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蓮
摘要:素質教育要求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同時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日常工作中會遇到各種需要表達的場景和情況,所以在小學這個基礎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階段,在教學時尤其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練習讀寫能力。然而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關于閱讀與寫作結合的討論雖然很多,但是應用于實踐教學中的高效案例還較少,下面主要討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結合。
關鍵詞:小學教學;語文;讀寫結合
引言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好讀寫結合的妥善運用方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出發(fā),聯(lián)系實例探討了如何開展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并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已成為廣大教師需要著重關注的任務。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讀寫結合又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必須對此科學運用和把握。教師采用正確的方式開展讀寫結合教學,能夠顯著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一、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重要意義
語文是一門綜合的語言藝術,它具有聽說讀寫四要素,其中聽和說是屬于被動式教育,比較簡單。閱讀和寫作,作為小學生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兩者要緊密結合,相互促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將讀和寫相結合,讓學生逐漸從被動式教育轉換成主動式教育,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讓小學生在讀和寫的過程中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開拓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思維,為小學生寫作提供大量的日?;A素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組織能力。在新教改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從應試型教育向實用型教育轉變,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向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語文知識的使用效率高,應用范圍廣,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指導可以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煉學生的文字詞匯使用的方式,語言交流的技巧,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學生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文化氣質。作文訓練與語文閱讀課堂的緊密結合,可以有效活躍教學氣氛,提高小學生對閱讀文章內容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文學想象力和文學創(chuàng)造力。同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和寫相結合,還能提高對課文書本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的文化素養(yǎng)。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讀寫安排情況現(xiàn)狀分析
(一)對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存在割裂問題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課文的講解和教學為主,對于閱讀的安排和學習主要存在于課前預習作業(yè)的安排、課上講解和課下的背誦任務。但是對于寫作的安排主要在周末寫周記,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學生對于閱讀和寫作的學習存在割裂的情況,小學生的整合能力、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將閱讀所學知識應用于寫作中,甚至覺得寫作很難,無從下手。這是由于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沒有將閱讀和寫作的教學講解相融合導致的。
(二)存在對寫作任務不夠重視的情況
寫作是一項非常注重日常積累的技能,平時需要多讀多練才能提高寫作能力。但是很多老師關于寫作任務的安排是一周一次或者兩周一次,而且不注重批改和講解,偶爾安排一次寫作講解課,導致學生對寫作知識不夠了解,又沒有足夠的練習,對于寫作很可能存在排斥,無從下筆等問題。
(三)存在教學局限于課本,拓展少等情況課堂的教學主要集中在課本的講解,缺少對于相關知識和內容的補充學習,講解內容以考試為導向,存在填鴨式教學等問題,缺乏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引導,導致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不高。
三、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
(一)通過讀寫結合掌握遣詞造句的方法
讀寫結合需要將課文作為基礎,教師要著重指導學生去領會、揣摩和分析課文中的一些優(yōu)美、精彩的詞句,學習作者的描寫方法和技巧等,在感受語言文字魅力的同時加強語文學習興趣,掌握遣詞造句的方法。當學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之后,便能把學到的知識內化成自身的語文能力,從而不斷增強語文核心素養(yǎng)。例如,部編版教材中的《海上日出》這篇課文,就是巴金描寫的天氣晴好、白云飄浮和薄云蔽日三種不同自然條件下的海上日出奇觀,文字簡潔而傳神,十分富有感染力。教師在安排學生閱讀,啟發(fā)學生領略文中語言的精妙之后,就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圍繞某一處景色,利用各種修辭手法來展開描寫。待學生完成寫作任務后,教師再從中挑選出幾篇優(yōu)秀作品進行評比和討論,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及核心素養(yǎng)。再比如《貓》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創(chuàng)作的關于貓的散文,其中把貓這種動物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天真可愛,讓人百讀不厭。教師可指導學生在閱讀之后對該篇課文進行仿寫,挑選一種自己較為熟知的小動物,采用一系列生動、形象的詞句來描寫,讓小動物的形象躍然紙上。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學會在寫作中抓住事物的關鍵點,并準確進行細節(jié)描寫,為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打下牢固基礎。
(二)鼓勵學生拓展閱讀,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
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建立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所以課外拓展閱讀非常重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尤其重視,比如安排學生每周課外閱讀打卡,定期閱讀報告,專門開設閱讀課等。另外,也要注重寫作能力,鼓勵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寫作反饋,例如讀后感的寫作,鼓勵學生多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并形成自己的語言和感受,這樣學生才能夠積聚寫作的素材,寫好文章。寫日記會讓學生有意識地去觀察周圍的事物,經過長時間的積累,生活百態(tài)都會成為寫作的素材。
總結
綜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是結合小學生的綜合情況,采取的有效閱讀寫作教學策略。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寫作中要多閱讀、廣泛的閱讀并且和寫作相聯(lián)系,形成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好習慣。這種讀寫結合的方式在教學實踐中已經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下一步將繼續(xù)深入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楊惠秋.讀寫雙翼,合而為美:小學語文讀寫的深度結合[J].當代家庭教育,2021(30):59-60.
[2]項小梅.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J].教育藝術,2021(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