèi)容的講解,使學生完成高度概括所學語言的相關(guān)提問。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語文課程,描述文字語言方面的基本學習要求。同時,也能增強學生在拓展學習內(nèi)容上的積極思維,使他們自覺維護良好的課堂學習紀律,完成課堂提問中所涉及的學習內(nèi)容,不因任何抗拒因素,而減少學習興趣。
例如,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一課,教學中教師要啟發(fā)學生閱讀整篇文章中的語言,從中了解哪些文字是用于想象描述,哪些文字是針對秋天雨后的場景描述客觀事實。通過課堂提問的形式,讓學生能夠細致完成對全文語言內(nèi)容的閱讀和分析,認識每個文中描述的場景和景物形象。提問的內(nèi)容有:秋天的雨給哪些客觀事物使用了顏料?秋天的雨后,有哪些香甜的氣味?秋天的雨讓哪些動物開始準備過冬?通過對文章每段話中提到的景物形象進行分析,要求學生具體概括和描述,課上學習及討論使他們以相對直觀的想象思維,完成對文章中所有寫作手法的學習和認識。
8.關(guān)注課堂質(zhì)量,進行課堂提問
教師所設計的一切教學行為,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和效果。因此,關(guān)注語文課堂的整體質(zhì)量,對課堂提問內(nèi)容進行一定的規(guī)劃,是教師完成教學設計和實施的重點。對語文課堂進行分析和課上提問兩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跟隨教師的引導,產(chǎn)生分析文章的思路,先了解文章存在怎樣的語言形象和描述性語言,再通過教師提問的具體內(nèi)容,思考個人要怎樣通過學習語言,完成對文章主題和中心思想的描述。這樣,會讓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得到比較充分的提升和拓展。
例如,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去年的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文章中出現(xiàn)的樹、鳥兒,樹根、大門,小女孩等形象,在黑板上畫出故事情節(jié)思維導圖。讓學生根據(jù)這些景象出現(xiàn)的頻率和描述性語言,認識樹從山谷到工廠再到村子里的被加工過程,試著分析文章描述了怎樣的事實經(jīng)過和鳥兒都做了哪些努力,對他們進行課堂提問。要求學生說明鳥兒和樹認識和分開的過程,體會友誼的珍貴。問他們:鳥兒在文章結(jié)尾處,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心里可能在想什么。唱完了歌,又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內(nèi)容。讓學生在理解文章語言的基礎上,拓展不同語言在文章中出現(xiàn)的作用和所運用的寫作手法。
9.鞏固學生基礎,進行課堂提問
學生在語文調(diào)查過程中,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分析文章主旨和情感表達的技能。教師需要讓他們在課上有充分的發(fā)揮空間,對已學技能進行必要的鞏固和加強。這樣學生認識語言的理解能力,才能根據(jù)個體思維的不斷發(fā)展,呈現(xiàn)具有抽象思維的緊密性和可開發(fā)性,為他們進入深度學習提供具體方向。教師要利用課堂提問的教學內(nèi)容,幫學生鞏固學習語言的受教育基礎,使他們弄清文章語言的分析。
例如,部編版三年級上冊《那一定會很好》這篇課文描述了一顆種子生長成大樹,然后又被農(nóng)民改造成手推車和椅子的經(jīng)過,以及農(nóng)夫的兒子把它從椅子變成木地板的經(jīng)過。在此文的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沒有對全文進行細致的閱讀,可能會把種子和樹當成不同的形象來理解。其實,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種子變成不同工具的經(jīng)歷,也是一個人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經(jīng)歷。教師可向大家提問:一個人的成長,對自己和他人有怎樣的意義。如果每個個體都像大樹一般,將會對社會做出怎樣的貢獻。以幫助學生鞏固閱讀學習技能。
10.結(jié)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引導是否得當,在極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及其成效。所以,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務必要充分掌握好課堂提問的引導策略,并根據(jù)教學的具體情況對此策略予以進一步的完善和補充,以真正發(fā)揮出語文課堂提問的積極作用,切實保障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范明文.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08).
[2]楊永華,羅俊清.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提問[J].新課程(下),2016(07).
[3]胡媛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
[4]臧如紅.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9).
[5]黃雪琴.有效提問、高效課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J].學苑教育,2018(14).
[6]潘多.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堂提問的引導策略分析[J].新智慧,2020(12).
[7]劉躍飛.走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設計[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8).
[8]呂俊平,康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