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潔
摘要: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對改善老年癡呆病患吞咽障礙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9年05月~2020年05月收治的200例老年癡呆合并吞咽障礙病患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0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健康教育;觀察兩組護理6個月后病患的吞咽障礙分級、體重指數(shù)(BMI)、營養(yǎng)狀況、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病患吞咽障礙情況、BMI值增高幅度、各項影響指標、護理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老年癡呆癥病患施以健康教育,改善吞咽障礙情況,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健康教育;老年癡呆;吞咽障礙 ;應用效果
老年癡呆又叫阿爾茲海默?。╝lzheimer disease,AD)[1],是一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一般多見于60歲以后的老人,起病比較隱匿,屬于一種進行性發(fā)展的神經(jīng)退行性腦變性疾病.當前臨床尚無法明確疾病的主要發(fā)病機制,主要以近期記憶力下降為主,是老年癡呆最主要、最突出的癥狀;也可呈現(xiàn)進行性的智能減退,主要表現(xiàn)為反應遲鈍,判斷力及理解力、計算力下降,常有重復性語言及動作;還有一部分人表現(xiàn)為精神或者情感障礙,如激動、煩躁、多疑等。老年癡呆的發(fā)生,不僅會降低病患的生活質(zhì)量[2],還會給病患家庭帶來極大的不良影響。
吞咽障礙是老年癡呆的常見并發(fā)癥,致使病患營養(yǎng)不良、吸入肺炎、體重顯著下降等。目前老年癡呆臨床上無治愈方法,只能通過施以有效優(yōu)質(zhì)的護理干預措施,從而使康復治療效果得以提高[3]。研究發(fā)現(xiàn),對老年癡呆病患實施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延緩病患的病情,改善病患吞咽障礙情況,提高其活質(zhì)量。本研究選取200例老年癡呆合并吞咽障礙病患作為研究對象,取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做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05月~2020年05月收治的200例老年癡呆合并吞咽障礙病患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00例。實驗組:男50例,女50例;年齡66~79歲,平均年齡(71.11±2.89)歲;體重指數(shù)(BMI)在18.41~23.80 kg/m2之間,平均BMI為(20.71±2.30)kg/m2。對照組男52例,女48例;年齡65~80歲,平均年齡(71.02±3.93)歲;體重指數(shù)(BMI)在18.38~23.78 kg/m2之間,平均BMI為(20.69±2.28)kg/m2。兩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老年癡呆的診斷標準;經(jīng)口進食的病患;具備溝通能力和聽說能力;患者及其家屬清楚課題內(nèi)容,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臟器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意識模糊的;預計生存期不超過半年的。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分析并評估病患的具體病情,遵醫(yī)囑對病患施以相應護理;指導病患用藥、飲食,監(jiān)測病患病情并做詳細記錄。
實驗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健康教育。(1)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因為老年癡呆患者病程相對較長,且患者年齡多數(shù)較大,患病之后患者出現(xiàn)反應遲鈍、認知功能障礙等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zhì)量,極易出現(xiàn)固執(zhí)、悲觀、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甚至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拒絕進食表現(xiàn)。所以在進行健康教育過程中,根據(jù)病患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施以相應心理護理。此外,需積極的鼓勵病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從而增加其治療積極性;組織專家講座,對病患予以健康教育,促使病患正確認識自身疾病,使其能夠養(yǎng)成較好的健康行為,提高治療積極性。(2)吞咽功能恢復訓練。首先,進行口腔訓練,指導病患練習張口、伸縮舌、上下牙咬合、鼓腮、閉唇等動作,改善他們口腔面部肌肉的運動功能,每天護理3 次,每次練習20 min;其次,進行頸部活動訓練。指導病患練習左右擺頭、抬頭、低頭等動作,注意患者在練習過程中感到頸部出現(xiàn)輕微酸痛感即可停止,每天練習2 次,每次練習20 min;然后進行咽部冷刺激訓練。在患者空腹或者進餐2h之后開展訓練,防止患者出現(xiàn)嘔吐癥狀。