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寶君
摘 要: 一直以來,農村教育的教學資源、硬件設施始終處于落后狀態(tài),農村地區(q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地理環(huán)境、人為因素等受到很大的局限性。隨著我國教育教學不斷改革與發(fā)展,教育部門對農村教育的重視度越來越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結合當?shù)靥攸c不斷完善,寫作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至關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語言表達的重要形式,也是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xiàn)。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迎合新課改要求,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學習中打好寫作基礎,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給予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使其充分發(fā)揮自身能力,結合日常生活以及當?shù)貐^(qū)域特征,搜集更多的寫作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寫作水平。基于此,文章主要針對農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進行了探究,以期幫助學生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 農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8918(2022)04-0037-04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非常重要的兩大板塊,寫作可以說是語文教學的綜合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的整體地位頗高。在現(xiàn)代化教學中,無論教師、家長、學生對語文閱讀與寫作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對寫作方面也有很強的思想意識,學生的寫作水平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反觀農村小學寫作,與城市教學相比天壤之別,教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無趣,寫出來的內容千篇一律,流水賬、假大空,嚴重缺乏素材的積累和生活經驗,在寫作中學生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在農村地區(qū)學生的閱讀量較少,生活節(jié)奏慢且單調,缺少寫作興趣的激發(fā)。因此,想要提升農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整體質量,需要教師耐心指導,結合實際生活引導寫作思路,在觀察中積累經驗和寫作素材,培養(yǎng)學生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的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寫作水平。
一、 當前農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一)教學手段陳舊沉悶
農村教育教學要比城市中現(xiàn)代化教學落后許多,部分農村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一成不變,始終沿用傳統(tǒng)應試教育,在教學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教學模式陳舊、沉悶,缺乏科學性、嚴謹性、針對性、邏輯性,不符合當前學生的內心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性地要求學生圍繞題目來進行寫作,固定題目和格式,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受到一定的限制,沒有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寫作思維凌亂無序,寫作時無從下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死板保守,使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對寫作學習一知半解。學生寫出的文章,看到的內容大同小異、千篇一律,很難體現(xiàn)出學生的真情實感,寫出來的內容空洞,邏輯不清晰,當學生面對不同的題目或寫作要求時,會顯得束手無策,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
(二)缺乏積累經驗不足
寫作是一種情感、思維等方面的綜合表達形式,通過文字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的內容生動,故事有層次,情感發(fā)生不同的變化等,這樣一來,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但是,在農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寫作一直以來是讓學生最頭大的一件事,很多學生不知道寫什么,無內容、無方法;還有的學生有內容,但是不知道如何表達,最后寫出的文章如流水賬,有的甚至脫離主題。小學生年齡尚小,心智發(fā)育尚未成熟,嚴重缺少生活經驗和自我管理能力,在詞匯、語句的積累上也非常有限,在寫作中難以呈現(xiàn)華麗的辭藻,無法凸顯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缺乏積累寫作素材和生活經驗,導致學生寫作水平難以提升。
(三)對寫作存抵觸心理
據(jù)了解,當前部分小學生對寫作這一內容存在抵觸心理,一聽到要寫作文就一籌莫展,帶來很大的負面情緒,還有較大的思想壓力。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通常情況下教師會設定好題目,讓學生圍繞題目去想象、寫作,由于學生的經驗不夠,沒有養(yǎng)成積累素材的好習慣,缺乏組織語言的能力,很難能寫出理想的文章。還有很多學生的寫作目的有偏差,有的學生是為了完成作業(yè)而寫作,為了考試而寫作,其實內心對寫作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寫作水平也難以提升。在寫作活動中,學生缺乏探索精神和學習寫作的動力和積極性,課堂氛圍沉悶,久而久之,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對寫作產生抗拒心理。
(四)語言環(huán)境起步較晚
