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曉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題能力;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教師在教學實際中需要綜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分析,思考當前解題教學中存在的可調整之處,并由此切入教學調整,優(yōu)化解題教學的設計。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身研究實際,對實現小學數學學生解題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進行簡要闡述,希望可以對廣大同仁的教學有所借鑒啟發(fā)。
一、結合媒體展示,實現算理解析
算理是指計算過程中的道理,是指計算過程中思維方式,是解決為什么這樣算的問題,其和算法都是實現學生有效解題的關鍵。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誤區(qū)在于過于重視算法的教學,忽視了算理的教學展現,使得學生對于計算的核心內容并不清楚,影響了學生計算的效果。在當前,為了做出教學調整,教師在教學實際中需要從算理解析入手進行分析,嘗試著構建以算理教學為核心的解題能力教學。而為了達成計算算理的教學展現,教師可以從教學展示方式入手進行調整。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開展教學展示的方式為板書演示,這一教學展示雖然可以達成算理展現的效果,但教學展示的效率較低,板書的時間也影響了教學的進度,在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教學展示,幫助學生達成算理的有效解析。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的進行,教師在課下需要結合實際進行準備,設計有效的展示課件。
例如,在進行“分數加減法”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就要能結合媒體展示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同分母分數加減和異分母分數加減的相關算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同分母加減的計算流程,讓學生認識到當參與加減計算的兩個分數,其分母相同時其可以直接進行加減計算,最終得出的結果分母仍然不變。而后教師再為學生展示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讓學生明確當參與加減計算的兩個分數其分母不相等時,其不能直接進行加減運算,而是需要先通分將異分母分數轉換分同分母分數,在此基礎上在進行加減。在教學展示中,教師需要在進行教學展示的同時進行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回答。
二、給出數學題目,開展讀題訓練
審題是實現學生解題的前提,很多學生之所以無法正確的解答問題,并不是因為其沒有掌握解題的方法,而是其不能快速準確地讀懂題目,這顯示出學生讀題技巧和能力的匱乏。在當前,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應用題目的考察愈發(fā)受到重視,而這類題目對學生的讀題有著更高的要求,相應地,為了實現學生的有效解題,教師在教學實際中也需要將讀題訓練的開展重視起來,構建以讀題和解題雙重核心的數學解題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選擇合適的實例,給學生展現一些具有多重信息的題目,培養(yǎng)學生的讀題能力。
例如,在進行“小數乘法”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實際選擇一些題目開展數學讀題訓練。在教學實際中,為了訓練學生“從問題入手分析”的讀題習慣,教師需要盡可能選擇一些有干擾信息的題目,如“五月份小明去超市購物”,“三月份有六支工程隊”等。通過這樣題目的展示,學生就可以在讀題訓練中逐漸鍛煉排除干擾信息的能力,獲得讀題能力的有效發(fā)展。
三、引入實際問題,發(fā)展學生能力
前文已經提到過,在當前,實際應用問題的考察已經逐漸成為數學命題的熱門方向,所以為了實現學生解題的有效進行,教師在進行解題教學時,也就需要選擇一些與現實生活相關聯的數學例題作為自己的教學展示的內容。通過這樣的題目設計,除了可以幫助學生發(fā)展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外,生活化的題目也會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參與興趣。而為了開展有效的實際問題解題教學,教師就需要在課前做出準備,選擇合適的實際問題進行教學架構。
例如,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就可以引入數學經典問題“雞兔同籠”,在教學展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雞兔同籠問題的有效解法。其中,教師需要通過教學展示的方式讓學生明確這一類問題的解答關鍵在于整體化思想的運用,即將“雞”和“兔”的腿進行轉化,設出“全部是雞”和“全部是兔”的情況,而后通過其差值計算得出雞和兔的具體數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一道原式題結合多道變式題的方式進行教學展現,引導學生實現解題方法的有效掌握。
綜上所述,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發(fā)展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的,為了構建有效的數學解題教學,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研究,探尋開展有效解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方法。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就可以從算理解析、審題展示、實際問題三個方面做出調整。
參考文獻
[1]楊丹丹.小學數學應用題學生解題能力培養(yǎng)[J].新課程(小學),2017(12):270.
[2]趙青松.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J].新課程(上),2015(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