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泳堅
識字教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一直以來教師們想方設法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本文嘗試把微課與字源教學兩者結合,對微課在小學低年級字源識字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索與研究,從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識字能力的變化來分析微課在字源識字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一、在課前預習中使用微課
字源識字能幫助學生牢牢記住字形和字義,課內(nèi)學習固然重要,但是適當?shù)恼n前預習能使識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筆者與同年級老師分工合作,把每課生字的字源演變過程做成三分鐘的小微課,如《端午粽》的生字“真、豆、分”:最開始,人們畫了一個大鼎表示真,“八字底”是大鼎的腿,為了表示這是一個沒有人能舉起來的大鼎,就在“鼎”上加了一個“人”,后來,又將“鼎”簡化為“貝”,“人”也簡化成“橫和豎”來表示。那為什么古人會用大鼎來代表“真”呢?因為大鼎具有穩(wěn)重、水火不侵、堅定不移的特性,所以“真”就表示本性的、實在的、真實的。如真實、真誠。“分”字微課就更簡單了,“分”是用“刀”將物體“分成兩邊”。如分開、分發(fā)。把這些簡單的微課發(fā)到班級群中,學生預習時自行下載學習。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制作微課變得非常簡單。《漢字圖解字典》《漢字樹》等書上都能找到字的字源圖,更簡單的是只要在“字源網(wǎng)”、“漢典網(wǎng)”、“說文解字”等網(wǎng)站輸入生字,就能找到該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的演變過程的圖片,這些圖片就是制作微課的素材,把這些素材做成ppt,再用錄音軟件如Cooledit進行錄音,最后用“剪映”“VUE”等APP合成,即可完成。這樣的微課時長短,圖文并茂,還有優(yōu)美的音樂和生動的配音,課前預習僅需幾分鐘就能完成,學生樂于學習,效果自然就好。
二、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識字只是低年級教學里的重要目標之一,還有閱讀、口語交際、寫話等多方面的目標,因此一篇課文學習,真正用于識字寫字的時間不會超過20分鐘,刨去寫字指導和練習,識字的時間也就在10分鐘內(nèi)。因此,微課在課堂中的運用不能只是簡單的堆砌,應該重在生字的整合和對比,要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一)給同一篇課文的生字進行字源的分析和歸類
學生在課前微課中已經(jīng)對課文的生字字源有了一定的理解,課堂上可先讓學生匯報自己的認識,然后針對一兩個較難的字進行講解。如《影子》一課,學生匯報中能看出他們對 “朋”“友”“影”“黑”“它”“好”“前”等字都能很好地理解了字源。但 “左”“右”“后”幾個字的理解含糊其辭,因此課堂重點就放在這幾個字上?!白蟆薄坝摇倍加袔椭?,容易混淆,課堂上可以借助微課加以對比,左手是左手持夯杵來完成任務,屬于手下對上級的輔助。而右手是上司以口語指導屬下,屬于上級對下級的指導。對比中字義一下子就區(qū)分開來了。
同一篇課文中往往會有一些相同部首的字,如《動物兒歌》中“蟲字旁”的字和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中“月字旁”的字都可以通過一個微課共同學習,這樣學生就能從幾個生字的學習拓展到幾十個生字學習。
同一篇課文中的很多生字看似無關,實際上卻屬于同一類,課堂中可以化零為整,用微課把它們合起來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中“牙”“步”“加”這幾個字部首結構都不同,但是它們都屬于“身體里的漢字地圖”一類,都與身體有關,可放在一起對比學習。
(二)給易混淆的生字進行字源的對比
筆者通過對學生的檢測發(fā)現(xiàn),即便是對學生進行了字源教育,但是學生對不同課文中學習的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等還是容易混淆不清,錯別字常出現(xiàn)。針對此現(xiàn)象,也可通過微課來解決。
比如同音字“籃”和“藍”,同學們總是“籃天”“藍球”的寫,我就借助微課把和兩幅圖給學生對比,發(fā)現(xiàn)它們的不同,在對比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籃”字上面是竹子,表示籃子大多用竹子編成,最初的籃球也是用竹子編成的。而“藍”字上面是草,是一種能做成藍色染料的草,所以“藍”表示顏色。通過這樣的比較,學生們就再也不會混淆這兩個字了。
形近字也是學生們經(jīng)常會寫錯的。比如“晴”和“睛”就總是寫錯,其實只要把它們的字源圖和一對比,學生便能區(qū)分開來。同學們經(jīng)常還會有些莫名的錯誤,總是這里多一橫那里少一點的,字源圖也能根治他們的這一毛病。
其實,生字的整合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但是一定要建立在對字源全面科學的認識上,筆者在查資料的過程中就發(fā)現(xiàn)很多版本對字源的理解是不一樣的,老師們做微課時需要通過多途徑查閱資料,把資料進行比較和篩查,才能讓學生接受更準確的字源知識教育。
三、微課在課后復習中的鞏固
課堂上的整合學習后,筆者還用互動微課設置一些闖關游戲來鞏固識字效果?;游⒄n就是在微課播放過程中完成指定的問題,答案正確后方可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闖關的題目可以是選擇字源圖、看圖猜字、選擇意思等選擇題和填空題。學生闖關成功便能獲得一枚獎章,獎章最多的同學將被評為“周識字達人”,然后評出“月識字達人”,最后評出“年識字達人”并舉行隆重的頒獎典禮。借助這樣的方式既能檢查學生對字源的掌握情況,又能激發(fā)同學們識字的主動性和持續(xù)性。
筆者對微課在小學低年級字源識字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索與研究,選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方面實施微課字源識字教學,從教學效果可見,微課在小學低年級字源識字教學中的應用是非常有意義的。它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學生通過字源學習全面了解生字的字形字義的由來,提升了漢字文化素養(yǎng);有利于學生觀察力、理解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改變了教師故有的識字教學模式,促使了教師對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的開發(fā)與運用,激發(fā)了教師對漢字文化的熱愛與研究興趣,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廖文豪. 漢字樹.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16.
[2] 顧建平. 漢字圖解字典.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