小學語文寫作與口語表達能力緊密相連,農村地區(qū)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在農村地區(qū)基本上是當?shù)氐姆窖曰蛲猎挘@樣一來從書面用語到口語之間有著很大的差距性。在課堂上,學生若想表達一些事件或真情實感,語言不清晰、啰唆無邏輯感,導致寫作的起步較晚,語言環(huán)境較差。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期間,教師更重視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并將它們獨立劃分,如識字、寫話、口語這三個方面都是獨立講授,并沒有將這三大方面相互結合起來,同時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等方面,有時在進行寫作訓練時,會給出例文,學生會根據(jù)例文的格式、寫作方法生搬硬套,寫出來的文章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
二、 農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一)積累寫作素材
說到積累寫作素材方法紛繁多樣,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日里耐心指導,通過課內教材、課外讀物、從生活中積累、從觀察中積累等方式方法,養(yǎng)成積累寫作素材的良好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力和參與感,對寫作有全新的認識。在新課改理念下,農村語文教師應當從實際生活出發(fā),讓學生從生活中挖掘寫作素材,生活可以說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藏,蘊藏著很多千奇百怪、新鮮趣聞趣事,將生活引入寫作課堂。小學語文寫作基本上以記敘文為主,也是寫作中最容易入門的,只要能夠寫話、寫句子,基本上就可以寫出來內容;但是記敘文也是最難的,需要學生將發(fā)生的事情、真情實感、真人真事通過文字的形式表述出來。小學生寫記敘文的通病就是流水賬,最常見的就是開頭部分用“今天”,中間內容采用“然后”連接,閱讀起來沒有邏輯、不生動,缺乏寫作內涵。因此,農村語文教師應當以生活為主線,積極引導學生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還可以學會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感悟。學會觀察、思考、分析這一過程,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熱愛生活、增加寫作上的自信心。
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天隨身攜帶一支筆、一本記事本,將發(fā)生的事情,無論有趣的、悲傷的都隨時記錄下來,這也是收集素材的一種方法,比如,今天最開心的一件事?記錄心情、記錄想法等這些都是寶貴的素材。另外,在生活中積累素材時,上下學的路上,農村環(huán)境特殊但是地廣人稀,風景獨好,可以細心觀察,具備觀察力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比如,在回家的路上發(fā)現(xiàn)路邊的野花開了,那么不是只強調觀察的重要性,而是需要用情感觀察,通過眼睛去看、鼻子去聞、耳朵去聽、手去觸摸等方面,將自己的感官充分調動起來,這樣一來寫出的內容更加豐富精彩。除此之外,小學生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他們觀察事物能夠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聯(lián)想,會發(fā)現(xiàn)事物的不同之處。農村教師要借助學生的特點因勢利導,在寫作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結合教學內容融入生活元素,使學生在想象的同時能夠有話可寫,用文字清晰地表達出來,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還可以通過觀察自然風光、農作物、小動物等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對所見所聞、所看所想進一步描寫,再加上所學的修辭方法等,能夠寫出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文章。
例如,在學習寫景寫作手法時,要求學生觀察一處景物,圍繞這個地方的風景,寫出中心意思,突出景色的特點,再利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佳句,按照一定的順序描述出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向戶外,觀察村子里的美麗景色,藍天白云、蘆草青青,山間溪水,村子中錯落有致的房屋,還有那金秋十月的稻田等,這些大自然景物恰到好處地成為寫作素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一個中心去寫,按照一定的順序,比如早、中、晚的變化或春夏秋冬時節(jié)的更迭等,讓學生運用積累的文學佳句和豐富的想象力,描繪出心靈深處的美。
(二)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多讀書,肚子里的墨水多了自然就能寫出優(yōu)質的文章,在閱讀中能夠接觸到更多名家名作,從文章中學習作者的修辭手法、寫作風格,充分了解到文章內涵、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能夠積累更多優(yōu)美的語句,為今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寫作是一條表達個人思想情感和思維模式的直接途徑,要提高寫作能力,最根本的方法是要通過閱讀的積累。閱讀不僅可以積累詞匯和語句,還有另外一項重要功能,那就是培養(yǎng)語境意識和語感。閱讀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寫作當中摸索出文章的結構、層次等方面的素養(yǎng),有助于在今后的閱讀活動當中更好地對一篇文章進行剖析,得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閱讀的缺失導致寫作的困難,在寫作文時,有很多學生因為寫不出來,就會參照教師教的模板進行寫作,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見解。內容缺失、下筆困難是小學生中常見的問題。甚至有些學生為了使自己的寫作水平有所提升,走一些“捷徑”,參考一些作文示例、作文書中的內容,看到一些好的句子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引用在自己的作文內容之中。這樣的行為是不可采用的,寫出來的內容邏輯混亂、前言不搭后語,缺少個人的真情實感,內容并不生動感人,反而顯得非常生硬、死板。因此,在寫作教學活動中,教師講完一篇文章后,可以趁熱打鐵以主題形式為學生推薦相關的書籍,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打開學生的思維大門,學習更多寫作方面的技巧。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以課本中的內容為核心,帶領學生體會文章的寫作手法、文章結構,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完《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紅色革命書籍,如《雷鋒日記》《小英雄雨來》《誰是最可愛的人》《地道戰(zhàn)》等圖書,讓學生能夠走近革命先烈,接受紅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沒有革命英雄的犧牲就沒有今天的和諧生活,這樣一來學生的情感自然流露,結合所學知識再加上閱讀課外讀物,會增加知識的積累,情感上會更加豐富,只有在這一階段提高對閱讀的重視度,學生在后期會厚積薄發(fā)。