指導患者采取半坐位或坐位,棉簽冰凍之后蘸取少量水對患者舌根位置、咽后壁、軟腭、后腭弓、腭弓等進行刺激,指導患者鍛煉吞咽動作,每日3 次,每次10 min;最后進行吞咽肌群功能訓練。護理人員按摩患者面部兩側,使用手指對患者口周肌肉進行叩擊,每周開展2 次,每次時長為20 min。(3)進行吞咽技巧訓練。在飯前對病患訓練空吞,在每次吞咽食物后,指導其重復練習吞咽動作。在病患練習吞咽動作時,指導其左右側方轉(zhuǎn)動頭部,幫助病患完成吞咽,飯后,對其后仰頸部、前屈進行指導,協(xié)助其完成吞咽。每次進餐時還可指導患者使用手按壓頰部,增加側方壓力,促進吞咽食物?;蛘咴谕萄蔬^程中擠壓喉頭,遏制喉頭下降,防止梨狀窩進入食物。(4)訓練病患的認知功能。老年癡呆病患由于執(zhí)行力、注意力、長期記憶以及短期記憶都有所下降,病患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忘記手頭任務從而阻礙進食,再加上他們存在失認癥、失用癥,進一步使進食受到阻礙,所以需加強干預病患的認知功能。通過教病患進食-協(xié)助病患進食-自主進食,使病患吞咽障礙得以改善。(5)出院前指導。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家屬熟練掌握設施訓練、吞咽功能恢復訓練、技巧訓練等相關方法,詳細講解老年癡呆、吞咽障礙相關知識及護理方法,告知其定期開展吞咽訓練的重要性。出院后定期隨訪患者情況,給予其專業(yè)的技術指導。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比較護理前后兩組病患的吞咽障礙分級
根據(jù)洼田飲水試驗對吞咽障礙進行分級,包括Ⅰ級至Ⅴ級。Ⅰ級:病患可以一次性飲用完飲水;Ⅱ級:病患可以分2次將一杯水飲用完;Ⅲ級:病患可以一次性飲用完飲水,但是會出現(xiàn)嗆咳的現(xiàn)象;Ⅳ級:病患可以分2次將一杯水飲用完,但是會出現(xiàn)嗆咳的現(xiàn)象;Ⅴ級:病患不能完整飲完一杯水。
(2)比較兩組病患的BMI
正常值:女(19~24)kg/m2、男(20~25)kg/m2。
(3)比較健康教育前后營養(yǎng)狀況情況
主要包括球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血清總蛋白水平及血紅蛋白水平。正常值:球蛋白(20~30)g/L白蛋白(40~55)g/L;血清總蛋白(60~80)g/L;血紅蛋白女(110~150)g/L、男(120~160)g/L.
(4)比較兩組病患的護理滿意度
本研究的護理滿意結果分為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種結果。護理滿意度=(滿意病患例數(shù)+一般滿意病患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選擇皮爾森相關分析法進行相關分析,(P<0.05)視為相關顯著。
2結果
2.1 比較護理前后兩組病患的吞咽障礙分級
實驗組吞咽障礙情況明顯比對照組更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病患的BMI
護理結束后,兩組病患的BMI值均有所增高,但實驗組病患增高幅度比對照組更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比較兩組病患的營養(yǎng)狀況水平
實驗組各項營養(yǎng)狀況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比較兩組病患的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為了使老年癡呆病患吞咽困難的現(xiàn)象得以改善,應針對病患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及知識了解程度進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再進行吞咽功能訓練,通過喉部頸部、口腔刺激,對病患進行攝食鍛煉,通過給予喉部壓力、頰部壓力、攝食時做空咽動作、攝抬高頸部等,改善吞咽障礙及病患對進食、食物的認知。進行認知功能訓練,可以幫助病患獨立使用碗筷,促使其主動進食?;颊叱鲈簳r還需要給予患者及家屬良好的出院指導,為其詳細講解相關知識、訓練方法,定期隨訪,幫助患者及家屬更好的掌握吞咽訓練的方法和技巧,加強認知功能的訓練可以幫助提高病患的進食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病患吞咽障礙情況、BMI值增高幅度、各項營養(yǎng)指標以及護理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對老年癡呆癥病患施以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吞咽障礙情況,提高病患的吞咽功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及病患的生活質(zhì)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上加以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劉春英.家庭互動式健康教育在老年癡呆病患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0,18(10):139-140.
[2]楊春妹.健康教育聯(lián)合優(yōu)質(zhì)護理在高齡老年癡呆病患臨床護理中的效果[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78):15347,15350.
[3]顧曙光.老年癡呆照料者心理健康教育干預的對照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3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