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峰 邵祥瑞
摘要:近些年來,兒童繪本在我國的發(fā)展達到了新的階段,誕生了越來越多的本土作品與創(chuàng)作者。對于兒童們來說,書中有趣的插圖是他們感受這個世界的首要手段。圖文并茂的繪本對兒童的發(fā)展起著積極的作用,但要使兒童對繪本充滿閱讀興趣,除了擁有有趣的故事脈絡以外,優(yōu)秀的角色形象設計也是增強繪本閱讀趣味性的重要因素。在一本成功的繪本中,主人公及各個角色的形象設計是極其出色的。一個成功的角色能夠深入兒童內心,為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關鍵詞:兒童繪本;角色形象;閱讀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1-0-03
1 兒童繪本概述
1.1 兒童繪本的概念
繪本是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組成的書本,通過圖畫傳達故事內容。兒童繪本的主要讀者是兒童,兒童所處年齡階段的認知能力處在發(fā)展狀態(tài),同時理解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兒童繪本要具有教育、擴展兒童視野和認知范圍等功能。
兒童繪本包容了兒童們的想象力,是兒童實現(xiàn)想象的平臺。兒童繪本有著激發(fā)兒童閱讀興趣、豐富兒童視野和想象空間、提高兒童認知能力、樹立價值觀和思維啟發(fā)等作用。
1.2 兒童繪本的起源與發(fā)展
兒童繪本的雛形是捷克教育家揚·阿姆斯·夸美紐斯于1658年出版的《世界圖繪》,該書開創(chuàng)了圖畫與文字相結合的先河。19世紀初期,技術受限導致大多都為單色圖畫。19世紀中期,彩色印刷術的發(fā)明使得歐洲誕生出了真正的繪本。在此期間,也誕生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繪本畫家。倫道夫·凱迪克被譽為“現(xiàn)代圖畫書之父”,兒童繪本創(chuàng)作界的至高榮譽“凱迪克獎”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獎項。20世紀初期,繪本在亞洲各國家地區(qū)開始興起,經典作品《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便是這個時期由日本畫家五味太郎繪制的。在長期的發(fā)展中,日韓誕生出許多優(yōu)秀的繪本作品,并逐漸形成了當?shù)氐奶厣L格。
進入21世紀后,全世界的兒童繪本的種類和質量都呈直線上升,造就了兒童繪本百花齊放的局面。我國的原創(chuàng)繪本雖起步較晚,但創(chuàng)作者們仍在積極地創(chuàng)作與探索,也誕生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和畫家,如蔡皋的《花木蘭》、熊亮的《長坂坡》等具有中國特色的繪本。
2 兒童繪本中角色要素的分析
2.1 結合角色性格特點
在繪本故事中,角色具有擬人化的性格特點,角色性格要與故事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同時也要通過外形表現(xiàn)出角色的性格特點。一些繪本的創(chuàng)作者要同時創(chuàng)作畫面與故事內容,因此創(chuàng)作者應十分熟悉故事情節(jié)與角色性格特點,才可以創(chuàng)作出與故事情節(jié)相關,符合角色性格特點的形象[1]。隨著故事的發(fā)展,角色要展現(xiàn)出更多的性格特點。繪本創(chuàng)作者要通過細微的改變來凸顯出角色性格特點的變化,如改變角色的表情、動作、行為等。
安東尼布朗的作品《膽小鬼威利》講述了一只猩猩從自卑膽小的性格轉變?yōu)樽孕诺男愿竦墓适?。故事前期的猩猩是自卑膽小的,因此作者賦予了他一幅沮喪的面孔,走路也是弓著腰、謹慎邁著步伐的狀態(tài),這些形象特點都能夠透露出主人公唯唯諾諾的性格(見圖1)。而隨著故事的發(fā)展,主人公變得強壯自信,作者在形象上給予了改變,使其變得昂首挺胸,面帶自信的微笑,與前期的形象有了鮮明的對比(見圖2)。由此可以看出,優(yōu)秀的繪本角色形象要透露出角色的內在性格。
2.2 比例
在創(chuàng)作一個角色形象時,比例是決定角色造型風格的一個重要因素。兒童繪本的角色形象不適合選用過于寫實的形象。在兒童的眼中,一切事物都是可愛又簡單的。如果選用過于寫實復雜的形象,拉不開現(xiàn)實與圖畫的差距,那么會使他們失去閱讀興趣[2]。因此,畫家要結合兒童們的審美偏好和需求,將人物比例夸張化。大部分成功的繪本角色頭身比例都在1∶2到1∶3之間,并且會將部分人體部位夸張化,如將角色頭部擴大化。畫家田宇繪制的《敲門小熊》中,所有角色的形象均采用了1∶2到1∶2.5之間的頭身比例,使所有形象都卡通化、可愛化,符合兒童讀者們接受的形象(見圖3)??鋸埖慕巧壤軌蚴剐蜗螽a生稚拙感,吸引兒童的閱讀興趣。
2.3 動態(tài)
圖畫都是靜止的,而創(chuàng)作者們要通過靜態(tài)的圖畫表現(xiàn)角色的動態(tài)。表達角色動感的要素有多種,如姿態(tài)、表情等,甚至加以其他因素輔助都可以表現(xiàn)出不同的動感。夸張化的動態(tài)能增強人物的動感,如繪本《寶貝豬:大家一起做運動》中,作者將鴕鳥做瑜伽的動作大幅夸張,繪制出現(xiàn)實中做瑜伽不可能達到的動態(tài),就是為了突出動感,體現(xiàn)瑜伽所帶來的柔韌性,給讀者帶來更生動的視覺效果(見圖4)。還可借助畫面中的各種因素襯托出角色的動感,如樹木、青草的搖動,衣服、圍巾等服飾及頭發(fā)的飄揚,甚至動物角色可以使帶有軟毛的部位飄動。在繪本《沉默的小豬》其中一組畫面中,跳舞的三只動物便是借助耳朵的飄動以增強舞動的動感(見圖5)。表現(xiàn)動態(tài)時還可以在肢體外圍加以帶有動勢的線條,用來輔助角色肢體的動感。如繪本《愛跳舞的小刺猬》中,作者描繪刺猬跳舞的動態(tài)時就在刺猬身邊添加了具有動作導向的曲線,強化了跳舞的動態(tài)(見圖6)。
