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灶鶯
【摘要】本文闡述了教師應從小學科學的課程特點中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從我們的觀察儀器的更新中提到觀察的工具性的問題;到教師在課堂上教給學生一定的觀察方法,讓學生在觀察中有觀察的指導方向;繼而教師組建學校的自然觀察小組,讓部分學生成為觀察小能手繼而帶動學科的整體學習;到根據(jù)學校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勢,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融合的過程;最后是組建自然觀察的親子團,讓學生不但鞏固了知識,更是讓學生與家長、教師之間的學習或是生活更利于觀察的開展。
【關鍵詞】小學科學;自然觀察;綜合素養(yǎng)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提到,教師要根據(jù)科學課程的特點,給予學生實踐的機會。而在小學課程的每一冊中都循序漸進地安排了一定的讓學生進行觀察的文本內(nèi)容。我們一線的科學課程教師怎樣在課程落實的同時更好地指導學生根據(jù)方法,一步一個腳印進行課程的有效落實是我們考慮的問題。在實際的探討中我們總結(jié)出提升小學生一定的自然觀察能力的做法。
一、重科學課程特點,提學生觀察興趣
“探其就,就其源,踐其質(zhì)。”這是科學學科鮮明的特點。我們教師在教授這門有著如此鮮明實踐性的學科時,就要知曉其特點,并根據(jù)它的這個特點在課堂上有目的有步驟地指導學生認識和喜歡上這個學科。我們也知道,小學生活潑愛動,對于可以動手動腦的新知識可是會投入十二分的熱情。為了順應學生的這個特點,更是為了根據(jù)課程的特點,教師可是要下一定的功夫才能讓學生在這門功課中學出點啥。首先,教師要研透教材,對教材的把握度要有,要根據(jù)教材的要求、學生的特點進行目的性施教。其次,我們教師要對課程的預知程度有安排??茖W課程需要的是連續(xù)性和準備比較到位,所以,我們在課程的預知上要有先見之明。最后,根據(jù)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給予他們學習的動力,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程。例如,我在教四年級下冊《種子的萌芽》一課,讓學生在課前就對收集的種子進行觀察和浸泡1到2天,讓他們觀察種子發(fā)生的變化。然后,在課堂上我們再仔細觀察學生帶來的各種種子的情況:包括種子的外形的變化、種子的吸水量、種子萌芽后的豆瓣的變化等記錄表格。學生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觀察、填寫等,最后完成了本節(jié)的教學任務。
二、更自然觀察儀器,讓學生觀有其器
小學的自然觀察的項目非常多,這很大程度上要用到一些工具進行觀察,才能究其源,探其質(zhì)。我們小學科學課程的儀器種類繁多,除了上級部門配套的教學工具外,為了拓展學生觀察的力度和觀察的廣度,學校還根據(jù)我們實際情況給予了我們部門一定的學科優(yōu)勢,配備了一些適合學生觀察的儀器。例如,我們在上三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植物中的《校園的樹木》一課,分了不同的小組拿著我們的觀察儀器在校園里進行觀察:樹干的粗細、葉子的大小、葉子的不同形狀、樹枝上的果實、果實的形狀等的觀察,學生通過近的和遠的借助觀察儀器就可得到他們所要的知識。因為有了課堂的扎實指導,有了觀察儀器的細致觀察,學生學到的知識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教自然觀察方法,指學生觀察方向
“方法是一切學習能力攀頂?shù)脑搭^。”小學課程在自然觀察這一塊的實踐活動比較多,我們怎樣讓學生在觀察中更好地學習這些知識呢?我想首要的是教會學生一定的觀察的方法,讓他們根據(jù)方法落實到具體的觀察活動中。例如,我在教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植物中的《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一課,在課堂上,我先是讓學生知道:在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很多的植物會快速進入生長期,它們發(fā)芽、長大、開花結(jié)果。而在秋天它們又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這就引出怎樣觀察植物變化的話題。繼而,教師就可指導學生從植物的徑、枝、葉、等多方面進行觀察。同時,也知道它們同樣的植物在不同的地方呈現(xiàn)的樣子又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讓學生知道觀察一樣東西不單單是現(xiàn)在,而是可觀察它的以前、現(xiàn)在和以后;觀察它們整體到局部的變化的不同時期的展現(xiàn)。這樣的指導方法的展示我們都灌輸在每節(jié)指導課上,學生學會觀察,學懂知識肯定不會是問題。
四、組自然觀察小組,領學生樹立標桿
“標桿的引向是凝聚力的快速集結(jié)?!备鶕?jù)同學的愛好和對學科的熱情度,我們可組建一支學生為單位的自然觀察小組,讓他們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還可根據(jù)其學習程度增加一些課外觀察知識的培訓。在具體的培訓中,我們一線的教師要不怕辛苦,在保障學生其它科目學習的同時,再在空隙的時間段里抽時間給予學生知識的指導和指引,讓學生的學習在點滴的時間的培養(yǎng)中逐漸進步。同時,我們還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在網(wǎng)上也下載一些適合他們觀察的媒體課件進行學習和增長見識。例如,我在教了學生三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時,帶著自然觀察小組的同學走向?qū)W校附近的荔枝園,看它們是怎樣由生命的開始繼而長成幼苗繼而開花結(jié)果的一個過程。同學生也在近距離的觀察中,充分感受植物的生長的變化。
五、順自然觀察資源,讓學生學踐結(jié)合
“資源的充分利用是學習的最大效應。”在課堂上學習了的知識,怎樣轉(zhuǎn)化為學生固有的知識的度,讓知識根植在學生的心上是我們一線小學科學老師要思考的話題。我們知道,課本上的知識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感性上有了一個認識和了解,如果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能指引學生把課堂上的知識與實踐的知識有機有效地融合起來,那它達到的效果是什么都不可比擬的。我們學校地處農(nóng)村,學校的面積比較大,最重要的是學校的綠化面積非常大,學校有很古老的各類樹種,加上后來規(guī)劃的各種的花草的種植更是讓學校的植物類型非常豐富。作為科學老師要有一雙慧眼,要把這個在身邊自然觀察的資源用到極致。為此,我除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外,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讓學生走進我們校園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蝴蝶。
六、組建觀察親子團帶學生走進自然
“學習的動向是雙向的行為?!痹趯W生進行一定的科學課程學習的同時,在培養(yǎng)學生進行一定的自然科學觀察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我還注重讓學生的自然觀察能力的更進一步的提升:把家長和學生、教師都組成一個整體,讓學生在教師、家人的帶領和指導下,優(yōu)質(zhì)、愉快、高效地達到學習的要求。例如,我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學習一些觀察鳥類的知識,學生在課堂的媒體視頻上認識了很多的人類好朋友—各種類型的鳥。但如何能更近一步,實際上與這些可愛的精靈有一個面對面的直面接觸?我在征求了學校的意見,在學生能保障安全的情況下,組織了由家長、教師帶隊到一些有眾多鳥兒棲息的深林公園里在觀察中玩,在玩中觀察。這樣不但可以增強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知識,也可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加強學生和家長之間的融洽的親子關系。
度的導向是無止境的。引導小學生進行合適的自然觀察能力的方式和方法很多。我覺得只要教師能切合學生、學校的實際,有目的、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自然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的方式都是可行和可控的。學生也會在教師用心用情的關愛和培養(yǎng)下,對我們的自然觀察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并且熱愛這個項目。我們教師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研討、深思和探索,務求探索出一條更好更有效的自然觀察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劉俊波. 關于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考沖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