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和“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課堂教學質量及學生綜合素質,是當下所有教師探索的重點。數學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如何讓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更佳,是初中數學教師和學生都比較關注的問題。課堂提問作為教師用來促進學生思維發(fā)散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常用方法,其效果能明顯影響教學的效果,所以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加深對課堂有效提問的探究?;诖?,文章對初中數學課堂中開展有效提問的對策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今后的數學課堂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對策
作者簡介:沈慧彬(1971—),女,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學。
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作為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利用提問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教師要意識到教學中提問的重要性,提高教學中提問的質量,學會運用有效提問,使學生在提問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營造課堂氛圍,奠定提問基礎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正發(fā)生明顯變化。而作為教師,應該意識到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重要性,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拉近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為課堂提問奠定良好基礎[1],避免學生因為抗拒而拒絕回答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和教師之間應相互尊重,這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良好的互動性課堂氛圍有助于教師的課堂提問,為提問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有理數”一課時,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是機械地讀課本,不與學生互動,學生就很難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tài),注意力無法集中。因此,課堂開始之前,隨著上課鈴聲響起,教師走上講臺時別急著讀課本或點擊課件,可以先營造一下課堂氛圍,比如教師可以說:“同學們,大家知道什么叫有理數嗎?有理數又是如何劃分的呢?”對于這個問題,一般來說學生是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接著教師可以繼續(xù)發(fā)問,帶著搞怪和輕松的語氣繼續(xù)說:“有理數,難道就是有道理的數字嗎?那沒道理、不講理的數就是無理數咯,真的是這樣嗎?”這時,臺下部分學生會被逗笑,有些學生會主動思考關于“有理”與“無理”的問題:難道數字還分有理或無理嗎?只要有一部分同學被逗笑,這節(jié)課的氣氛就已經被成功調動,奠定了提問的基礎,這對于整個課堂的順利開展是非常有幫助的。隨后教師再講解課本的知識構架,點擊課件中的生活圖片引入課題,逐一介紹整數、正分數、負分數等的概念,并且每個知識點都盡量用一些數字舉例,這樣能讓學生加深理解;接著教師再集中到有理數的知識點上,學生自然也就知道了整數和分數統(tǒng)稱為有理數;最后進入練習階段,有了課堂開始時的鋪墊,教師可以自然而然地提問,比如教師可以問:“哪位同學可以告訴我,-、-5、-80、
-3.14這些數是有理數嗎?”需要注意的是,這時教師也要用輕松的語調,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下,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這對于提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非常有利[2]。
二、設計課堂懸念,緊扣提問主題
學生在進入初中階段后,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都會迅速發(fā)展,這時的學生已經具備長時間專注于一件事情的定力,而且也具備較強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精心設計一些課堂懸念,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探究,要注意創(chuàng)設的問題應緊扣知識點,激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問題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和消化[3]。
有一定懸念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引領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發(fā)散思維,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以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這部分知識的教學為例,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教會學生什么是全等三角形,以及如何判定兩個三角形為全等三角形。在這節(jié)課中,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找兩塊完全一樣的三角板來告訴學生這就是全等三角形,就很難讓學生有深入的理解,雖然有實物證明,但是對于為什么會全等,學生很難理解。數學是一門需要數據支撐的學科,光靠眼睛是不夠的,所以在上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先設計懸念,提出一些緊扣課堂知識點的問題。課堂開始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兩塊一樣的三角板,然后提問:“同學們,老師手里這兩塊三角板是不是一模一樣的?”學生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比缓蠼處熞粝聭夷睿骸澳前阉鼈儺嫷胶诎迳?,畫出的三角形會是一模一樣的嗎?”這時候學生的思維會被這一懸念緊緊抓住,接著教師比照這兩塊三角板,在黑板上畫出兩個一模一樣的三角形,再問學生:“這兩個三角形相同嗎?”有學生會回答:“相同?!比缓蠼處煂⑷前迤揭?,移動到和剛畫的三角形完全重合的位置,并告訴學生:“這樣平移前和平移后能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就叫全等三角形?!边@時候學生已經對全等三角形有了一個比較具體的認知,然后教師繼續(xù)提問:“想要知道它們?yōu)槭裁慈仁切枰C明的,大家知道怎么證明嗎?”這又是另外一個懸念,緊接著教師在黑板上寫出:如果△ABC≌△A'B'C',那么它們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能輕松掌握知識點,明白全等三角形必須滿足三邊和三個角對應相等,并不是僅憑眼睛看著好像一模一樣的兩個三角形就叫全等三角形。像這樣一邊設計課堂懸念,一邊在懸念中提問,且問題緊扣主題和知識點,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就是有效的課堂提問。
