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要:目前,在素質教育飛速發(fā)展的視域下,教師及家長高度重視學生綜合水平的發(fā)展。小學階段是培育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期,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好這一時期,深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可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本文首先對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音樂與互聯(lián)網技術相結合的重要性加以闡述,進而對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針對性地從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模式、強化音樂體驗法等方面,提出了小學音樂核心素養(yǎng)與多媒體結合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核心素養(yǎng);多媒體;教學方式
目前,伴隨著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推行,素質教育已得到了全面性的普及,各地小學教師對于新型教學理念的實施,已作出了深刻的解讀。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來講,教師則應積極轉變教學態(tài)度,融入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從而可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知識及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得以加強。除此之外,核心素養(yǎng)則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可融合多媒體教學方案,全面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及音樂審美能力,讓學生在聆聽優(yōu)美的旋律過程中,可陶冶情操。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賞析能力
從正面角度進行分析,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音樂是以注重學生體驗感為主的應用型學科之一,為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切入多媒體教學理念,進而可強化學生對樂理知識的理解度,同時還可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讓學生在信息化教學理念下,可了解多種不同的樂理知識,促使學生在課中可提高音樂的欣賞水平。例如:以湘教版 小學音樂《快樂的小熊貓》一課為例子。學生在學習這一課內容時,教師可導入多媒體教學情境,結合樂曲內容所要表達的愉悅之情,教師可在班級中展示一段陜北農民打腰鼓的一段場景,讓學生在情境中可充分調動自身內心的喜悅感。如此一來,學生可深度理解小動物內心中的快樂情感。除此之外,教師可引入一些著名的國外樂曲,如,《藍色多瑙河》。此時,教師可將樂曲內容及作曲家想要表達的真實情感,運用信息技術并生成多媒體課件,將其展示出來,如,教師可將樂曲內容以威尼斯水城為背景,呈現(xiàn)出英國貴族乘坐游艇在威尼斯水城夜游的視頻,從而使學生對視頻內容產生興趣,促使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及音樂鑒賞能力得以增強。
二、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教學環(huán)境,渲染愉悅的學習氛圍
從側面角度進行分析,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生的身心特點處于發(fā)展中階段,而且學生的課上注意力時間相對較短。因此,教師可運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圖文并茂,影音圖像的形式,讓學生身臨其境,促使學生的視覺感得以形成,為此學生在情境中可增強節(jié)奏感。例如:以《春天來了》為例。教師在教唱這一首歌曲時,可向學生展示一幅帶有春天氣息的動態(tài)圖像,并配有鳥兒的啼叫聲,小河的流水聲等,讓學生在課堂上可感受春的氣息,喚醒學生的想象力,形成強烈的代入感,更使學生的聽覺及視覺形成了沖擊感,為教師的教唱環(huán)節(jié)奠定了基礎。其次,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遇到難以掌握的聲調及節(jié)奏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的暫停及循環(huán)功能,促使學生可反復地進行學習,由此提高了學習效率,對學生內化教學難點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學生的音樂想象能力及創(chuàng)造力得以提升,促進了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高效發(fā)展。
三、重體驗,滲透傳統(tǒng)文化內涵
從全方位角度進行分析,對于基礎教育中的音樂學科來講,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向學生傳遞音樂知識,還應注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意識,而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是隨著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而逐漸養(yǎng)成的。因此,教師應以“深入淺出”原則為教學宗旨,把音樂中蘊含的核心內涵滲透給學生,讓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可得到顯著的增強。例如:教師在講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一課時。首先,教師可在課堂上播放國歌,在第一次的播放結束之后,教師應向學生闡述國歌背后的故事,讓學生能夠深層次理解國歌內容中的深刻寓意,促使學生可從革命先烈身上感受到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jié)。其次,教師可要求學生進行跟唱。屆時,學生在聽到振奮人心的旋律時,內心自然而然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內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如此一來,學生通過對國歌的學習,可充分體會到國歌的威嚴及表達情感,使學生可進一步領悟到我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更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了豐厚的體驗感及成就感。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是素質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提升學生文化品格的重要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重視學生的體驗感,拓展教學方向,激活學生的藝術細胞,滲透審美教育元素,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可初步形成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可借助信息技術,搜集及提取新技術教學資源,讓科學技術可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繼而可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促使學生可獲得更多的情感體會,更使學生的想象力被有效地激發(fā),有助于小學音樂教學體系的高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范會珍.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J]. 讀書文摘:中, 2020(1):1.
[2] 葉華高. 利用多媒體,點亮音樂課——中學音樂課運用多媒體之淺見[J]. 中小學電教:下, 20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