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摘要:所謂“群文閱讀”,是指個體為了完成一定的閱讀目標,將多個文章聚合在一起閱讀的一種學習方法。它旨在較短的時間內,針對閱讀目標同時閱讀多個思想、寫作手法相同或相反的文章,以求更加全面地理解閱讀內容。
關鍵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狀;優(yōu)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9-
引言
群文閱讀要求教師和學生根據一個或者多個議題對閱讀進行重建和簡化,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后續(xù)的教學提供有利條件。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活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不斷滲透群文閱讀教學,從而提升教學效率,拓展學生的知識層次,真正實現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
一、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傳統(tǒng)理念根深蒂固
在初中群文閱讀教學中,不少教師還是沿用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沒有及時根據教學改革的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過去的教學方式大多采用機械式的灌輸,教師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單純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上,并圍繞這個目標進行閱讀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難以讀到自己喜歡的書籍,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tài),這不僅不能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時間長了學生還會出現厭煩的心理。隨著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利于學生掌握課堂知識了,對其進行更新勢在必行。
(二)忽視學生主體地位
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過于強調學生對一篇文章的閱讀和理解,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的思維引導學生的想法,使他們只是被動地進行閱讀,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與創(chuàng)造性,也違背了新課程改革“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
二、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優(yōu)化措施
(一)文本的選擇要符合學生需求
教師必須以學生的興趣為指導,合理選擇文本內容,并確保群文閱讀更符合學生的心理期望,從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只有當教師對文本有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因為它的合理性并不是基于主觀的價值性,而是基于對文本的正確理解,如果不做出最適當的選擇,就會使學生的閱讀質量下降。具體而言,應根據學生的個人差異,根據文字的難度、范圍、主題等設計和科學規(guī)劃,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而不妨礙學生的閱讀,從而逐漸培養(yǎng)他們對閱讀的興趣。此外,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群文閱讀指導問題應該是精心設計的,以便激勵他們深入地閱讀,增加他們的閱讀經驗,逐步提高他們的語文知識。由于群文閱讀方向不同于個人閱讀,因為閱讀主要集中在多重文字的結合上,因此這個問題應該按層層遞進、主次分明來設計,無論在難度、文章的結構還是范圍,都需要一個深入的過程,逐步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閱讀和分析,并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此同時,教師必須撥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去思考和討論,以使學生能夠真正實現他們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二)重視名著閱讀,拓寬閱讀視野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材所涵蓋的閱讀知識存在明顯的局限性,若教師僅僅關注課本文章,學生閱讀量難以豐富,閱讀視野難以有效拓寬,這會對閱讀能力、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產生一定的制約。鑒于此,開展群文閱讀的同時,教師需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名著閱讀,同樣可為其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yè),設置相應的期限,要求學生完成名著閱讀,并積極分享閱讀心得體會。以《背影》為例,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完成對作者其他作品的欣賞閱讀,如《春》《匆匆》等,使學生通過群文閱讀,可以對作者生平、作品等有更為全面的認識了解,豐富文學積累,拓展閱讀視野,實現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所以,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務必重視引導學生積極完成名著閱讀,推薦價值、意義更加深刻且更具內涵的課外讀物,實現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語文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實現閱讀視野的有效拓寬,為閱讀能力的鍛煉培養(yǎng)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不斷的引導??梢允紫葘τ诒締卧斨械囊黄n文進行精讀,剩下的時間要采取群文閱讀的方法,帶領學生嘗試運用教師課堂上所講解的方法進行群文閱讀學習。教師在課堂上要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不是單純的進行講解,而是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悟學習,通過閱讀來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讓學生作為課堂知識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把自己的想法與小組內的成員進行充分交流合作學習,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才能夠更好的體會群文閱讀當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沁園春·雪》時,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對于文章內容進行精讀,深入的挖掘作者當時的寫作背景,根據文章的寫作背景對于內容進行深刻的分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比如說當時作者所生活的時代背景,當時的政治局勢,以及作者的赤子之心等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詩句進行欣賞,讓學生根據詩歌中所呈現出的句子,更好的了解詩句的意境之美。通過細致化的分析,能夠更好地了解到毛澤東當時所生活的戰(zhàn)亂場景,能夠了解到他豪放的詩詞風格的成因。
結束語
總之,群文閱讀教學是新課改下一種新興高效的教學方法,它突破和革新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閱讀教學模式,教師若能將學生引領入門,指導他們學會自主研習探討,抓住主旨,加深對文章的了解而非單純字句的認知,加之鼓勵課余時間的課堂內容再理解以及課外時間閱讀,借此種種手段,發(fā)揮群文閱讀的優(yōu)勢,就能夠充分實現教學價值,助力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元本.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淺談[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10).
[2]曾葉萍.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實施建議[J].學周刊,2019(28).