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曦
摘要:在以往的小學科學課堂上,部分學生通過死記硬背完成知識點的記憶,感受不到知識學習的樂趣。同時,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也沒有機會通過充分的實踐驗證和應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造成學習質量比較低。為了有效地解決以上問題,教師可以將STEM教育理念與小學科學教學相結合,讓小學生能夠體會科學知識的重要意義與應用價值,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給學生帶去更多的學習樂趣。以下就從結合多元生活經驗,組織小組綜合探究和積極鼓勵科學實踐三個方面對小學科學教學融合STEM教育元素的實踐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STEM元素;STEM教育實踐
STEM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教學力量,強調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等幾個領域的結合。這幾個領域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能夠構成比較完整的教育邏輯鏈條,幫助學生完成較高質量的知識技能整合。不過,在STEM教育元素與小學科學教學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展開教學。因為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比較有限,還不能完成較為復雜且難度較高的學習任務,需要濃厚的興趣作為學習探索的基本動力。只有教師找到使用的教學策略,才能真正發(fā)揮出STEM教育理念的真正作用。
一、結合多元生活經驗
STEM教育理念強調實踐,強調教育與現實的結合。因為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必然需要以具體的生活事物為依托才能很好地整合起來。所以,在融合STEM教育元素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注重從生活中選取素材。而與教師單方面選擇的生活素材相比,小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顯然更加適用,學生更為熟悉,更容易產生濃厚的興趣。又因為STEM教育理念綜合性的特點,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不同領域的生活經驗,從不同的角度與小學科學知識及其他知識領域相結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全面理解與應用。
例如,在學習“太陽的位置和方向”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給出自己的經驗。比如有的學生已經具備了這方面的常識,知道太陽東升西落;還有的學生因為家庭教育等因素而知道不同季節(jié)太陽會偏向于某個方向,正午時不會在我們的正上方;有的學生則提到可以根據植物的生長情況等特點來進行判斷,等等。這些經驗都有其作用。隨后,教師應該向學生提供材料,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道具,進行簡單的計算,用道具來演示自己的經驗,教師則在這一過程中完成知識的講解。由此通過STEM元素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
二、組織小組綜合探究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的學生無法獨自回答所有科學問題。上文已經提到,小學生在各方面的知識儲備還不夠豐富,思維能力也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出現上述情況是正常的。不過,有的學生性格比較內向,或者因為各種原因在與教師對話時感到緊張。如果不找到其他的途徑幫助這部分學生,那么這些學生遇到的困難就很難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都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降低STEM教育元素的實際作用。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小組綜合探究的方式加以應對。
例如,在學習“我們生活的世界”時,需要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多元生活經驗,找到生活中各種不同的材料以及這些材料的樣子和作用。小學生之間雖然存在很多共性,但是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可能完全相同,對于生活的觀察、印象和理解也會有較大的差異。這就為教師組織小組綜合探究創(chuàng)造了基本的條件。教師應該首先對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然后根據學生的回答將他們組織起來,保證每個小組都有交流的空間。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在氣氛的感染下也能夠積極發(fā)言,開拓思維,從而發(fā)揮出STEM教育元素的作用,推動大家共同進步。
三、積極鼓勵科學實踐
在傳統(tǒng)的小學科學課堂上,部分教師習慣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導致學生沒有進行科學實踐活動的機會,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及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STEM教育理念下,教師必須轉變教育模式,重視并鼓勵學生開展科學實踐,而且要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在他們可以理解的工程和技術等領域充分驗證自己的設想,感受科學背后的無窮樂趣。教師還可以嘗試將實踐從課堂上延伸出去,指導學生在生活中開展科學實踐,拓展STEM教育理念的作用空間。
例如,在學習“各種各樣的天氣”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結合學習成果,探索天氣變化對植物、動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例如,在教室里開辟一個小空間種植植物,指導學生進行長期記錄,對記錄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又如,教師可以用技術或工程方面的某些事務舉例,引導學生從天氣的角度思考,認識到不同的氣候環(huán)境對于各種技術或工程有不同的標準要求。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里也種植一些美觀的植物,一方面可以美化家庭環(huán)境,另一方面讓學生在生活中也能進行實踐探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習慣。
總體而言,教師在開展小學科學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結合STEM教育理念推動學生的全面進步。為此,要積極結合小學生自己多方面的生活經驗,鼓勵學生之間的彼此合作,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并拓展實踐的空間。經過大家的努力研究和探索,最終一定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燕. 談小學科學STEM教學策略[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 2019(8):1.
[2]鄭曉陽. 小學科學STEM的課堂研究[J]. 東西南北:教育, 20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