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日娜
摘要:3-6歲幼兒具有年齡段偏小,心理變化和發(fā)展速度快的特點,因此這一時期是幼兒心理塑形的關鍵時期,要求教師積極掌握這一階段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加大對幼兒心理狀況的關注,并從幼兒的發(fā)展需求和教學需要出發(fā),采取針對性舉措,讓幼兒能夠更好認識自己,促進幼兒良好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路徑
引言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在幼兒園教育時期,教師應該關注幼兒心理和身體的協(xié)同發(fā)展,并積極將心理教育相關內容與各學習領域進行滲透,同時還需要依據時代發(fā)展趨勢及時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以切實滿足這一時期幼兒的心理和認知需求??梢哉f,這一時期幼兒的心理教育,不僅是幼兒認知的基礎,更是幼兒良好發(fā)展的保障,因此逐漸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以往育兒理念關注的通常是知識的傳授,忽視幼兒心理,導致部分幼兒在性格以及交往能力方面出現一定問題。因此現階段,如何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幼兒教師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
一、3-6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有助于幼兒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
在幼兒的實際生活環(huán)境中,蘊含著許多與心理教育相關的內容,因此,我們應該將這些和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并進行合理利用,以不斷豐富和完善幼兒心理教育內容,為幼兒良好心理的養(yǎng)成提供助力。
(二)有助于及時發(fā)展并矯正幼兒心理問題
心理教育的開展方式可以是豐富多樣的,對于3-6歲幼兒來說,需要教師借助多樣化的活動對幼兒進行引導,以保證教師能夠及時探查到幼兒潛在心理問題,并依據幼兒實際,制定針對性較強的矯正措施,以幫助幼兒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幼兒身體和心理的良好協(xié)同發(fā)展。
(三)有助于幼兒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
3到6歲是對幼兒開展心理教育的關鍵時期,這主要是由于這一時期的幼兒在認知和自控力上存在一定不足,導致其對家長和教師存在較強的依賴性,同時也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這一時期對幼兒及時進行心理干預,能夠無形中對幼兒心理形成正確引領,幫助幼兒學會控制自身情緒和言行,養(yǎng)成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個人品質,進而助力幼兒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
二、3-6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路徑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課程
在我國的《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規(guī)定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內容以及指導思想,并指出心理教育應該包含五個方面:一是有效激活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其認知能力。二是引導幼兒養(yǎng)成正確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提升其適應能力。三是強化幼兒對問題的解決能力和決心。四是增強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激發(fā)其合作和分享意識。五是增強幼兒對自身情緒的調節(jié)和控制能力。[1] 教師在制定課程主題時,應該在遵循相關規(guī)定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幼兒的實際需求和特點,為其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
例如,以《愉快來園》為主題的教育內容應對的是幼兒的入園焦慮,主要開展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幼兒學會宣泄情緒,增強幼兒的環(huán)境適應性。以《我?guī)湍恪窞橹黝}的教育課程的開展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幼兒學會關心和幫助他人,強化幼兒的交往能力。
(二)在日常教育中滲透心理教育
盡管我國已經逐漸意識到對3到6歲幼兒開展心理教育的意義,但是從教學實踐來看,心理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還沒有實現常態(tài)化,同時也沒有完善的心理教育機制,導致教育實踐活動不能有效開展。因此要求教師加大對心理教育的關注,依據幼兒的發(fā)展特點來合理選擇教育內容、目標以及開展方式,并將其積極滲透到幼兒園的日?;顒又?,強化幼兒心理,促進幼兒優(yōu)秀品格的養(yǎng)成。從幼兒的認知特性來看,在游戲過程中滲透心理教育內容,更容易讓幼兒接受。因此,可以在幼兒游戲區(qū)域設置“我是小老師”游戲,讓幼兒能夠正確看待規(guī)則和紀律,激發(fā)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蛘呖梢栽O置“我是小醫(yī)生”游戲,強化幼兒的責任意識,并讓幼兒正確認識醫(yī)生這一職業(yè),減少幼兒對醫(yī)生的畏懼心理,同時深化幼兒對于責任的認識。在這些活動中無形中滲透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和目的,讓幼兒樂于接受的同時還能夠強化心理教育實效。
(三)提升幼兒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
幼兒教師是幼兒園活動的實施主體,同時還是活動的引領者,因此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高低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教育質量的好壞。因此,要想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合理滲透心理教育內容,首先應該增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儲備充足的心理教育相關知識。這要求幼兒園有意識地加大對教師的培訓,通過專業(yè)培訓、經驗交流以及座談會等形式,增強幼兒教師開展心理教育的能力?;蛘哂變航處熯€應該借助網絡不斷進行自主學習,增強自身心理知識儲備量,并在不斷地教學反思和實踐中,總結心理教育的實施經驗,促進自身心理教育能力的提升。
(四)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在心理教育的開展過程中,氛圍是決定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3到6歲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圍,讓幼兒在相應的氛圍中,自覺接受心理教育。首先,教師應該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物質氛圍。溫馨的物質環(huán)境能夠激發(fā)幼兒對生活的熱愛,進而充實幼兒生活日常,為幼兒良好性格和習慣的養(yǎng)成提供助力。同時,良好的物質氛圍還能夠激活幼兒的探究欲望,強化幼兒的實踐和認知能力,讓幼兒切身感知學習的樂趣,進而增強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在相對愉悅的氛圍中實現幼兒心理的良性發(fā)展。其次,還應該為幼兒創(chuàng)設有效的心理氛圍,促進幼兒心理的良好發(fā)展。幼兒與教師互相尊重和平等的關系,是心理氛圍營造的關鍵內容。師幼之間的良好互動和交流,能夠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促進兩者之間的了解。同時,在師幼互動中還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進而產生愉悅心理。此外,師幼之間的良好互動還能夠讓教師及時發(fā)現幼兒優(yōu)點,并能夠在教學中進行合理利用,讓幼兒能夠對自身能力和價值有正確認知,增強幼兒自信,保證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
結語
總之,3到6歲是幼兒心理發(fā)展變化較快的時期,因此教師應該正確把握時機,不斷強化自身心理教育能力,有意識地開展心理教育主題活動,并在日?;顒又泻侠頋B透心理教育相關知識,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促進幼兒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沈夏瑩.新課程改革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創(chuàng)設情境策略[J].求知導刊,2021(04):12-13.DOI:10.14161/j.cnki.qzdk.2021.0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