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彥奇
[摘 要]高中生正處于增長知識和增強體質最關鍵的階段,因此,高中體育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鍛煉身體的習慣,使學生把運動當作一種習慣。要培養(yǎng)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高中體育教師可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豐富體育教學內(nèi)容,營造良好的體育教學氛圍,提高教學針對性,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等方面著手,讓學生走向操場,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關鍵詞]高中體育;終身體育意識;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 G633.96?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18-0029-03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生必須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培養(yǎng)鍛煉身體的習慣,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從當前高中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很難達到上述要求。教師要進一步落實培養(yǎng)高中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具體要求,結合問題成因,制訂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措施,切實提升教學質量,使自身的體育教學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一、終身體育的內(nèi)涵及其重要性
所謂終身體育,是指個體終身不斷接受體育教育的理念,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為提高生活質量和保持身體健康,持之以恒地加強鍛煉。它包含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指體育教育和體育鍛煉將伴隨一個人的終身,生命在于運動;第二層是指在終身體育的理念下,以體育的整體化、系統(tǒng)化為目標,為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提供鍛煉的機會,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參與到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體育鍛煉的持續(xù)性。
終身體育是一個系統(tǒng)的、貫穿于人終身的、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思想。人的一生可以分為成長期、成熟期、衰老期。體育運動可以增強人的體質,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對人的各個時期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成長期,體育運動能促進人正常發(fā)育,為將來的工作和學習奠定基礎;在成熟期,體育運動能使人保持良好的體質和充沛的精力,以勝任繁重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在衰老期,體育運動能延緩人的衰老,延長人的工作年限,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從根本上來說,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斷發(fā)展和持續(xù)運動,而各個時期對運動的標準和所要達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不可能一勞永逸或一蹴而就,應做到科學有效和持之以恒地鍛煉。
二、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
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部分教師和學生對體育課程不重視,部分學校對體育教師專業(yè)技術方面的培訓較少。雖然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重視體育教育,保證每周至少一節(jié)體育課,但是當前部分高中學校仍采用應試教育模式,忽視體育對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在高中階段,高考是難以回避的一個話題,學校、教師和家長往往更關心學生的高考科目成績,這樣容易導致體育課時被壓縮,進而限制體育教育的開展。
(二)體育教學模式單一
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對體育學科不重視,認為體育對學生將來的發(fā)展影響不大。一些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上帶領學生例行跑步后,便放任學生自由活動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更多的學生是在操場上玩耍,或者是回教室休息,從而使體育教學很難達到理想效果。
三、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具體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要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需要教師采用科學的教學手段。體育教師應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教學煥然一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讓體育鍛煉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比賽視頻,以提高體育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更好地去感受體育合作和體育競爭的魅力。教師應與學生多進行溝通,如可以和學生聊聊彼此喜歡的運動員。這樣一方面能夠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另一方面能夠通過這些運動員給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例如,在教學籃球相關內(nèi)容時,先給學生講NBA球員的一些逸聞趣事,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然后給學生進行動作示范,讓學生練習投籃。在練習中有些學生模仿喬丹,有些學生模仿科比……通過模仿,他們的籃球技術得到了提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開展游戲活動,例如擊鼓傳花、丟手絹等,吸引學生全員參與,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這樣教學比單純說教要形象得多。
(二)豐富體育教學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需要增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和頻率,教師也要改變教學理念,打造新型高效的體育課堂,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認識到體育鍛煉對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作用。為此,教師應改變原來的體育教學模式,豐富體育教學內(nèi)容。例如,原來的體育課只涉及籃球和田徑,內(nèi)容單一,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新型體育課采用學生選課、教師走班的模式,開設的項目比較多,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鍛煉項目。選課走班模式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重視學生個體差異性,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作用。運動愛好和習慣是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因此體育教師應引導學生持之以恒地參加鍛煉,使學生形成鍛煉習慣,為學生將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營造良好的體育教學氛圍
