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月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事業(yè)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新時代的教師應該緊隨時代的腳步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開端,也是他們打好學習基礎、培養(yǎng)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符合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愛好,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進行具體說明和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一、小學閱讀教學的作用
第一,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內在。大量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掌握不同領域的知識,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閱讀書籍可以幫助他們完善自我,豐富自己的內在,在閱讀中感悟人生的真理。第二,以讀促寫,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閱讀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目前很多學生都害怕寫作,主要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積累,日常閱讀量很少,因此,教師應該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對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進行仿寫和續(xù)寫,以此鍛煉寫作能力,實現(xiàn)以讀促寫。第三,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學生通過閱讀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積累經驗,形成健全的人格,這對其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教師應該讓學生從閱讀中獲得快樂,吸取不同的精神和文化,形成好的品質,從而健康成長。第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欣賞能力,而閱讀教學正好可以滿足這一要求,學生在閱讀中不僅要對閱讀文章進行理解和賞析,還要掌握閱讀技巧和寫作手法,因此不斷地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開展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教育改革明確提出學生在課堂中應該居于主體地位,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該考慮學生的主體性,明確自己在課堂中只是學生的引導者和指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在迷茫時能夠找到正確的思路,而不應該像過去一樣直接給學生灌輸固定的思維方式。因為在閱讀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該避免傳統(tǒng)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發(fā)揮自己的主體地位,擁有主觀能動性。例如教師在教授人教版三年級上冊《金色的草地》一課時,文章主要講述兄弟倆在草地上玩耍,作者發(fā)現(xiàn)了會變色的草地和草地變色的原因。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會在腦海中想象金色的草地是什么樣子的,此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在有陽光照射時去操場看草地,去戶外采摘蒲公英,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真實地了解文章中描述的內容,之后讓學生用一段話描寫一下金色的草地,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還可以讓他們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二)增加閱讀資源,篩選合適的閱讀文章
一些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只會根據教材教授學生,認為教材中的文章非常重要,學生只要學會教材中的內容就可以,教師從閱讀中的字、詞、段落等方面出題,讓學生回答并且讓他們背誦閱讀理解的答案,將學生當成答題機器,這樣的教學方式會限制學生的想法,久而久之,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都會逐漸降低,不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對他們以后的學習沒有幫助。教師只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題目,而不考慮學生的能力,這顯然是不對的。雖然教材很重要,是最基本的教學資源,但是教師不應該盲目給學生布置任務,應該篩選教材中的內容,找到適合學生的文章,教師應該成為教材的主導者,要有創(chuàng)造性并且要拓展課外的閱讀資源,這樣才能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教師應該增加閱讀資源,為學生設計合理的習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教師應該做好閱讀的搜集、篩選和管理工作,對閱讀文章進行分類,不但要拓展閱讀的類型,還要增加閱讀的種類,控制學生的閱讀量,不能太少也不能過量,要讀精而不讀多,拓展學生的閱讀深度和寬度。
(三)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對學生來說,閱讀環(huán)境對他們的影響有兩方面,一個是班級內的環(huán)境,一個是家庭中的環(huán)境。在班級中,教師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不考慮班級內的文化布置;在家庭中有很多影響學生閱讀的因素,隨著動畫片和游戲的廣泛傳播,很多學生被動畫片、游戲所吸引,課后不進行閱讀,即使是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也草草完成。而隨著電子課本的普及,學生不再使用紙質書,但是他們一旦接觸電子設備注意力就會轉移到其他地方,很多學生也是通過電視和電影了解名著,教師應該改變這種情況,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他們耳濡目染,通過閱讀提高自己的見識,不斷提高閱讀水平。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布置以閱讀為主題的黑板報,定期更換,讓學生了解不同的閱讀知識,在班級墻上張貼讀書名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制作手抄報,貼在墻上展覽。在家庭方面,教師可以與家長聯(lián)合,增加與家長之間的互動,讓家長約束學生,給他們制定一個讀書計劃,讓他們按照計劃讀書,擁有前進的方向。
(四)合理使用多媒體,改變過去的單一式教學
過去教師通常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將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和看法強行灌輸給學生,讓他們根據固定的閱讀方式分析文章,這樣會磨滅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讓他們認為閱讀學習枯燥、乏味。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為了保證班級紀律,通常不會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就無法得知學生的閱讀效果,也無法得知他們的問題和困難,因此教師應該跟學生多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掌握自己的教學問題并及時進行修正。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新穎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教師改變過去單一的教學模式。因為多媒體作為一種輔助工具可以幫助教師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聲音、視頻等方式進行情境導入,讓學生更加立體地了解閱讀內容和閱讀背景,全方位、多角度地感受文章中的內容,產生學習動力。多媒體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可以變抽象為立體,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大的阻礙就是難以理解閱讀中的難點,而利用多媒體可以幫助他們突破難點。
(五)合理設計教學目標
長久以來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視學生的成績,但是不重視學生的閱讀過程,導致學生無法將理論知識運用在實踐中,不能在解題時找到相關的知識點。而且教師在過去的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定位不夠準確,教師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卻很少要求他們深入研究文章的內容,這不符合教育部的要求。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明確學生的閱讀目標并將其貫穿閱讀教學,這樣學生才能明確自己的閱讀方向,知道自己從閱讀中需要獲取哪些信息,是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還是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為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文章,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資源的質量,還可以讓學生明白語文教學中閱讀的重要性。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學會尋找文章的主旨,在閱讀每一篇文章時提煉文章的結構,帶著目標閱讀文章并進行分析,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清楚地閱讀每一段,掌握作者的情感,產生情感的共鳴。
三、結語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側重閱讀教學,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首先應該正確認識閱讀的作用,其次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堂中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教師應該尋找課外閱讀資源,為學生篩選合適的閱讀文章,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改變過去的單一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快樂中閱讀,發(fā)現(xiàn)閱讀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趙金平.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分析[J]. 新課程,2022(17):130.
[2]黃宗明.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策略的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2019(04):84.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