三、結合現實生活,強化提問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痹诔踔袛祵W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把提問和生活聯系到一起,以此來提高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優(yōu)質的課堂提問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利于提升課堂效率,讓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
初中階段的學生觀察能力獲得了一定發(fā)展,他們對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現實生活中的元素。例如,初中數學“軸對稱”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以及理解軸對稱圖形是如何求證的。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如果只是單純地用公式來證明,教學過程就會過于枯燥乏味,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來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上課前可以準備一些具有軸對稱性質的教學小道具,比如剪紙等。課堂一開始,教師可以先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重點了解一下軸對稱圖形。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觀察過哪些物品是左右完全對稱的嗎?”這是課堂的第一問,以一個簡單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緒拉到現實中常見的事物上,通過有效的提問,讓學生的思緒始終緊跟著教師的講解思路。教師不能放任學生的思緒胡亂游走,要適時地把其注意力帶回課堂,接著可以對學生說:“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稱現象無處不在,比如蝴蝶圖、天安門的城樓圖、雙獅圖還有我手里的剪紙(邊說邊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剪紙)。那么,軸對稱圖形該怎樣求證呢?是用眼睛看嗎?”這是課堂的第二問。數學源于生活,與生活緊密聯系。經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能清晰地知道軸對稱圖形的證明方法,但是能否熟練掌握,還需要練習,因此教師可以留一些課后練習,如讓學生在課后多留意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物品,并積極觀察論證。經過課堂上結合現實生活的有效提問,再加上課后練習,學生會把軸對稱圖形的知識點熟記于心。能夠將現實生活和課堂提問巧妙地結合起來,也是教師教學水平的體現,學生的數學學習離不開生活的引導,教師能否有效提問也離不開現實生活的啟發(fā)[4]。
四、留意學生的反應,控制提問的頻率
對于初中時期的學生,雖然其思考問題的模式已逐步完善,但是其思想還不夠成熟,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無限度地提問,就容易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因此,要想使課堂提問產生良好的效果,教師就要時刻留意學生的課堂反應,控制提問的頻率。過多的提問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也會讓課堂陷入混亂,教師要想進行有效提問,首先要關注學生思維發(fā)散的點,并留意他們思考問題的模式[5]。
例如,初中數學“概率初步”這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學會簡單的概率計算方法并認識什么叫隨機事件。這節(jié)課比較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提問一定要掌握好度,把握好提問的頻率。課堂一開始,教師可以用生活俗語引入第一個提問:“同學們肯定都聽說過‘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吧,它的意思是說天氣很難預料,人們的吉兇禍福也很難預料,后來人們開始研究概率,那同學們知道什么叫概率嗎?”這就是課堂的第一個有效提問,瞬間就能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本課的教學主題——概率上來,接著教師可以開始講第一個知識點——隨機事件與概率。這時候教師要注意,不要再問什么是隨機事件這樣的問題,因為剛剛學生的注意力已經集中,如果再繼續(xù)提問,學生就會產生聯想,注意力就分散了,課堂學時有限,所以教師要注意提問頻率。教師可以接著講課本的例子:五名同學通過抽簽參加比賽,簽紙上分別寫著數字1、2、3、4、5,抽到的數字是幾就是幾號同學出場。講到這里,教師可以進行第二次提問,但不能一次性把剩下的問題全拋出來。這里教師可以隨機抽取一個同學回答,這樣提問的頻率會被很好地控制住,被抽到和沒被抽到的學生都能認真思考,比集體回答效果更明顯。教師可以先向第一個同學提問:“有個學生叫小軍,他抽到的數字有幾種可能?”這個問題一提出,沒被抽到的同學不僅會思考第一個問題,還會思考剩下的問題,因為誰都不能保證下一個會不會抽到自己。如果第一個同學答對,那么就可以直接進入下一個問題;如果沒有答對,則繼續(xù)抽取下一個同學回答。然后,教師可以就剛才提問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拓展:“同學們,我們班一共30人,我剛剛提問時每次抽取一人,你們也不知道下一個會不會是自己,對不對?”學生異口同聲:“對的?!苯處熃又鴨枺骸澳悄銈兪遣皇蔷透n本中的小軍一樣,都不知道結果?”學生再回答:“是?!弊詈蠼處熆梢哉f:“你們被點名和小軍抽取號碼這兩個事件,就是隨機事件?!闭n堂進行到這一步,教師保證了所有提問都是有效提問,學生也完全了解了隨機事件的含義。所以說,課堂提問的頻率很重要,適當的提問能夠提高教學效果,穩(wěn)定教學秩序,這也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
結語
總而言之,有效的課堂提問,對于初中數學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幫助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是枯燥課堂教學的調味劑。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每個教師的追求。無疑則不思,疑是思考的動力,高質量的課堂提問,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每一位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應努力探索,掌握課堂高效提問的奧秘,朝著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目標不懈努力,切實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通過一個個精彩的提問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
[參考文獻]
何世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及其實施策略[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1):114-115.
謝燕.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踐與研究[J].名師在線,2022(5):31-33.
桓光軍.初中數學有效課堂提問的預設與及時調控研究[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6):88-89.
何世有.有效提問 成就精彩: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問的探究[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6):115-116.
董西根.關于初中數學課堂中有效提問的實踐研究[J].中國教師,2021(S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