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營造良好的體育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良好氛圍中對體育運動產(chǎn)生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終身體育理念,打破課堂對體育鍛煉的限制。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可以適時開展一些游戲活動,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例如,在學生集合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體操游戲,通過游戲讓學生先熱身,再進入到正式的課堂。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關于田徑運動的APP,鼓勵學生每日在APP上分享自己的運動心得和運動效果,讓學生通過交流,強化體育認知,感受體育魅力。部分高中生在沉重的學習壓力下,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生理或心理上的問題。堅持體育鍛煉,有助于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自身的變化,理解體育運動的積極作用,進而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四)關注學生差異性,提高教學針對性
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差異性。學生的差異,一方面體現(xiàn)在身體素質上,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個人喜好上。不同的學生由于身體素質和個人喜好不同,體育成績會有較大差異。那些體育成績好的學生往往能夠從體育運動中得到自信,更愿意進行體育運動。反觀那些體育成績不好的學生,則很容易對體育運動產(chǎn)生消極甚至抗拒的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分別予以學生指導。對積極的學生進行鼓勵,同時幫助他們規(guī)范行為,引導他們堅持運動。對消極的學生則要予以開導,并找尋一些適合他們的體育項目,使他們在不斷的嘗試中樹立自信。同時,我校還采取了選課走班制,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素質和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這充分體現(xiàn)了體育課的自主性和多元性。我校在高一和高二年級實施選課走班制后,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為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師可采取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先了解學生喜歡哪些體育運動,再結合學生的真實喜好安排體育教學內(nèi)容,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進行有效鍛煉。
(五)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良好的運動習慣,可以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和運動能力的提高。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必須考慮學生的興趣與愛好。興趣是學生進行體育運動最大的動力,學生只有喜歡某項運動,才能夠全身心地參與到該項運動中去。青少年具有精力充沛、爭強好勝的特征,讓他們合理地參與體育鍛煉,不但可以增強體質,而且有助于勞逸結合。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后,不需要家長或教師去強迫,就會自覺主動地去鍛煉。為此,教師一要讓學生科學、安全地鍛煉,防止運動過量或身體損傷,二要讓學生把體育鍛煉變成自身的一種需求。如今的高中生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平時很少做家務,而是熱衷于玩手機、打游戲,部分學生由此出現(xiàn)學業(yè)下滑、精神萎靡、不善溝通、人際關系緊張的情況,這種情況確實令家長和教師頭疼。而良好的運動習慣會使學生放下手機,走向操場,積極參與運動。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樹立陽光積極的心理,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避免在運動中意外受傷,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需要強壯的體魄,因此,形成終身體育意識的意義非常深遠,良好的運動習慣不僅能夠提高生活質量,而且能為成功的事業(yè)與和諧的人際關系奠定基礎。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滲透終身體育理念,通過開展各種體育比賽,激發(fā)學生運動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運動習慣。在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陽光運動中,學生的心理更健康,對體育運動更感興趣,更能獲得全面發(fā)展。
(六)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高中體育教師除了要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還應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將終身體育理念滲透到教學中,并且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以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運動需求。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多媒體教學,對于某些高難度動作,利用多媒體進行科學的剖析,給學生講解動作要領和注意事項。教師還可以在學生訓練時給他們播放恰當?shù)囊魳?,這樣有韻律的運動,深受學生的喜愛。教師還應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開展創(chuàng)新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在女學生較多的班級開展街舞或交際舞的教學,在男生較多的班級開展武術和花式籃球的教學,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從而為其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內(nèi)開展撥河比賽、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豐富學生的鍛煉方式,或者到社區(qū)進行籃球友誼賽,帶動更多人參與運動。
培養(yǎng)高中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對教師來說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并注意結合學生的差異開展針對性教學,提升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同時,要改革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制訂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從而不斷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 ?參? ?考? ?文? ?獻? ?]
[1]? 張力為.體育科學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李曉文,王瑩.教學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于長鎮(zhèn).體育教學論[M].大連:大連海運學院出版社,1991.
[4]? 李興洲,羅樹華.用終身教育思想? ?觀照素質教育體系的構建[J].山東教育科研,1999(Z2):13-15.
[5]? ?李艷君.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9(18):124-125.
[6]? 張傳麗.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36):58-59.
[7]? 白景泉.探究高校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5):160,162.
[8]? 嚴本光.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