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伊
摘要:合作能力在當今社會是一個人重要的素質(zhì)之一,善于與他人合作是社會的需求,更是未來成長道路必備的技能之一?!?-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社會領域中明確指出:“大班幼兒活動時能與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問題能一起克服?!贝蟀嘤變赫幵谟仔°暯拥年P鍵時刻,對于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為其進入小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大班幼兒參與敬老院活動為例,分析幼兒由被動化為主動,由個人轉化為小組合作的過程,并就教師的作用和合作能力提升的方法對策展開探析。
關鍵詞:合作能力;敬老活動;策略研究
一、幼兒合作問題的提出
“合作”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實現(xiàn)共同目標(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結合在一起,通過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xié)調(diào)(包括言語和行為)而實現(xiàn)共同目標(共同利益),最終個人利益也獲得滿足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對于幼兒來說,合作體現(xiàn)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諸如在游戲中、學習中、生活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xié)商解決問題,協(xié)調(diào)關系,從而確?;顒禹樌M行。同時每個人都從相互配合中實現(xiàn)了目標,而這其中的能力就是所謂的幼兒合作能力。
幼兒期正是合作意識和各種合作能力產(chǎn)生和形成的關鍵期。因此,在這一階段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至關重要。“九月開學季,做快樂的金寶貝”之“和風送暖活動”拉開了帷幕。此次活動的目的是希望大班幼兒通過自己的方式給敬老院的老人們送去溫暖、帶去祝福,同時也是給幼兒一個鍛煉自我、提升社交、關愛老人的好機會。由此提出問題:在敬老的活動中怎么做才能真正推動幼兒小組合作的主體性呢?
二、幼兒合作思維的引導
怎樣讓幼兒合作、以何種方式、如何激發(fā)他們的合作欲望?這是作為老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針對年齡越小的幼兒合作意識越薄弱、幼兒在合作過程中容易發(fā)生矛盾、幼兒遇到困難往往愿意求助于老師,缺少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等的問題,以遵循幼兒間的個體發(fā)展差異、身心特點為基礎,探尋幼兒小組合作的策略。
1.拋出話題,引發(fā)互動
敬老這個話題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再合適不過。這些孩子即將邁入小學,需要更好地了解、認識到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和文化習俗。
(1)興趣從哪來——支持幼兒想法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把“前往敬老院”的活動告訴孩子們,瞬間引發(fā)了大家的討論。同時結合重陽節(jié),有的幼兒說要送禮物、有的幼兒說要表演節(jié)目、有的幼兒說要去敲敲背等等,他們的想法給了我很多的驚喜和意外。
(2)內(nèi)容如何定——鼓勵幼兒記錄
在了解孩子們的想法后,我引導孩子們做更進一步的思考,讓大家把自己想要去敬老院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并一起分享。
2.教師指導,合作協(xié)商
在記錄和分享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產(chǎn)生了不同的想法。想法雖好,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實施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節(jié)目多、時間短……于是,我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孩子們也提出了可以“抱團取暖”,將同樣的意見進行歸類分組。
(1)小組怎么分——引導幼兒策劃
在師生的商量下,形成了統(tǒng)一的想法,就是“小組策劃”。孩子們進行小組劃分,一些幼兒提出組名,最后根據(jù)討論分為禮物組、表演組、祝福組、敲背組、聊天組五大組,并將提出想法的幼兒選為小組組長,組員則由幼兒進行自主報名。
(2)形式怎樣定——調(diào)動幼兒參與
在給老人們帶去溫暖的同時,孩子們的表演、祝福要以何種形式呈現(xiàn)呢?孩子們以小組形式溝通商量,形成初步想法,一些節(jié)目讓小團體參加,一些則是集體參加,一些為個人參加。
三、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基于前面已經(jīng)達成的“小組策劃”想法,我?guī)е⒆觽兟鋵嵭袆?,培養(yǎng)孩子小組合作的能力。合作作為一種教育的價值觀,它不僅是一種學習的方式,也是一種教學的方法,它存在于幼兒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引導幼兒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以能夠讓幼兒體驗到合作樂趣為切入點,多為幼兒提供合作的機會,教給幼兒合作的技能,這樣才能逐步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
此次活動的小組策劃,由老師引導,幼兒探討形成。這里將幼兒作為絕對領導者,占據(jù)主體地位,具體小組需要做的事,也由幼兒討論商議,老師推動執(zhí)行。
孩子們之間的小組策劃不可能完全盡善盡美,其中也不乏一些問題的產(chǎn)生。因此老師要隨時關注孩子們的行為表現(xiàn),及時發(fā)現(xiàn)合作性行為并予以肯定,鞏固強化,激發(fā)產(chǎn)生更多的合作行為。
●案例:問題頻發(fā)巧化解
1.意見如何統(tǒng)一——小組投票決定
在商量計劃時,禮物組成員然然說:“我們一起做賀卡,爺爺奶奶收到肯定會很開心?!笨墒泅┱f:“我不想做賀卡,我想給爺爺奶奶折一個愛心?!贝蠹业囊庖娪泻芏?,無法達成統(tǒng)一。我肯定了孩子們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你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很好!每個人都可以試一試再來做決定。”第二天,孩子們帶來自己的作品,在班級中進行了一場投票,票數(shù)最高的合作送水果和做賀卡成為了禮物組成員的最終計劃。