3 兒童繪本角色形象的設定
在兒童看來,繪本故事中的角色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字需要讀者借助聯(lián)想才可產生畫面,而圖畫更加直觀地向讀者傳達出故事的內容。創(chuàng)作繪本時,畫家們要賦予故事角色一個身份才可以使讀者們更能接受,如種類、性別、年齡、職業(yè)等。
3.1 選擇兒童作為形象
將角色設定為兒童形象是經常出現(xiàn)在兒童繪本中的手法。兒童形象能夠達到可愛化、稚拙化的要求,引起兒童的共鳴。兒童分為男孩和女孩,在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中,男孩調皮好動,較為淘氣;女孩通常比較溫柔文靜。應用到創(chuàng)作中時,可以延用這一概念,也可以適當打破這一約定成俗的概念。繪本《Pookins Gets Her Way》就打破了常規(guī),把一些經常出現(xiàn)在男孩身上的特征賦予到女孩身上,如凌亂的發(fā)型、活潑調皮的行為、肥圓的體型等,將女孩形象描繪出調皮、淘氣的性格特點,塑造出的角色形象極具個性(見圖7)。
3.2 擬人化的動物
在人類早期創(chuàng)作的神話故事、寓言故事中,作者就將人類的特征賦予到動物身上。這一表現(xiàn)手法同樣可以應用到繪本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作者根據(jù)故事內容設計出動物造型的角色形象,并給予其性格特點,塑造出擬人的動物[3]。各類動物有著獨特的性格。如狐貍通常給人一種狡猾、不誠實的感覺;狼總是用來表現(xiàn)兇狠,讓人們感到畏懼;獅子則會透露出一種傲氣;狗會使人們感到忠誠。在兒童繪本中,一方面,人們對家養(yǎng)動物的熟悉使得其作為動物形象的首選。另一方面,可愛偏幼態(tài)的動物也適用于兒童繪本,如兔子、鴨子、熊等,更容易使兒童們融入故事中。
動物做出人類獨有的行為動作也可以加強擬人化,比如讓動物直立行走或者奔跑,可以讓他們擁有人類的情感;比如讓動物之間也擁有友情、親情。畢翠克絲·波特筆下創(chuàng)作的彼得兔是著名的動物形象。彼得兔這一形象用擬人化的行為取代了動物特征,還穿上了精美的衣服。彼得兔的成功反映出了動物形象在兒童繪本中的可行之處。
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較為罕見、不引人注目的動物,如一些丑陋的昆蟲。這種類型的動物容易讓人們產生反感,不太適合作為兒童繪本的主要角色出現(xiàn)。
3.3 反派的形象
一些繪本中會出現(xiàn)反派角色,但面向的讀者都是孩童,因此反派也要處理成可愛滑稽的形象。在經典繪本《野獸出沒的地方》中,作者對野獸這一反派形象繪制了大大的腦袋、肥碩的身軀,將五官擴大化,并加以憨態(tài)的動作(見圖8)。這樣的反派角色不但不會給兒童讀者們帶來恐懼,反而會因為其符合兒童審美的稚拙形象在讀者中也收獲了相當可觀的人氣[4]。因此,即便作為反派角色也不可脫離兒童審美,不能因為反派的身份就將其塑造成可怕、恐怖的形象。
4 結語
目前國內外有許多優(yōu)秀的兒童繪本,均在故事情節(jié)、視覺效果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于一本成功的繪本來說,優(yōu)秀的角色設計十分重要。一些成功的角色形象深得兒童讀者們的喜愛。文章首先根據(jù)兒童的認知能力、欣賞水平,結合兒童的審美偏好,從多個角度闡述如何設計出讓兒童更喜愛,符合兒童審美的繪本角色。并結合各類優(yōu)秀繪本和相關童書教程,提出一些塑造兒童繪本角色形象的具體手法。其次要給予角色設定,如選擇人的形象還是動物形象,都要根據(jù)繪本的故事情節(jié)來決定。最后,國內的兒童繪本創(chuàng)作者要多關注角色形象設計的方法,使兒童繪本中的角色更加獨特,再結合優(yōu)秀的故事情節(jié),使我國繪本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英]薩利斯伯瑞.劍橋藝術學院童書插畫完全教程[M].謝冬梅,謝翌暄,譯.南寧:接力出版社,2011:64-66.
[2] [英]麥克卡農,[英]桑頓,[英]威廉姆斯.童書創(chuàng)作實用指南[M].宋珮,譯.南寧:接力出版社,2011:36-37,44-45.
[3] 劉亞平.兒童繪本角色造型設計的創(chuàng)新方法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
[4] 韋思哲.兒童繪本創(chuàng)作方法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4.
作者簡介:史峰(1970—),男,山東煙臺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畫創(chuàng)作與理論、綜合繪畫。
邵祥瑞(1998—),男,山東泰安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綜合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