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摘要:語文作為中華文明的薈萃,字里行間涌動著豐富的情感、深奧的哲學,是其他學科教育的發(fā)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至關重要,是深層次育人工程實施的基礎,構建生活化課堂作為一種有效的方式,相關方面的課題探究備受熱議。本文基于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的簡述分析,著重就其生活化構建策略展開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生活化課堂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9-
引言
著名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在退去了生活的色彩之后,教育死氣沉沉,書本成為了簡單的知識羅列,毫無生氣可言,尤其對語文學科而言更是如此。構建小學語文生活化課堂,與之本身的學科特性緊密關聯(lián),對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有積極意義,并且有利于他們的想象力、思維力等綜合素質發(fā)展。
一、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亦是教育的中心。根據著名思想家盧梭的“自然教育”理念,真正的教育應順應人的本性,把教學的重難點置入現(xiàn)實生活中,使學生在觀察探索的過程中獲取新知識。生活化有助于還原真實的語文面貌,為課堂教學增添色彩,從而充滿活力與生機。然而縱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仍沿著以往的思路,依照教案進行段落講解,讓學生反復記誦和練習生字,整個過程空洞導致索然無味。同時,小學語文課堂更多服務于成績的提升,忽視了學生的客觀差異與個性,教學設計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未有充分考慮其興趣偏好及認知范疇的基礎上,盲目地引入一些晦澀難懂的古詩詞,導致其能動性不足,對生活的聯(lián)想缺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困生”現(xiàn)象。事實上,正值成長初期的小學生,他們尚未形成獨立的認知能力,人生觀、價值觀亦未成熟,單純的理論灌輸很容易消磨其課堂興趣,機械式的記憶并不能長久,是造成教學效能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探究構建小學語文生活化課堂的策略
2.1轉變觀念
作為行為的先導,轉變思想觀念是系列創(chuàng)新的根源所在,奠定了小學語文生活化課堂建設的基礎。新課程標準下,深入建構主義研究,依托真實的生活場景展開教育,激發(fā)學生能動興趣的同時,使之理解地更加深刻,從而很好地應用于生活。對此,教師要深諳素質教育改革的精髓,尊重和理解學生個性差異,加強對其行為動態(tài)研究,找準教學切入點,最大限度地釋放其主觀能動性,并結合語文課堂構成有機地與現(xiàn)實生活相關聯(lián),為學生插上想象放飛的“翅膀”,激發(fā)其濃厚的學科興趣,從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條件。同時,學校亦需不定期組織展開多樣化的培訓教研活動,堅定不移地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及時轉變教師思維觀念,充實他們的學識涵養(yǎng)構成,鼓勵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升級其綜合能力素質,共享語文生活化方面的有效經驗,力爭輸出更高品質的教學服務。如此,基于強大的師資力量支持,勢必能夠打開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新局面。
2.2豐富素材
好不夸張的說,生活處處充滿哲學,是孕育語文知識的海洋,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支持。要構建小學語文生活化課堂,需要教師認真做好備課工作,梳理清楚各章節(jié)教學知識結構及重點,并結合學生的即有認知水平,善于從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搜集素材,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聯(lián)想力,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以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教學為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按情景找拼音,加深他們的印象,如麥當勞聯(lián)想到“m”、光盤聯(lián)想到“o”、椅子聯(lián)想到“h”、月亮聯(lián)想到“c”等。同時,日常教學中,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生活的方式,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促進自主反思,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曹沖稱象》一課中,伴隨著教師繪聲繪色的閱讀,將學生引入到文章情景當中,之后提出“我們在家中如何稱重水”的問題,促進學生想象,鍛煉其思維能力。
2.3創(chuàng)設情景
在日常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設定學生生活中耳熟能詳?shù)那榫埃兄诩ぐl(fā)他們的神經活性,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加深其記憶與理解。宏觀信息化時代生態(tài)下,“互聯(lián)網+”為小學語文生活化課堂構建提供了平臺支持,對文字、圖片、影像、視頻、動畫等元素的集載優(yōu)勢,創(chuàng)設形象可感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切身感悟。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第十課-《日月潭》為例,事先以微課的形式搜集整理日月潭秀麗的風景,并搭配以美妙的音樂,令學生沉醉其中,潛移默化中插入一些生字詞,使之輕松理解學習重難知識點。又如,《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教學中,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分別扮演小蝌蚪、金魚、螃蟹、烏龜、鯰魚、青蛙等角色,利用多媒體塑造荷塘景色,并通過情景再現(xiàn)的方式演繹文本故事,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無形中豐富他們的知識。良好的情景創(chuàng)設,是小學語文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的重要橋梁。
2.4引導實踐
生活實踐是最好的成長加速器,與課堂教學形成互補,激發(fā)著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層次感悟。為此,構建小學語文生活化課堂,要重視第二課堂陣地開發(f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深入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感悟生活,較之單純的理論灌輸來得更加直接、深刻。以《村居》為例,“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形象刻畫了經過冬天的蟄伏,在雨水的滋養(yǎng)下草木瘋長、花朵盛開的景象,風景如畫的背景下小二開心地放著風箏。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充分釋放他們的活潑天性,擁抱自然、親近大地,通過在操場上放風箏的體驗,增添教學趣味性,使之沉浸在美麗的景色之中,有效刺激他們的積極參與情緒。在此過程中,或許無需教師多言,學生即能品味到詩句中的描畫,更加清晰、具體地感悟古詩孕載的情感,這也是生活化教學的獨特魅力所在。
結語
綜上所述,構建小學語文生活化課堂勢在必行,作為一項龐雜的系統(tǒng)工程,其在當前階段的實踐仍舊存在些許問題。本文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結合實際情況,從轉變觀念、豐富素材、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實踐等幾個方面,提出了構建小學語文生活化課堂的有效策略,以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情緒,提高教學效果。作者希望學術界大家從不同視角切入,提出更多小學語文生活化建議。
參考文獻
[1]顧天虹.探究構建小學語文生活化課堂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1):175-176.
[2]黎春娣.新時期構建小學語文生活化課堂教學的策略分析[J].讀寫算,2019(2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