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興
摘要:高中政治課程是學生思政教育的基礎課程,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具有極其重要意義,關系到我國新一代青年的偉大理想,甚至對我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產(chǎn)生影響。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形象、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由于思政教育具有很強的理論性,使理論與實際有效結(jié)合在一起,便于學生理解,進一步可以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文章先分析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時存在的問題,之后探討具體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政治;思政教育;案例教學
引言:案例教學法是應用具體的相關案例,對教學的重點進行講述,使學生在案例研究過程中深入了解知識,進而提高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借鑒已有的案例教學法應用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結(jié)合自己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工作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的經(jīng)驗,能為學生提供一個直觀學習知識的平臺,使學生在案例研究中了解理論知識,并有效應用于實踐中。
一、案例教學法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案例缺乏啟發(fā)性和實踐性
應用案例教學法時,最關鍵的一步是選擇案例,科學合理的案例能使政治理論知識更加直觀顯示,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決定因素。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沒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使案例缺乏啟發(fā)性和實踐性,進而課堂成為教師展示案例的場所,學生只是被動跟隨教師的思路學習,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講授感受文化的影響時,教師要選擇具有啟發(fā)性的案例,之后在進行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不能浪費過多時間,避免喧賓奪主。如果教師選擇案例不正確,案例導入時間過長,將無法發(fā)揮案例的價值。
2.案例陳舊缺乏時代性
案例教學法是高中政治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但是一部分教師的案例更新不及時,選用的案例陳舊,不具備時代性,導致學生沒有辦法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如講授生產(chǎn)力決定消費方式相關知識時,如果教師選用古代皇帝不能乘坐飛機出行作為案例,雖然有一定的可取性,但缺乏時代性。因為在古代,皇帝雖然權(quán)力至高無上,但是由于受生產(chǎn)力約束,只能乘坐馬車出行,這是必然現(xiàn)象。這樣的案例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深入學習相關知識。
3.案例缺乏實際性
在應用案例進行教學時,部分教師對案例的時間掌握不當。案例導入時間過長,會占用課堂主要知識的講授時間;案例導入時間過短,會導致學生無法正確理解案例,進而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另外,教師選用的案例缺乏本土特點,質(zhì)量不高,無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導致學生無法依托案例高效學習知識。
二、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依托案例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學生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便會發(fā)生極大的轉(zhuǎn)變,學生從被動學習轉(zhuǎn)為主動學習。高中政治抽象性強,如果只是講述知識重點,學生學習起來相對枯燥,就會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依托案例進行,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知識學習情境,利于將學生快速吸引到課堂活動中來,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在講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教師可為學生列舉一個子女與父母消費理念不一的生活案例:李大爺在90年代買了一臺19英寸的后面帶大屁股的電視機,電視機質(zhì)量比較好,李大爺用了二十年,都沒有壞,也沒有什么質(zhì)量問題。但李大爺?shù)膬鹤佑X得父親的電視太老太舊,擺在家里顯得寒酸,要求給李大爺換一個大尺寸的液晶電視。但李大爺習慣了老電視機,不愿意換,于是父子產(chǎn)生矛盾。教師依托一個生活案例進行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要求學生對案例進行探討,總結(jié)出自己的意見,進而為后續(xù)的知識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2.依托案例講解使知識深入淺出
傳統(tǒng)的高中政治是灌輸式教學,以高考考點為依托,以題海戰(zhàn)術(shù)為載體,教師先講授,之后學生進行練習。學生硬性記憶的后果是對知識一知半解,在具體應用時容易錯用。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可以將教材知識融入案例中,通過對案例的講授,使學生的學習深入淺出,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理解深奧的政治理論知識,進而提高學習效果。如在講授人生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時,教師可以用2020年疫情時身赴武漢馳援的鐘南山及致力研發(fā)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帶隊者陳薇的先進事跡進行舉例。新冠疫情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是每名學生親身經(jīng)歷的事件。無論是鐘南山,還是陳薇,還是其他千千萬萬奮斗在抗疫前線的醫(yī)護工作人員,都是頂著生命風險在保護他人。學生通過抗疫期間一些正面的新聞報道,如一些菜農(nóng)為湖北運送蔬菜,如海外同胞包飛機為國家運送口罩;再通過一些負面原新聞報道,部分人為獲取高額利益,販賣假口罩,在明知自身有可能染病的情況下還到處串門,不顧他人安危等的對比分析,能明確人是有一定社會價值的,但這個價值的實現(xiàn)是在奉獻中獲得。
3.依托案例突破重點難點
高中階段的每一節(jié)課都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學生日后成績。教師可以依托案例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和難點,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托多媒體技術(shù)為學生展示案例內(nèi)容,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多感官刺激,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掌握重點和難點知識。如在教學中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和宗旨時,教師可以選擇通過多媒體將美國對中國進行制裁及中國對美國的反抗,中印邊界等短視頻和圖片進行展示,最終幫助學生理解重點,鞏固難點。
結(jié)語:總的來說,教學不存在一種固定的方式,關鍵在于方法得當。教師要經(jīng)常在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通過精心設計案例,依托案例進行課堂教學導入,進行知識講解,對重難點突破,教學的重點進行講述,使學生在案例研究過程中深入了解知識,進而提高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案例教學法貫穿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在激發(fā)學生政治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發(fā)展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瑾.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芻探[J].成才之路,2021(29):52-54.
[2]常炳樂,董利杰.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07):78-79.
[3]王麗梅.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家長,2021(19):111-112.
[4]吳雪丹.以真實故事觸動心靈——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百科知識,2019(2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