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婧
摘要:作為小學語文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教學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最終成果,同時也影響著學生在語文學科領域各項能力的成長。因此本文重點分析課外融合主題閱讀教學策略的應用,進一步推動教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增長,豐富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內外融合;主題閱讀;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階段所接受的教育關系到學生對于知識的啟蒙,同時也關系到學生在世界觀和價值觀方面的塑造,因此重視小學階段的教育質量至關重要,由于語文學科屬于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關于語文學科的教學關系到學生對于日常交流語言工具的掌握和運用,為了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有必要引導學生展開大量的閱讀,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語文提出的必然要求,關系到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在實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課內外閱讀的有效結合,才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保證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主動參與。主題閱讀作為近幾年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常用教學策略,在實踐過程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為了進一步推動主題閱讀策略的應用,同時也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水平。本文以課內外融合的主題閱讀教學策略著手分析開展閱讀教學工作的具體路徑。
一、小學語文課內外融合主題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借助閱讀教學的展開,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實現對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并且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也能夠獲得來自于閱讀文章所傳遞出的情感內涵的熏陶。通過對閱讀內容的主動思考,實現對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思維的有效培育。小學階段采用課內外融合閱讀策略,能夠豐富學生自身的自覺實踐,尤其是對于該年齡階段的學生而言,擁有豐富的閱讀經驗,實現知識的不斷累積,是豐富學生童年生活的重要途徑,這也是閱讀始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原因所在,關系到學生在自我學習能力方面的增長。并且為了進一步發(fā)揮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將其應用于課內外實踐活動過程中,才能夠建立良性的閱讀循環(huán),發(fā)揮閱讀推動學生全面素養(yǎng)的提升作用。
二、小學語文課內外融合主題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深入挖掘現有閱讀資源
興趣始終是驅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主要動力,尤其是對于小學生群體而言,以興趣引導作為出發(fā)點,才能夠保證學生對于閱讀活動的自覺主動的投入。而為了實現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就需要結合課本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能夠尋找課堂教學內容和課外閱讀之間的銜接,完成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的順利遷移,確保學生的閱讀能夠緊跟教師的節(jié)奏。并且為了實現課內外閱讀的有效融合,還需要關注相應閱讀體系的建設,這關系到小學生閱讀水平的增長。
比如在《蝸?!方虒W活動展開中,就可以借助小學生對于小動物喜愛的特征,推動課內閱讀向課外閱讀的延伸,實現課內外的有效融合。例如部分小學生在家庭生活中會飼養(yǎng)小貓小狗等小動物,并且和小動物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但是對于蝸牛這種爬行速度慢且體積較小的動物了解相對較少,此時就可以設計讓學生觀察周邊環(huán)境的探究任務,任務主題是尋找蝸牛,然后展開關于蝸牛文章的自行閱讀,目的在于通過學生觀察時間的方式建立對于蝸牛的初步認知,形成對于課文內容的有效互動,以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充滿濃厚興趣作為基礎,推動學生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在興趣的帶領下,學生們不僅能夠閱讀和學習有關蝸牛的文章,而且能夠對其他小動物的文章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其自身的閱讀積極性也會有所提升。
(二)課內外閱讀方式的有效銜接
在新課程改革之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需要不斷提高對于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同時為閱讀教學成果的獲得提供有力支持。這就要求設計相應的讀書計劃,保證計劃內容的合理性,并且需要確保讀書計劃的貫徹落實,例如采用師生共讀的方式來吸引學生參與到讀書計劃過程中,在激發(fā)學生閱讀主動性的情況下進一步強化主題閱讀的教學價值。除此之外考慮到小學生在年齡結構以及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對于知識的理解層次不同,在針對同一問題進行分析時,就會延伸出不同的思維角度,因此在課堂外閱讀的過程中,需要體現出教師的引導作用,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為主要的原則,搭配鋪墊銜接的方式,促進課堂外閱讀的有效結合,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實現閱讀水平的提高。選擇合適的課內外閱讀銜接策略考驗著小學語文教師對于主題閱讀活動意義的準確把握和相應的閱讀教學能力。
(三)積極體驗閱讀樂趣
豐富課內外閱讀主題活動的形式,是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的關鍵,保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閱讀過程中。一般而言需要為學生閱讀之后的成果交流提供相應的平臺支持,滿足學生分享自己想法的心理需求,同時也可以借助分享和交流來引發(fā)學生對于自身閱讀成果的反思,從而激發(fā)學生更加強烈的閱讀欲望。在日常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過程中,需要關注活動內容的豐富性,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閱讀對于自身成長帶來的益處。比如在《絲綢之路》教學中,對文章進行閱讀之后,教師可以展開主題表演活動,讓學生們以表演的方式,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展示出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自由組合,以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商人為扮演對象,自行設計一路之上發(fā)生的各種有趣的事情,或者是看到的奇聞軼事,學生們的天性被釋放出來。這樣不僅能夠促使課外閱讀當中的內容得到有效補充,而且豐富多樣的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小學階段開展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以課內外融合的主題閱讀教學路徑作為主要探討對象,保證課內閱讀基礎作用的發(fā)揮,借助課外閱讀的補充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完善,在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更好的彰顯閱讀教學活動對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助力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新民.淺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3):183.
[2]張曉娟.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策略的實踐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20(0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