當然,有了閱讀量的積累寫作便不在話下,閱讀量的增加會提升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三)修改評價反思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修改出來的?!睂τ谵r村學生來說,寫完一篇作文后長嘆一口氣,認為這就是寫作的終點,終于完成寫作任務了。其實,并不是這樣,寫作只是一個開頭,而修改、評價才是關鍵環(huán)節(jié),通常情況下都是由教師來進行評價指證,有時候教師的點評過于嚴厲,使學生看后會缺乏寫作自信,喪失寫作的興趣。因此,在農村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組織學生之間的修改和評價方式,安排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學生之間相互閱覽,從文章出找出語病,汲取他人寫作中優(yōu)秀的句子,取長補短,這樣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相互重視對方的評語,反而能夠增加學生的寫作興趣。另外,教師要正確指導,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描寫手法、文章結構、語病、中心思想等,在小組評價過程中,不僅能夠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能相互欣賞、相互促進,找到自身與他人之間的差距,學習其他學生文章中的好句式、手法、特點等,匯集學生的精華進行整合轉化成自己的寫作資源,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可以說修改作文是寫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也是一種良好寫作習慣的養(yǎng)成。在實際寫作過程中,有很多學生都習慣性地寫完以后直接上交,無論是日常作文練習,還是在考試時寫作,并沒有自主審核的過程,認為寫完就完成任務了,沒有形成自我審閱、自我修改、自我評價的習慣,這就容易導致作文內容中出現(xiàn)很多小問題,寫作質量一團糟。因此,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寫作修改能力,這樣一來,能夠讓學生分辨句式好壞,挑出語病錯別字,這對提高學生鑒賞文章的能力有極大的幫助。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正確修改作文的方式和方法,能夠了解要從文章的總體來看中心、看文章的結構,從文章中檢查是否有錯別字和標點符號,句子是否通順、邏輯關系是否清晰、層次搭配是否合理、語言運用是否生動等,抓住關鍵點和細節(jié)性問題,比如,在進行人物描寫時,就要注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特點。修改作文時也要結合單元寫作方向、寫作要求等具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改,這樣的修改評價反思,能夠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質量有大幅度的提升,為農村學生今后的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加強課外閱讀
在農村小學雖然條件步入城市學校,但是沒有條件可以創(chuàng)造條件,想要獲取知識一定會想出可行的辦法。作為農村語文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閱讀,課外閱讀能夠使學生開闊眼界,獲取書本上未能學到的知識,開拓學生的思維方式,不斷積累知識和學習經驗。農村學生想要有廣泛的課外讀物資源確實有一定的困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立“讀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課外讀物帶到學校,放在讀書角的書柜中。這樣一來,不僅為教室創(chuàng)造書香班級,營造良好閱讀氛圍,還能將課外讀物匯集在一起,學生可以交換閱讀。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五分鐘的時間為學生講述一些好的短文、故事,為學生推薦一些勵志、積極向上的文章或詩集,讓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渠道獲取更多的信息和資源。教師經常為學生推送一些課外讀物,當然也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作文書上的句式,但是并不是生搬硬套、照貓畫虎,這樣寫出來的內容非常空洞、過于模式化,要想寫出好的文章就要投入真情實感,在具備真情實感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多閱讀、多看書,需要通過看書不斷地積累,增加自己的眼界和認知,寫作自然就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教師在推薦書籍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現(xiàn)實情況、實際學情、性格特點、思想認知等方面,每個人的認知能力、接受能力不同,教師可以針對性地為學生推薦優(yōu)秀書籍,由簡到難一步步指導。比如,在進行寫作教學中,讓學生寫一篇最難忘的事情,相信在小學階段這種類型的作文不會少寫,有的學生寫出來基本上“流水賬”,但是經過課外閱讀的加強,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有所提升,能夠抓住生活中的細節(jié),還能夠學會引用書籍中的經典語句或者名人名言,有的學生在開場白中引用詩句,非常新穎、引人注目,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在作文中流露出真情實感,這樣的作文分值會比較高。所以,課外閱讀與學生的寫作能力有直接的關系,也就是常說的以讀促寫,加強課外閱讀量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使學生的語文思維更加活躍、敏銳,無論寫景還是寫人物,都能夠養(yǎng)成善于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寫作可以稱之為文學藝術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寫作教學的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積累素材的能力,給予學生正確指導,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杜絕生搬硬套機械式地寫作,將學生真情實感融入字里行間,以多元化評價方式鼓勵寫作,增加學生對寫作的自信,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魏世君.優(yōu)化農村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的策略[J].家長,2021(25):153-154.
[2]慈學智.淺析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知識文庫,2020(16):47+49.
[3]劉小紅.農村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指導策略[J].新課程(上),2019(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