2.表演怎么出彩——合作力量更強
同樣表演組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人數(shù)少、歌曲多、個人表演不自信造成了他們的困擾。我引導他們小組合作制定計劃書:“計劃可要想周到,表演什么?誰來表演?在哪里排練?”在小組合作制定的計劃中,他們決定利用在幼兒園的時間一起排練、一起合作,選擇幼兒園學過的節(jié)目。
3.祝福如何動人——全部出自肺腑
祝福組的成員每個人平時說話的聲音都很輕,同時也沒想出合適的祝福語,他們一籌莫展。我問他們:“從哪里可以知道這些祝福語呢?”之后他們回家詢問父母和老人,合作把祝福語記錄下來,最終確定集體合作一起說最動聽的祝福語。
4.人數(shù)如何控制——兩組強強聯(lián)手
敲背組安安覺得:“我們小組只有6個人,可是萬一敬老院爺爺奶奶有很多人,敲不過來怎么辦?”聊天組成員尊尊也有這個困惑:“我們一個人和一位爺爺奶奶聊天,可是爺爺奶奶有那么多,我們沒那么多人和時間?。俊甭牭剿麄兊膯栴},我肯定他們的計劃想得非常周到,引導他們:“既然都有一樣的困惑,何不互相取取經(jīng),一起想想解決的辦法?”于是乎,敲背組和聊天組在商議下決定強強聯(lián)手,一邊敲背一邊聊天,真是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6084100D-29F8-4848-8673-6B2D309A0F29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兒能主動發(fā)起活動或在活動中出主意、想辦法”;“能主動承擔任務,遇到困難能夠堅持而不輕易求助”。在小組策劃的過程中,孩子們是小團隊溝通、做計劃并商量對策。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是引導孩子自主合作,培養(yǎng)孩子合作能力。總的來說,一方面是隨時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對于幼兒不合作現(xiàn)象和行為給予恰當?shù)囊龑?,發(fā)現(xiàn)幼兒的合作行為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和贊揚;另一方面是鼓勵幼兒自己討論解決合作中的問題。事實上,幼兒的合作能力就這樣在活動中不斷得到鍛煉和提高。教師引導的話語、贊許的目光能使幼兒受到極大的鼓舞,會使幼兒更自覺地做出合作的行為,因而進一步強化合作意識幫助他們獲得情感上的體驗,讓他們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怎樣合作。
四、幼兒合作表現(xiàn)的開展
這一天孩子們來到敬老院,自信地向老人們表演準備好的節(jié)目。最后在《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的音樂下,給爺爺奶奶帶去祝福、送去水果、獻上賀卡、嘮嘮家?!械男〗M依據(jù)之前策劃的內(nèi)容有序進行。
活動過程發(fā)生了一些小插曲,這里選取幾個場景進行分析,給出老師引導的策略。
1.小組配合,合作落幕
●案例:臨場應變巧合作
(1)賀卡如何處理——愛意繼續(xù)延續(xù)
禮物組成員每個人準備了5—6張賀卡,在給每位老人送過之后,發(fā)現(xiàn)剩下了挺多賀卡。雯雯和馨馨準備繼續(xù)送給爺爺奶奶們,小董發(fā)現(xiàn)站在爺爺奶奶旁邊的護工阿姨,提醒雯雯可以把賀卡送給她們。禮物組成員拿起賀卡一起送給了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員,感謝他們的兢兢業(yè)業(yè)和辛苦付出。
(2)缺席如何挑戰(zhàn)——詮釋小組合作
當天祝福組和敲背組都有一名幼兒因為身體原因缺席。禮物組成員在發(fā)完禮物之后,趕緊替補上他們的空位,和老人們一起聊天、給他們敲背捶腿。所有老人邊都有幼兒陪伴,老人們很激動很高興,很喜歡這群孩子。
2.自評互評,感悟提升
敬老活動結束后,我及時抓住這一契機,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交流分享。尊尊開心地說:“我給爺爺敲背的時候,爺爺說我力氣有點輕,我就讓小董和我一起,我們兩個人給爺爺敲背。”玥玥自豪地說道:“我在和奶奶聊天的時候,她耳朵聽不見,我讓依依和我一起說?!蔽也粩噘澷p孩子們:“你們有目的、有計劃、有分工、有合作,讓這一次的敬老院之行圓滿成功。機會和成功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你們每個小組精心策劃、合作配合,才會讓我們的敬老院之行變得有意義有價值。”
總體看來,此次活動籌備全過程幼兒是積極自主參與的。老師通過引導、支持,給予幼兒鼓勵,讓他們體會到合作的快樂和成就,通過把問題交給幼兒,讓其學會友好合作,提高大班幼兒的合作意識,對于孩子步入小學的學習和交往合作奠定了基礎。
五、幼兒合作策劃的總結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nèi)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注重整合性、趣味性、活動性、于教育生活、游戲中。借助此次敬老活動,我從幾個方面捕捉、助推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在幼兒大班教育教學工作中,幼兒合作能力培養(yǎng)是一項重要內(nèi)容,如何結合教育教學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和提升合作能力,是每一位幼兒教師應當深入研究的問題。幼兒具有不同的性格、人緣以及教學活動中的心情等等,教師應當針對這些特點,采取差異化的教育引導手法,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并要結合具體活動,滲透合作能力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陳曉芳.在游戲中如何培養(yǎng)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000)026:1-2.
[3]劉曉琴.幼兒游戲活動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天津教育,2021(04):156-157,160.
[4]李麗華.幼兒教育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J].學周刊,2017(17):238-239.6084100D-29F8-4848-8673-6B2D309A0F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