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王芳
【摘? ?要】班級文化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課程,具有無形的教育力量,學生的言行必然會受到班級文化的影響。班級文化建設是班級管理的精神支柱。教師將四葉草作為班級的精神標志,讓學生在品悟四葉草中凝聚班級力量;在對標四葉草中完善班級制度;在爭做四葉草中優(yōu)化班級活動,以此來鑄造奮發(fā)向上、不屈不撓的班級精神。實踐證明,好好利用、用心布置,以民主化的管理方式搭建師生關系的橋梁,能夠對班級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鍵詞】班級文化;班級管理;特色活動
俗話說:人管人,管一點;制度管人,管一片;思想管人,管全面。文化管理就是一種思想管理。這說明要管理好一個班級,必須要有能表現(xiàn)班級特色的文化和精神。班級文化是隱形的課程資源,對學生具有強大的教育作用。教師要尋找班級文化建設的支點,以此來撬動整個班級的管理,引領學生全面發(fā)展。
用什么作為支點呢?怎樣才能撬動班級管理這塊頑石呢?教師從多方位對班級情況進行了分析。幾經(jīng)斟酌,教師最后決定選用“四葉草”(也叫“幸運草”)作為支點。四葉草的每一片葉子都有具體的含義,每個學生都是陽光下的四葉草,經(jīng)過培育,他們也能像草那樣堅強、充滿活力。將四葉草作為班級的精神標志,以此來鑄造奮發(fā)向上、不屈不撓的班魂。
一、在品悟四葉草中凝聚班級力量
首先,為了加深學生對四葉草的認識,教師買了三盆四葉草盆栽放在講臺上,讓學生近其物,觀其行。在班會課上,教師播放了四葉草奮力鉆出堅硬泥土的視頻短片,讓學生感知其頑強的精神。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四葉草四片葉子各自的寓意及代表的品格:第一片代表希望,第二片代表付出,第三片代表感恩,第四片代表幸福,寄托著“要對任何事情充滿希望,并且樂于付出,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感恩,真正做到這些就會獲得幸福”的寓意。班訓也由此應運而生:充滿希望,樂于付出,心存感恩,收獲幸福。
其次,教師讓學生品讀四葉草的傳說故事和詩歌,共同確定班級品格,形成“班級的事,就是我的事”的共同價值觀。在此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開展了班徽設計大賽,最終全班討論決定用某學生設計的圖案作為班徽。班徽呈現(xiàn)了44個學生手拉手組成的四片紅、黃、藍、綠色葉子的形狀,中間是一個絢麗的獎杯,寓意本班是一個團結、拼搏、勇攀高峰的集體。這四片葉子分別代表愛心、自信心、細心、責任心。
最后,要想讓學生愛上班級,必須要讓學生有所付出。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室環(huán)境的布置不可忽視。在此過程中,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做真正的設計者。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將班級內的所有墻面都換成與四葉草有關的內容。他們集思廣益,共同設計了“青青草園”“草芽尖尖”“休閑一隅”“綠色小島”等板塊,并在這些地方張貼與四葉草相關的知識、繪畫作品以及同學的獲獎照片、班歌歌詞、班徽圖片等。整個教室都洋溢著文化的氣息,展現(xiàn)了學生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特質。當然,真正的班級文化應該著眼于學生的成長,為學生提供快樂和滿足感,使學生對集體生活產(chǎn)生認同感。
二、在對標四葉草中完善班級制度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要使班級管理井然有序,還需要有制度的約束和獎懲措施的引領。經(jīng)過思考,教師和學生召開了以“我和四葉草有個約定”為主題的班會,讓學生自己討論制定班級的管理制度和獎懲辦法。經(jīng)過討論,師生共同制定了名為“我和四葉草有個約定”的管理制度,教師將其打印出來張貼在黑板右邊的墻上,讓學生時刻提醒自己、激勵自己。由于該制度是學生參與制定的,在實施的過程中,學生會更加自覺地遵守規(guī)定,維護制度。教師請美術教師帶領學生學生畫班徽,做有關四葉草的手抄報,并在手抄報上寫下自己的“月目標”和“期末目標”,放在顯眼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之后,師生一起明確了細致的獎懲辦法,該辦法細化到每一件具體的事情上。如上課積極發(fā)言,課后勤搞衛(wèi)生等小事都可獲得相關獎勵。在這一機制的帶領下,自制力較差的小A和上課愛做小動作的小B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班會課讓學生擰成了一股繩,嚴格具體的班級制度推動了班級各項工作的平穩(wěn)推進。
三、在爭做“四葉草”中優(yōu)化班級活動
教師每個月都會根據(jù)自己班的特色,聯(lián)系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班隊活動,如“我的班級我做主”“四葉草感恩活動”“我和四葉草共成長”等,通過這些主題班會,促進班級特色文化的形成。競賽既是一種形式,也是一種手段,它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還能推動學生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教師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增強學生的競爭力。如為了盡快地讓學生學會跳班操,教師組織了不同小組間的比賽。為了自己的小組能取勝,有的小組長一有空就帶領組員練習,甚至還形成了“一幫一”結對教的模式。為了培養(yǎng)學生相互協(xié)作的精神,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了“兩人三足“游戲。為了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教師和其他班級的教師共同組織了不同班級間的拔河比賽以及形式多樣的表演,如課本劇表演、小品表演等活動。這些活動既讓每個學生自己的才華得到了展示,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豐富了班級文化,提升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學生們都喜歡上了“四葉草”這個朋友,并欣然接受了“四葉草的約定”。漸漸地,班級呈現(xiàn)出勤奮樂學、自覺自主的氛圍,班級的衛(wèi)生和紀律逐漸好轉,上課時學生不再交頭接耳,作業(yè)完成及時不拖沓,地面不再一片狼藉。“草芽精神”成為班級靈魂的縮影,為班級文化的發(fā)展引領了方向,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班級文化就像一塊磁鐵,把個體凝聚在一起,匯聚成力量。實踐證明,好好利用、用心布置,以民主化的管理方式搭建師生關系的橋梁,能夠對班級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班級文化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也不會自發(fā)形成。班主任需要摒棄放任不管的消極態(tài)度,用心投入,以科學的方法積極引導,創(chuàng)造優(yōu)美和諧的班級環(huán)境,鑄造陽光向上的班級精神,創(chuàng)建健康積極的班級風氣,從而使班集體進一步完善和強大。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2]陳薇.小學班級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遼寧教育,2018(16).
[3]裴素青.讓班級文化落地生根[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8.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丹城第四小學? ?3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